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煜星
摘要:新課改下,運用原有知識進行分析、對比、理解、運用的“知識遷移”作為一種現代化教育教學模式,在改善當前教學現狀的同時也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知識體系,最終為教育事業(yè)的良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鑒于此,本文主要立足小學數學課程,就“知識遷移”有效性運用策略展開了系統(tǒng)化剖析,以便于在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前提下保障了學生綜合能力的高效化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數學;知識遷移;有效性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9-077
引言
作為基礎性學科,數學課程知識之間具有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在教學中若教育工作者始終采取傳統(tǒng)籠統(tǒng)化教學手段,在削減學生興趣的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反觀若是幫助學生充分利用“遷移效應”,不僅有利于保證學生課程知識掌握過程的系統(tǒng)化、結構化,與此同時也是確保高質量教學目標實現的有效渠道。在數學課程教學中,知識遷移是普遍存在且非常關鍵的一環(huán),利用已有數學知識、學習經驗為基礎構建契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知識網絡來落實相關教學工作,并將其它學科知識合理化遷移到數學課程中,對于促進數學教育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一、運用課程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進行知識“正遷移”
就目前來講,在“知識遷移”模式實施過程中,學習內容、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概括水平以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強弱,是影響模式實施效益的重要因素,對于推動學生全面化發(fā)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所謂“正遷移”顧名思義,就是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起到積極作用的部分,在新課改下隨著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化,為保證知識的“正遷移”,教學中教育工作者需充分利用課程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在確保學生主體作用以及自身引導作用充分發(fā)揮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學生運用課程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利用傳統(tǒng)知識就新知識進行分析、剖析,由此在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記憶力和理解力的同時降低課程知識教學難度,并在注重區(qū)分知識間差異性的前提下避免“負遷移”的出現。
在《圓柱》課程教學中,為降低新知識的教學難度以及加深學生對概念的認知和理解,在教學中教師需善于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即通過積極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推演出新知識,并在加強課程知識內在聯(lián)系的基礎上幫助他們構建完善知識體系。在“圓柱體積求解”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將以前學習“長方體、正方體”求體積的方法運用到課程教學中,在降低圓柱體積教學難度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三種形狀體體積計算方法的內在聯(lián)系,除此之外教師還需明確課程知識之間雖然具有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同時彼此之間也存在一定差異,為防止“負遷移”不良影響的出現,教師既要加強課程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與此同時還要明確課程知識間的差異,通過為學生營造愉悅、和諧學習環(huán)境來為確保教學工作的高效化開展。
二、創(chuàng)設契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遷移情境,強化學生遷移意識
在小學數學知識遷移教學中,學生自身知識遷移意識的強弱從某方面來講,是影響知識遷移模式實施質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為此在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下,教育工作者可通過創(chuàng)建契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遷移情境,在強化學生遷移意識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不同于其它現代化教育教學模式,“遷移”其實本質上來講就是學習者通過借助原有知識認知結構去理解和接收新知識的過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度是影響知識遷移實施效益的重要因素,而要想有效提高學生效率,教師需基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創(chuàng)建適合的遷移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本質規(guī)律,由此為學生知識遷移意識的有效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在《三角形》課程教學內容講解過程中,為幫助學生加深對課程知識的記憶力以及強化他們的知識遷移意識,在“三角形面積算法”教學時教育工作者可利用當前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手段將“平行四邊形緩慢劃分為兩個三角形”,之后教育工作者通過詢問“兩個三角形有什么關系?”、“底和高是不是相等的?”以及“面積是不一樣?”等問題,來鞏固學生“平行四邊形面積求解”知識的前提下提高對新知識的接收度和理解度。
三、結語
概括而言,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近年來隨著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部門對課程教學也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來看“知識遷移”現代化教育教學模式的合理化應用,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同時還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保證模式應用效益的最大化發(fā)揮,教育工作者除了要運用課程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進行知識“正遷移”以及創(chuàng)設契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遷移情境外,還要教會學生知識遷移的方法,如歸納習題共同點、尋找知識相同要素、做好基礎知識的鋪墊以及做好知識的過渡準備,以便于保證預期高質量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陳希香,劉元霞,陳金國.淺談小學數學解題與知識遷移[J].學周刊,2015,11(12):122-123.
[2]陳榮香,徐瑞陽,張文濤.實施數學遷移教學研究-移教學促進學生掌握新知[J].學周刊,2020,01(12):144-147.
[3]劉興瓊,李雯雯,徐海洋.“為遷移而教”淺談遷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德陽教育學院報,2013,12(12):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