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亦敏
摘 要: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人才的重要責任,隨著近年來教育部門加大了對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視,研究了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中如何實行激勵機制的問題。高職院校與普通院校之間存在著一定差異,實行激勵機制是目前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針對高職院校。通過激勵機制要滿足教師自我實現的需要。高職院校主要教育管理的對象就是教師,因此本文對關于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中實行激勵機制開展深入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 教育管理 教師 激勵機制
實行激勵機制的主要目的是滿足人的自我實現需要,通過實行激勵機制能夠對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產生指導作用,來提高自身管理質量和水平。本文將從激勵理論的層面開展分析,淺顯論述激勵理論的意義,基于此為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提供新的工作思路,通過實行激勵機制,滿足教師與學生的需要,實現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最終目標。
1 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中實一、激勵理論概述
激勵理論本身屬于管理過程,其理論的基礎與核心就是針對性的管理方法使用以及相應的管理體系建設,是以人員對組織和任務承諾完成的為基礎和途徑的現代化管理理論。相較于其他管理理論和管理方式,激勵理論更加注重對人積極性的調動,是以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為過程的管理辦法。而隨著當前我國職業(yè)教育事業(yè)的逐漸發(fā)展,高職院校的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學生的管理難度逐漸上升,為了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實踐中學生管理的效率和質量,現代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實踐中對于激勵理論的應用也愈加重視,成為了新時期推動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創(chuàng)新的重要方式。相較于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激勵理論在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實踐中的應用,是以發(fā)揮學生的治理效應為模式的新型管理辦法,能夠全面發(fā)揮教育管理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勵作用,實現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學習積極性的調動,這就能夠激發(fā)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期間的正確行為和動機,全面革新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推動我國高職教育事業(yè)教育管理工作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2 行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整體激勵體系不完善:雖然當前在很多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中已經將激勵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但仍未構成完善的激勵體系,由于激勵的手段有很多種,如果沒有系統的激勵體系,就難以發(fā)揮出協調作用。如果從教育管理者的角度來講,激勵體系缺乏層次性,就無法針對不同級別或類型的管理者實施合理的激勵。此外激勵體系缺乏持續(xù)性,只注重眼前,前瞻性較差。這些原因都會影響激勵機制作用的發(fā)揮,所以從以上問題來看,仍需進一步完善激勵體制。
(2)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不平衡:在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中實行激勵機制主要包含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但大部分高職院校更加傾向于物質激勵,而忽視了精神激勵,導致二者之間不平衡[1]。如果物質激勵達到了上限,不能繼續(xù)加碼的話,物質激勵就失去了作用。而且過度的物質激勵會增加高職院校的經濟負擔,不利于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再次如果過度傾向物質激勵,容易導致人員出現攀比心理,不利于正確思想觀念的樹立,從而無法實現教育管理的最終目標。
(3)激勵機制存在不公平性:在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中實行激勵機制未將其與考核制度相結合,無法實現二者之間的協調,導致缺乏量化指標的指導,難以發(fā)揮出激勵機制的真正作用。從教育者角度來看,當前激勵機制存在不公平性主要體現在薪資待遇、資源分配、獎金福利等方面[2]。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主要體現在獎學金的評定方面。
3 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中實行激勵機制的有效措施
(1)基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中將人的需求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等五個方面。從教育者的方面來講,首先要關注教師的需求,根據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結合教師需求實施合理的激勵手段。只有明確教師的多層次需求,才能通過有效的激勵手段滿足教師的需要。此外在學生的管理方面,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數會快速步入社會,心理想法與普通院校的學生可能會存在一定不同,因此要根據學生的思想特征分析其需求,通過激勵機制啟發(fā)指導學生,滿足學生的自我實現。
(2)基于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通過發(fā)揮高職院校社會團體的作用,拓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收集教師和學生對高職院校建設的意見,營造民主氛圍,提高教師與學生對所在院校的滿意度。通過發(fā)揚民主制度,充分發(fā)揮激勵機制的作用。在雙因素理論中主要包含了保健因素與激勵因素,二者在一定條件下需要互相轉化,基于此要開展校園調查工作,了解教師與學生的需要,明確其真實感受,此外要為師生提供成長的機會,使其發(fā)現自身的價值,獲取成就感。
(3)基于弗洛姆的期望理論:高職院校應為教師與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提供科學的規(guī)劃設計,使其能夠建立期望目標,樹立正確的觀念認知自我,高職院校要將學校的發(fā)展與師生的發(fā)展結合在一起,使得廣大師生能夠在院校的發(fā)展中觀望自身期望,有效激發(fā)出師生的內在潛能[3]。但在規(guī)劃設計中要注意其合理性,避免產生消極影響,發(fā)揮不出激勵機制的作用。
4 結語
本文從激勵理論方面開展了分析,對激勵理論的意義做了淺顯的說明,分析了高職院校在教育管理中實行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希望基于激勵理論在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中能夠進一步提高教育管理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譯勻.激勵理論應用于高等教育管理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9,(10):26-28.
[2] 吳小毛.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6):98-99.
[3] 肖華.激勵理論視域下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探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8,(22):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