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晶娣
【摘 要】親子陪伴和溝通是建立良好親子關(guān)系的基石。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策略。身為家長,應該多找點時間、多找點空間,?;丶遗闩愫⒆?,讓孩子在我們的用心陪伴和智慧溝通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guān)鍵詞】陪伴 溝通 成長
親子陪伴和溝通是建立良好親子關(guān)系的基石,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策略。作為家長,該如何做到用心陪伴、智慧溝通呢? 筆者基于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認為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父母是孩子最信賴的人,當他們?nèi)〉贸煽?、得到獎勵、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最希望得到父母的關(guān)愛和鼓勵。不少孩子表面上看起來什么都不缺,可他們憂郁的眼神里是滿滿的孤獨,這是因為他們?nèi)鄙倭烁改傅呐惆椋鄙俑改妇裆系年P(guān)愛。而一個缺愛的孩子,內(nèi)心怎么能快樂、敞亮呢?家庭教育中缺失了陪伴,就像魚兒離開了水,生命將被擱淺。當下工作壓力大,父母把很多的時間放在了工作上,留給自己孩子的又有多少呢?
筆者班上就有個學生,父母離異后,母親重組家庭,父親又去了外地打工,把兩個十多歲的男孩丟給爺爺奶奶照顧,而爺爺奶奶已經(jīng)年過七旬,說一口家鄉(xiāng)話,筆者和他們很難交流。這個學生常常上午第一節(jié)課就打瞌睡,學習狀態(tài)每況愈下。筆者估計應該是晚上打游戲或者看電視太晚,嚴重缺乏睡眠所致。其實,筆者打心里很同情這個學生,沒有母愛、父愛又缺位,孩子得不到溫暖和關(guān)愛。筆者多次打電話和他爸爸溝通,希望他能回來陪伴孩子成長,至少孩子每天能和父親見面,父親也能看到孩子的成長??墒歉赣H說得最多的是“我要養(yǎng)家糊口,如果不出去掙錢,拿什么來養(yǎng)活這一家子?老師,你就多多體諒一點,孩子就拜托您了”。
還有一個女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筆者從來沒有見過她父母,孩子跟著姥姥過,十歲成長禮那天,在筆者的一再要求下,父親來參加了活動。本以為儀式結(jié)束后,他會跟老師聊幾句,問問孩子的情況,聽聽老師對孩子的評價,看看父母能為孩子做點什么。可是,當筆者轉(zhuǎn)身找他時,他已經(jīng)離開學校了。后來筆者和孩子姥姥溝通,希望她爸爸媽媽加入我們班級群。孩子就要進入青春期,她的身體和心理都會有很大的變化,溫飽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了。加入班級群,雖然不在孩子身邊,但父母至少可以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情況,在與孩子視頻或者通話時也有更多的話題,從而讓孩子知道,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還是關(guān)心她的成長,關(guān)注她的發(fā)展,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就在身邊。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可是在工作面前,陪伴似乎成了有些孩子的一件奢侈品。難怪有人感嘆,我們的親情正被我們的工作、社交等一點點地蠶食。
二、積極的語言是最好的鼓勵
雖然處在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溝通方式是有區(qū)別的,但只要使用積極的語言,就能讓我們控制負面情緒,讓學生在順暢的溝通中獲得認同感、尊重感、歸屬感、成就感。我們應該關(guān)注學生的心理需求,給予積極正向的評價。那么,家長應如何與孩子用積極語言進行溝通交流?舉個簡單的例子:
本學期我們寫了一篇作文“我的自畫像”,一位學生這樣寫道:
我是個高高瘦瘦的男生。可是……嗚嗚……我的左下巴有一胎記,有人說我吃巧克力粘到了左下巴,有人說我臉沒洗干凈,反正說啥的都有。我感到挺委屈,就去找奶奶,奶奶笑著說:“很多成功人士臉上不也有胎記嗎?你這是與眾不同的標志呀!”我聽了奶奶的話既激動又驚訝??晌也砰_心了兩分鐘,媽媽就來說風涼話了:“你什么也不會,還想成功?想得美!”我剛剛好一點的心情被媽媽一句話又打入了谷底。
從文章來看,孩子的奶奶是比較善于溝通的,她知道如何用積極的語言讓孫子認同自己,哪怕看起來不算美的胎記,孩子也悅納自己,獲得認同感、幸福感。而媽媽總喜歡打擊孩子,覺得孩子什么也不會,還整天做白日夢。正是因為媽媽長期的負面語言,這個學生的確在各方面的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學習能力、自理能力、溝通能力都有待提高。其實父母積極的語言對孩子是會起暗示作用的,當家長多用“你去試試,我很欣賞你,太佩服你了,你一定能做成的”這一類的積極語言與孩子愉悅地溝通,將會激發(fā)孩子的優(yōu)勢和潛能,孩子會越來越優(yōu)秀。反之,則會越來越不自信。
三、以身作則是最有說服力的教育
