付英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化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從“解析重點難點,夯實基礎”“結合高考試卷,落實能力”“深化學生思考,靈活運用”三個方面出發(fā),對如何深化學生素養(yǎng),推動學生把握高考化學脈絡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高考;化學教學;試題分析;策略探究
前言:
化學作為教育教學之中重要的學科之一,課程教學不僅僅深化學生理化知識,更有極強的實踐性。如何指導學生能夠在既有知識的前提下更好地適應高考,取得優(yōu)異成績是任課教師應當思考的重點與難點。筆者認為,這應當從教學大綱入手,從教學實踐出發(fā),通過理念解析與課堂推進,抓住學生的現(xiàn)有認知發(fā)展現(xiàn)狀,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目標設計復習課活動,使學生整合知識,完成化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同時,實現(xiàn)學生化學思維的不斷發(fā)展,也為高中階段的有效學習奠定基礎。
一、解析重點難點,夯實基礎
對于化學課堂重難點的解析是推動學生高考能力積累的關鍵,只有扎實的基礎在面對高考各個題型的過程之中從容應對。想要實現(xiàn)這一點對于任課教師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課教師則要充分搭建教學支架,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技巧,落實相關素養(yǎng)。以“化學能與熱能”教學為例,在課前任課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下如下問題:
1.化學能與熱能分別是什么?
2.化學生與熱能有什么相互聯(lián)系嗎?
3.兩者的轉化如何運用化學思維進行表達呢
此時可以結合高考試卷中“鋁與鹽酸的反應”試題,學生能夠認識到該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以及鋁具有兩性的特點。經(jīng)過必修二的學習,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為比較鈉、鎂、鋁金屬性強弱以及從化學鍵角度認識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在以后遇到如下問題后,能夠理解判斷什么是吸熱反應、放熱反應,在對學生的指導過程中幫助其了解了中和熱的含義,使學生了解了化學能的應用。這正是以試卷解析化學問題的關鍵,順利實現(xiàn)了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目標。
二、結合高考試卷,落實能力
對于學生高考應試能力的深化離不開實踐檢測,通過學生們最真實的反饋,任課教師額可以進行針對性的提升。教師也應引導他們及時糾正,分析錯因,總結化學原理,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還能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復習效果,完善他們的化學認知結構?!把趸€原反應”教學為例,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等基本概念。從微觀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zhì),建構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模型。借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達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得失、電子對偏移的微觀過程。此時任課教師可以聯(lián)系高考試題,如:
1.下列物質(zhì)既具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的是(?)
①SO2?②Fe3+?③Fe2+?④HCl?⑤H2O2
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⑤?D.①③④⑤
通過這正是考驗氧化還原的知識點,凡是元素的化合價處于中間價態(tài)物質(zhì),都既具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故答案選D。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全面深化了學生思維,通過高考試題能夠實現(xiàn)當堂檢驗,讓學生適應新高考的題型的過程之中,也能強化其知識的有效掌握。
三、深化學生思考,靈活運用
化學試題的形勢和復習其目的在于指導學生知識內(nèi)化,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化學知識與化學能力,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之中注重知識的適度延伸,讓學生能夠在不斷思考,形成思辨才能,助力學生能夠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之中熟練運用?!按蛀}的提純”知識點為例,任課教可以結合試卷問題,指導學生思考粗鹽提純有幾個步驟?分別是什么?每一步的操作和注意事項是什么?在這一過程之中,學生將試題結合實驗思考,粗鹽提純前幾步都用到的一種玻璃儀器是玻璃棒,在三步操作中該儀器的作用分別是:攪拌、引流、攪拌,使液體均勻受熱,防止液體局部溫度過高,四處飛濺。最后,任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獨立總結相關難點,此時學生在深思過程之中,了解溶解、過濾、蒸發(fā)的基本操作,讓學生交流了學習體驗。這樣通過引入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發(fā)展了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充分提升了高中化學創(chuàng)新性實驗教學效率。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真正實現(xiàn)引導學生深度思考,讓學生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之中掌握化學知識,實現(xiàn)知識的活學活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還是對高考成績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對此,教師應把握初中化學復習課的現(xiàn)狀,并以此為出發(fā)點找到改進的方法。首先,由于復習課的實際效果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fā),把握學生的認知現(xiàn)狀,再以多種多樣的方法找到學生的知識遺漏點,只有了解學生復習的真正需求,才能科學、合理地設計復習活動。在以后的實踐教學中,筆者將持續(xù)關注“新高考化學試題的形勢和復習策略”這一重要課題,以期真正深化學生素養(yǎng),為提升學生化學水平略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楊水金,?楊曉棠,?呂寶蘭.?高中化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方法的研究[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00(004):104-109.
[2]黃巍巍.?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的探索[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00(00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