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摘 要】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人才的質量和水平,在幼兒階段,需要加大對幼兒生活習慣的干預力度,從根本上確保社會主義建設所需人才的培養(yǎng)。本文分析了培養(yǎng)幼兒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四點幫助幼兒養(yǎng)成健康習慣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生活習慣;“家園共育”;有效策略
幼兒生活習慣,不僅僅包括簡單的吃飯、穿衣習慣,也包括幼兒的衛(wèi)生習慣、安全意識、體育習慣等多方面的內容。幼兒時期是幼兒成長和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對幼兒將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家園共育順應幼兒特點
《指南》作為指導幼兒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文件,能夠協(xié)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妥善處理好幼兒教育問題。同時,《指南》也可以作為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參考資料,從中尋求一些有助于提升家庭教育效果的教育方法。幼兒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協(xié)作和配合,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幫助幼兒養(yǎng)成一系列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但是,幼兒教育的核心和主體是幼兒,因此,無論是幼兒園教育中,還是在家庭教育中,都應該以幼兒為核心,結合幼兒的性格、天賦、愛好等元素,科學、合理地設計教育活動內容,通過這種做法,一方面可以降低幼兒對習慣養(yǎng)成的抵觸情緒,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幼兒參與習慣養(yǎng)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省時省力更省心,完成上級教育部門下達的幼兒教育任務。
例如,不同年齡的幼兒,其心理活動、興趣愛好和習慣養(yǎng)成的側重方向不同,所以,在培養(yǎng)幼兒習慣的時候,可以結合幼兒的這些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計劃和方案。如針對于小班幼兒,可以以幼兒作息習慣、飲食習慣、穿衣習慣、衛(wèi)生習慣等方面入手,做好家長工作和幼兒園一起做好幼兒習慣的養(yǎng)成工作,幼兒挑食是幼兒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和家長可以借助卡通人物、食物價值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引導和矯正。教師:“大力水手的動畫片大家看過嗎?”,小朋友:“看過!”,教師:“其實大力水手從前也不愛吃菠菜,后來為了救他的女朋友,他才吃的菠菜,之后他便變得力大無窮了。所以,小朋友們你會忍心看著好朋友被壞人帶走嗎?”,小朋友:“不會!”,教師:“所以,老師宣布!為了大家可以成為大力水手一樣的英雄,我們一定要將菠菜消滅干凈!”。
2.目標一致快速養(yǎng)成習慣
幼兒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僅僅依靠幼兒園一方難以達到理想的習慣效果,還需要幼兒家庭的參與和合作。在很多幼兒家庭中,父母或是祖輩都有著自己的一套專屬教育方法,因此,對于幼兒園提出的方法和活動,并不配合,導致幼兒在幼兒園中學習一種習慣,在家庭中,又被減去一種習慣,難以形成有效的幼兒習慣培養(yǎng)效果。這也是“家園共育”活動提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幼兒教師在開展幼兒教育活動,尤其是幼兒習慣養(yǎng)成活動的時候,首先需要取得幼兒家長的信服,讓他們認識到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從而讓幼兒的習慣,從“0”變成“N+”,推動幼兒全面發(fā)展。
在幼兒習慣培養(yǎng)過程中,需要達到三個目標:衛(wèi)生習慣、自理能力、安全意識。所以,在家園共育培養(yǎng)活動中,可以將目標分層開展。例如,幼兒衛(wèi)生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在幼兒園中,應當告訴幼兒不要隨地吐痰、亂丟垃圾。但是,在幼兒學習方式中,語言學習能力相對薄弱,需要結合實際內容展開教育,才能夠幫助幼兒認識到衛(wèi)生行為的重要性。所以,幼兒園可以舉辦“講衛(wèi)生的小紅花”親子活動,由幼兒家長合作表演小品,由幼兒負責講解,從而可以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幼兒:“請欣賞《亂丟香蕉皮的小猴子》”,家長A:“香蕉真好吃,我要每天吃很多香蕉”,說完小猴子扔掉了香蕉,家長B:“今天好開心可以去洗澡澡啦!哎呀”,說完大象一腳踩在了香蕉皮上摔倒了,剛好把小猴子砸在了下面,幼兒:“小朋友我們要做一個講衛(wèi)生、愛干凈的小朋友,不要學小猴子亂扔果皮哦!”。
3.樹立榜樣創(chuàng)建習慣環(huán)境
“龍生龍鳳生鳳”,這句話本質就是模仿。在幼兒階段,幼兒處于全面學習的狀態(tài)中,無論是吃飯、穿衣還是學習,都需要進行學習,而幼兒學習的方式,就是模仿。通過模仿行為,幼兒可以學習到語言的使用、面部表情的變化、情感價值等內容,因此,在幼兒園和家庭中,除了開展各種習慣養(yǎng)成活動外,教師和家長也要做到以身作則,從生活的方方面面,給與幼兒心理暗示和模仿學習的機會,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自主”養(yǎng)成各種生活習慣。很多幼兒家長,由于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壓力,在對待幼兒教育問題上,常常會采用一些過激的方法,雖然也可以幫助幼兒養(yǎng)成習慣,但是,這種習慣通常會帶來負面作用,讓幼兒接收到積極內容的同時,也會在無形中接收一些消極內容,從根本上阻礙了幼兒正確習慣的養(yǎng)成。
總之,家園共育和幼兒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獨立的存在的個體,而是需要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相互協(xié)作,才能夠全方位、系統(tǒng)化的完成幼兒教育工作。幼兒教育和習慣培養(yǎng),都需要以幼兒為核心,順應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加強家園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做到家中有園,園中有家。
【參考文獻】
[1]肖沉.淺談家園共育下幼兒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000(004):199.
[2]郝嬋娟.幼兒園家園共育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文信息,2019,000(00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