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世琴
摘 要:寫作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而且小學階段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直接關系到其今后的寫作水平和語文學習的質(zhì)量。但是目前小學寫作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寫作水平普遍較低。針對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的模式,提升寫作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世界充滿了童趣的色彩,繪畫和語言是他們表達自己思想的主要途徑,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把寫作和繪畫進行整合,以此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讓學生獲得寫作水平的提升。文章針對這一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繪畫
一、 引言
寫作和閱讀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目前寫作教學的效果并不是特別的理想。新課改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jù)新課改的方向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寫作課堂進行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提升寫作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可以真正參與到寫作活動中,在體驗和實踐中得到寫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不夠成熟,其充滿了童真童趣,繪畫是他們喜歡的一種形式,如果作文可以和繪畫整合,則可以打破單純的文字創(chuàng)作的枯燥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文章就“話”“畫”交融促寫作的具體實施策略展開全面的分析研究。
二、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現(xiàn)狀
(一)重視工具性忽視人文性
語文這門學科本身就兼具了人文性和工具性兩個方面的特點,但是在目前的寫作教學中,普遍存在一種現(xiàn)象:教師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作文的技巧訓練方面,而忽視了人文性。作文本身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造的過程,其中會涉及題材的選擇、主題的確定、詞語的應用還有語句的搭配等,學生需要使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而且我們也希望借助作文教學讓學生真正地獲得成長。但是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一味地追求學生的成績,在學生寫作文的時候,教師就會為學生設定一些學習的模板和格式,讓學生直接套用,這樣的方式可能可以讓學生獲得寫作成績的提升,但是卻嚴重忽視了作文的人文性。很多學生寫出來的內(nèi)容缺乏真情實感,這樣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zhì)。而且教師為學生呈現(xiàn)固定的教學模式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無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進行創(chuàng)作,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
(二)注重成績忽視了學生的交流表達
語言本身就是用來交流的工具,而且作文也是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溝通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的作文獲得更高的成績,就會讓學生參照例文寫作或者給學生固定的作文模板,這使得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規(guī)則感,無法進行自然地表達。另外,受到了分數(shù)的限制,作文呈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基本都是一些套話或者流水話,缺乏真情實感,也很少有對現(xiàn)實生活真實的感悟,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了情感的交流和傳遞,教師選擇的作文主題也基本圍繞考試進行,忽視了學生的真實感受和興趣點,不利于學生情感自由的表達。
(三)注重教師傳授忽視學生創(chuàng)作
在進行作文教學的時候,很多教師擔心學生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創(chuàng)作,就會占用作文課大量的時間給學生講要求、講技巧,教師對于作文的用詞還有重要性進行長篇大論,而沒有給學生充足的交流和思考的時間,學生寫作的時間被占用,所以有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應付寫作或者擠時間寫作的情況。在教學模式上,也基本以教師命題——教師講授——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批改——教師講評來進行,整個過程都以教師為主,學生的主動性被忽視。這樣的教學模式完全忽視了學生的真實體驗和感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在課堂中得到有效的發(fā)揮,作文水平得不到根本的提升。
(四)注重數(shù)量而忽視了質(zhì)量
很多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考試當中獲得更高的分數(shù),就會為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文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有些地區(qū)還規(guī)定了學生需要完成的作文數(shù)量,所以教師也不得不按照要求落實教學任務,很多時候會讓學生按照規(guī)定的篇數(shù)完成寫作,忽視了寫作的質(zhì)量。這樣的寫作忽視了學生閱讀量的積累和對于生活的觀察,學生寫作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所以目前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還面臨著很多方面的問題,作文教學必須結合目前的形勢和學生的基本情況作出一定的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性,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融合,讓學生積極參與到作文課堂中,并且在寫作的過程中真正的有所創(chuàng)造。
二、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和繪畫融合的意義
對于學生而言,繪畫和語言都是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重要的符號。在小學階段將語文寫作教學和繪畫進行有效的整合,能夠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這對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話”“畫”交融,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
目前小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還不是特別的濃厚,教師所開展的寫作教學模式比較的單一,若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單純的文字創(chuàng)造或者聆聽教師關于寫作技巧的指導,時間久了肯定會對寫作產(chǎn)生抵觸和厭倦心理。而繪畫是學生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如果把寫作以及繪畫進行整合,讓學生先通過繪畫進行表達,然后轉化為文字的內(nèi)容,這樣往往可以給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定的新鮮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diào)動起學生寫作的興趣,全面提升學生參與到課堂習作活動中的積極性,提高整個寫作教學的效果。
(二)“話”“畫”交融,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
在寫作課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這在某種程度上符合學生的認知。而且很多學生可能平時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但是用文字進行表達的時候就會顯得比較困難,這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如果可以轉化為通過繪畫的方式先進行表達,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學生更愿意大膽的想象并且進行展示,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且為后面用文字進行表達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