尹建莉老師說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些父母總喜歡將自己的全部夢想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努力學習,自己卻在一旁玩手機;要求孩子彬彬有禮,自己卻對老人頤指氣使;要求孩子誠實守信,自己卻編出各種理由哄騙孩子;要求孩子寬容大度,自己卻常常揪住孩子某個缺點進行指責……殊不知,以身作則才是最有說服力的教育方式。
我們班就有這樣一個家庭。
有一次因為孩子邊做作業(yè)邊玩手機,媽媽要檢查作業(yè)孩子不讓,發(fā)生了爭執(zhí)。第二天媽媽氣得沒叫她起床,早晨8:10打電話給筆者述說事情的經(jīng)過,筆者知道她不僅在告訴自己原委,也在向自己求助。筆者和這個學生相處三年,了解她的個性:桀驁不馴,蠻不講理。其實這個學生性格的形成,和她的家庭教育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她爸媽四十多歲才有了這個孩子,全家人把她看成寶貝。說“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點兒也不夸張,脾氣就這樣一天天見長。上了小學后,筆者發(fā)現(xiàn)這孩子戾氣很重,稍不滿意就甩臉子、發(fā)脾氣,甚至罵老師和同學。為此筆者經(jīng)常找她的家長交流,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媽媽坦言自己也是一個不容易控制情緒的人,一遇到問題就發(fā)脾氣,和女兒比“聲音大”。這樣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加深了矛盾,孩子有樣學樣。筆者勸媽媽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當起沖突時,可以緩一緩,到房間冷靜冷靜,等彼此心情平復了,再進行對話,而不是企圖用聲音和氣勢壓倒孩子。這樣效果會好得多。
著名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說過,3~5歲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重要時期,要在這個時期抓緊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男愿裼柧?,如果處理得好,等到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就容易度過,否則就會有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出現(xiàn)。很顯然,他們錯過了這個教育的好時機,小時候就把孩子當寶貝慣著,沒有注重孩子的性格塑造,現(xiàn)在全家天天被孩子弄得不得安寧。筆者建議媽媽,召開一次家庭會議,對目前一家人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約法三章。當然家長和孩子要一起做到,而不是僅僅針對孩子。
家長聽了筆者的建議后,果然與孩子簽訂“君子協(xié)議”。一年后,筆者欣喜地看到這個學生變得溫和多了,不再輕易發(fā)脾氣,用她的話說:“現(xiàn)在爸媽特別真誠有耐心,不朝我大吼大叫,我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自尊心也得到了保護。”
四、書信是最能表達心聲的方式
孩子與父母有隔閡有沖突,往往口頭交流不容易暢通進行,有時父母會覺得無從下手。這時候可以嘗試書面溝通,通過書信、微信等方式,更利于親子之間的情感表達和理性溝通。
去年,我校開展了“請放下手機,讓我們真正在一起”的活動,孩子和父母利用書信表達了對對方的愛,同時也說出了平時不好意思或者不敢說的話,讀來讓人感動不已。一些寫得好的書信,筆者還和其他家長做了分享:
周日的家長會,媽媽收到了你的第一封家書,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感動在心里。我親愛的兒子!今晚,在你熟睡之際媽媽寫這封信給你,也是自你出生以來媽媽正式給你寫的第一封信。媽媽答應你以后也不玩手機,我會好好保護眼睛看你長大,陪你讀書陪你看世界,我們一同成長,長情陪伴。
“熊二”是爸爸給你起的名字,“熊大”是你給爸爸起的名字,“翠花”是爸爸和你為我起的名字。我們?nèi)私?jīng)常就這樣稱呼著,我們享受這樣的稱呼,想讓彼此感受到愛??墒牵覀冊趷勰愕耐瑫r有時又因為方法不當傷害到你,媽媽要對你說:熊二,對不起!你漸漸長大,進入小學要學各種本領,媽媽對你各方面要求提高,管教也愈加嚴格,我們相親相愛有時又“相愛相殺”。我們希望將你這棵樹苗培育成參天大樹,所以我們施肥殺蟲、修枝剪葉。希望兒子你能理解我們的用心,原諒媽媽的易怒脾氣,媽媽會努力學習做一個更好的媽媽,做一個更溫柔的“翠花”。
一封封家書,情真意切,字里行間都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和期望,都是孩子對父母的情。所以如果感覺親子間溝通不順暢時,父母可以嘗試和孩子用書信交流互動,有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是稚嫩的、脆弱的,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而不是用物質(zhì)去滿足。精神的貧瘠遠遠比物質(zhì)的匱乏更可怕?!拜?shù)舻娜松梢詵|山再起,輸?shù)舻挠H情,才是人生難以逆轉(zhuǎn)的敗筆?!钡拇_,孩子的人生什么都可以缺席,唯獨愛不能缺席,唯獨“陪伴”與“溝通”不能缺席。一個缺愛的人生,很難有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