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爽
【摘 要】課程游戲化是指將游戲的理念融入到課程之中,打造趣味性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讓幼兒通過游戲的方式,發(fā)展智力,提升能力,健全思想道德品質。在現(xiàn)階段的幼兒集體活動中,教師通過打造安全環(huán)境、創(chuàng)建合作平臺等,都能有效彰顯課程游戲化的優(yōu)勢,逐步讓幼兒在“樂”中成長。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幼兒;安全環(huán)境
游戲貫穿整個幼兒教育活動,對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幼兒的綜合素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隨著幼兒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教師越發(fā)重視課程游戲化的創(chuàng)建,主動地利用各種游戲優(yōu)化傳統(tǒng)的課程形式,促使幼兒在玩樂中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但是,在將游戲與課程進行整合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教師過度關注游戲,而忽視了游戲的教育意義;游戲活動與教育內容不相符等,致使課程游戲化的優(yōu)勢“蕩然無存”。對此,教師應當對游戲化的課程進行改良,以便幼兒在參與游戲中健康、全面地成長。
一、打造安全環(huán)境,助力游戲實施
一個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是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前提和基本保障。試想,當幼兒參與游戲活動時受到了意外傷害,那么在幼兒的心底會留下陰影,這些陰影不僅會影響幼兒之后參與活動的興趣,也會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所以,為了讓幼兒在參與游戲活動時沒有“后顧之憂”,教師可以在幼兒參與集體活動前,檢驗活動場地的安全性,以及活動中需要用到材料的安全性,為幼兒打造安全的游戲環(huán)境。此外,教師也要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避免幼兒在游戲中作出危險行為。
以“快樂城堡”的沙水游戲活動為例,在幼兒走進游戲場地前,教師先對沙地的安全性進行檢驗,查看沙地中是否有尖銳物品,避免幼兒在玩沙時受到傷害。之后,教師對玩沙工具和輔助材料進行安全檢驗,查看花片、房子積塑、可樂瓶等物品上是否有缺口等,從而為幼兒提供一個安全的玩沙環(huán)境。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形成討論小組,引導幼兒談論自己的玩沙經驗和遇到的問題,如有的幼兒講述自己玩沙時不小心將沙子揉進眼里,有的幼兒講述自己與其他小朋友碰撞后倒在沙地里。之后,結合幼兒的玩沙經過,教師引導幼兒總結注意事項,如不用帶有沙子的手揉眼睛;不在沙地里激烈地運動等,促使幼兒可以在玩沙中保障自己的安全。當幼兒建立了安全意識后,教師再引導幼兒正式進入沙地,以便幼兒在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下,快樂地玩沙、玩水。
顯而易見,教師重視安全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能夠保障游戲活動的順利實施。當教師在游戲活動開始前檢驗游戲場地的安全性,以及活動材料的安全性,并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后,能夠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活動環(huán)境,使幼兒在游戲中能夠盡情地玩耍。
二、結合教育內容,彰顯游戲價值
在以往的幼兒游戲化課程中,存在教育內容與游戲活動相分離的情況,幼兒在反復參與游戲活動中耗費了精力,卻沒有得到相應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當樹立“游戲活動是為知識滲透所服務”的意識,認識到倘若游戲沒有教育的價值,那么游戲的意義也就“蕩然無存”了。所以,教師不能割裂游戲活動與教育內容之間的關系,而是要主動地挖掘游戲活動與教育內容之間的結合點,積極地圍繞教育的內容、幼兒的學習思維和學習能力等,為幼兒設定趣味性的游戲活動,使幼兒透過游戲增強對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習的效果。
例如,“娃娃家”就是符合幼兒學習思維和學習能力的游戲活動,能夠模擬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讓幼兒在扮演角色中,發(fā)展語言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從而豐富生活的經驗。在活動中,教師可以在幼兒入園前,為幼兒設定多個功能區(qū),并在不同的功能區(qū)中放置不同的活動材料,如在廚房放置香菇、香菜等各種蔬菜,在書房放置沙發(fā)、圖書等材料等。當進入游戲的場所后,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角色的扮演,從而在不同的功能區(qū),實現(xiàn)相應能力的發(fā)展,如對于走進廚房的幼兒來說,他們擁有展示自己廚藝的機會,因此能夠有效鍛煉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而對于選擇書房的幼兒來說,他們會擁有更多的閱讀機會和交流機會,從而實現(xiàn)閱讀能力和口語交流能力的發(fā)展。這樣,當幼兒真正走入生活時,也可以基于游戲中的經驗,提高生活的質量。
不難看出,教師對教育內容的特點進行分析,并結合幼兒的學習思維和興趣愛好等,為幼兒設定有效的游戲活動,能夠讓幼兒在主動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增強對知識的記憶,以便在彰顯游戲活動的價值中,真正地提高活動的實施質量。
三、創(chuàng)建合作平臺,加快游戲進度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孩子智力的發(fā)展方向不同,所以,在開展幼兒集體活動時,教師可以看到,不同幼兒的學習效果存在較大的差異,有些幼兒能夠快速、高效地完成知識的建構,而有些幼兒則需要耗費更長的時間,才有可能達到同樣的狀態(tài)。同時,幼兒自身的能力有限,很難完全地依靠個人的力量完成游戲活動。對此,教師可以幫助幼兒搭建合作學習的小組,引導幼兒以集體為單位參與游戲活動,促使幼兒在集合集體智慧的同時,加快游戲的進度,發(fā)展合作能力。
比如,在帶領幼兒參與“大家一起來造橋”的游戲時,教師能夠意識到,幼兒自身的操作能力有限,很難完全依靠個人的力量,完成橋梁的搭建,因此,教師就可以結合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幼兒的性格等,為幼兒進行組員的安排。具體來說,教師先基于以往的教育經驗,對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幼兒的性格特點等進行分析,指出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差異。隨后,教師按照互補的原則,安排各個小組的幼兒,使得每個小組的孩子具有鮮明的差異。之后,幼兒在小組內商討橋梁的搭建方法,并進行材料的準備,以便在集合集體的智慧中搭建一個穩(wěn)固的橋梁。當幼兒完成了橋梁的搭建活動后,教師再為幼兒搭建成果展示的平臺,以便幼兒在獲得他人的贊賞中肯定小組的努力成果,收獲幸福感和成就感,從而在發(fā)展合作能力的同時,意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教師結合幼兒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性格等,為幼兒搭建合作學習的小組,能夠讓幼兒在集中集體智慧的過程中,加快玩游戲的進度,使幼兒逐步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并提高合作的能力,以便幼兒在之后參與游戲活動時,能夠主動地尋求同伴的幫助,形成合作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