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飛燕
摘要:語文作為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從小學開始就存在于學生的知識脈絡中,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作為語文中占比巨大的模塊,教師應積極主動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策略,從而改變傳統(tǒng)模式的枯燥乏味,提高課堂的效率,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進行重點闡述。
關鍵詞:能力培養(yǎng);閱讀能力;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
引言:
針對低年級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知識的積累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對于閱讀的方面,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格外的重要。教師應與學生進行充分溝通,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語文閱讀精髓了解作者的思想含義,培養(yǎng)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進步,不斷發(fā)現(xiàn)語文的奧秘。
一、培養(yǎng)低年級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意義及作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缺少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正在從具體形象思維轉變?yōu)槌橄筮壿嬎季S。對于語文這種工具性比較強的學科,通過教師在課堂中通過科學的教學模式的積極引導,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也能潛移默化促進其他學科能力,進而提升課堂效果及質量,使學生茁壯成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能力進行主動的閱讀,學生可以主動進行書籍的選擇,選擇適合自己的健康有意義的圖書進行閱讀。教師的積極引導使學生產生對于閱讀看法的思想碰撞,并進行交流溝通,從而達到觀點的融合統(tǒng)一。對于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特色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學模式是通過社會對于不同年齡段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內容及思維,通過一定的教學觀念、教學手段、教學大綱等所形成的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大綱、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步驟。
作為一種教學框架,能清晰地展示了教學模式在管理、把握學生學習活動、學生學習思維等多重要素之間,緊密聯(lián)系性,科學性,指導性,專業(yè)性,可操作性,外延性,可持續(xù)性等特性。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及表達能力的提升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但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閱讀的培養(yǎng)使一大難題。那么教師就要了解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弱項,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差異性,結合實際情況對教學模式進行靈活的改變,這要求教師能科學的把握課堂中的環(huán)節(jié),帶領學生一同完成閱讀教學。審美意識在低段學生的思想培養(yǎng)中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通過對閱讀的理解,使學生產生正確的審美意識,形成健全的人生觀。學生通過對文章的想象,可以將簡單的文字轉變成腦海中的畫面感,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能力,提高對世界的認知能力。
二、培養(yǎng)低年級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
1、重視課外閱讀,課內外閱讀教學相結合
學校一般會設有閱讀室,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到借閱室自行圖書借閱,但要告訴學生不能在課上時間閱讀,愛護書籍并在時間要求之內及時歸還;教師可以學生帶自己喜歡的圖書來學校利用課余時間自行閱讀,可以同學之間相互借閱;打造圖書角,讓學生將家中自己喜歡的圖書帶到學校中,放到圖書角里為學生提供便利的閱讀模式;保證學生每天或者一周的閱讀量,并進行閱讀評比。
課外閱讀可以作為課內文章學習的補充在教師進行教學時可以帶領學生一同感知,閱讀,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原著中找到對應章節(jié),閱讀原著與教材中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可以在不改變原文含義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的增刪,加強學生對原文的感知及掌握。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進而帶領學生主動閱讀。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使閱讀教學模式從傳統(tǒng)的教師引導、教師帶領逐步轉變?yōu)閷W生的“我想讀”。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充分發(fā)揮不同模式對于語文教學的作用。
2、安排專門的閱讀欣賞課,進行語文閱讀的生動教學
教師在閱讀中應是引導者與輔助者的角色。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進行書籍的自由選擇,幫助學生了解寫作背景與文章的中心內容。鼓勵低年級的學生進行閱讀,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既要掌握書中的內容,又要理清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使視野更加開闊。例如,小學語文課文《升國旗》中,教師進行重點詞匯的傳授,并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回答:作者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國旗代表了什么?在互動中體會教師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從而感受全體國民對于升國旗的特殊情感。
今天孩子們見識到的東西比我們想象得更多,見過的有趣的事物也更多。那如果我們還保持過去那種生硬刻板的授課模式,學生對于傳統(tǒng)課堂的厭煩和漠然只能越來越嚴重。由此我們希望未來的教學模式老師應該改善其自身刻板印象,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尊重學生們的選擇和觀點。我們不應該作為學習的主體為學生下達死板命令,而是把學習的主體轉到學生身上,讓教師們對學生進行引導扶正,這才是正確學習架構。以此同時,將更多書寫作業(yè)改為探索查找類作業(yè)。學生在課上的問題,難度大的可以讓老師解答,而難度較小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自我探索,在家有效展開,培養(yǎng)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進行文章的詳細講解,開展豐富的閱讀課程
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文章的理解與分析時,要對文章的作者進行詳細的講解,深刻的了解文章所寫的年代背景。這樣的閱讀方式可以使學生對于文章作者的實際寫作狀態(tài)產生清晰的了解,對作者寫作時的心情產生共鳴,形成正確的三觀。例如,在進行一年級語文課文《烏鴉喝水》的教授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體會烏鴉的心態(tài)變化與生活狀態(tài),引導學生認真的思考從故事中得到的啟發(fā),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體會烏鴉的冒險精神與探索精神,引起同學的學習興趣同時豐富課堂的知識內容。
另外,相比與傳統(tǒng)授課模式,我們可以開展一些閱讀角落、線上課堂、學習食堂等等。孩子在課間或者午休時間如果想要閱讀一些書籍或是課文可以在閱讀角落進行學習,同時我們給予他們獎勵代幣。課間餓了的學生可以在學習食堂閱讀五分鐘,我們給予他們一些餅干或者牛奶。同樣放假期間教師也可以在線上讓孩子們進行閱讀,并與家長進行實時交流,這些都是有效可行的教學方式。同時在教室可以布設投影儀,為學生更為生動地放映一些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視頻、電影或者PPT。如今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很大,那在課堂之外我們應該開展一些戶外互動與閱讀學習相串聯(lián)??梢院袜徑膱D書館進行合作,讓孩子某個時間段在圖書館閱讀自己喜歡的書,單一的學習是枯燥乏味的,而將趣味性和教育性結合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進行低段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發(fā)展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應充分引導并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拓展學生思維,找到更有效的提升語文閱讀能力的方法,使學生可以更直觀的了解閱讀。通過引導使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了解每篇文章所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產生閱讀的良好習慣,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形成具有價值的價值觀,從而打造更高效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吳花香,嚴篤楨.論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華夏教師,2019(16):55-56.
[2]徐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80.
[3]張瑩.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學素質培養(yǎng)[J].課外語文,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