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燕
【摘 要】立德樹人是各學科教師需要完成的主要的教學任務。實現此任務,教師要在學科教學中挖掘德育資源,創(chuàng)設德育活動,順其自然地將德育與學科教學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們在獲取學科知識、發(fā)展學科能力的過程中,受到德育熏陶,夯實全面發(fā)展的基礎。本文將從挖掘德育資源、創(chuàng)設德育活動等方面入手,詳細闡述德育滲透于小學音樂教學的策略,為一線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的任務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音樂 德育 滲透策略
音樂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主要學科。教師要樹立育人理念,回歸音樂學科,挖掘德育資源,創(chuàng)設德育活動,自然而然地將德育與音樂教學結合在一起,使學生于無形中受到熏陶,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诖?,筆者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時候,應用如下策略將德育滲透到音樂教學中。
一、挖掘豐富的德育資源
德育資源是教師將德育滲透到音樂課堂的保障。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課堂之所以缺少德育蹤影,是因為教師沒有在課前挖掘豐富的德育資源,自然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將德育束之高閣。所以,在實施小學音樂教學的時候,要想有效地滲透德育,需要教師先挖掘豐富的德育資源。
(一)從音樂教材中挖掘德育資源
音樂教材是教師實施音樂教學活動的依據。教材編寫人員在編寫音樂教材的時候,已從多種角度、多種層面挖掘了德育資源,并將這些德育資源融入了音樂教材的方方面面。立足音樂教材這一特點,教師在實施德育滲透活動之前,要成為教學資源的挖掘者,深入到教材中的各個模塊,挖掘出多種多樣的德育資源,切實地夯實德育滲透基礎。
以《美麗的黃昏》一課為例,這是一節(jié)歌唱課,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們反復聆聽音樂后進行演唱,同時結合變化著的圖形譜進行輪唱。學生在反復歌唱的過程中,能夠自主地想象黃昏美景,同時在多種感官的作用下,感知到黃昏景象的美麗,感受到音樂美、景象美的熏陶,發(fā)展審美能力。從這一分析可以看出,“美”是這節(jié)課的德育資源。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筆者通過分析教材內容,先確定了德育資源,為在課堂上多種方式地引導學生們體驗“美”做準備。
(二)從音樂課堂上挖掘德育資源
音樂課堂是師生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堂教學是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的活動,是動態(tài)生成的活動。此活動中包含著多種多樣的德育資源,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是德育資源;學生合作學習,是德育資源。所以,在將德育滲透到音樂課堂中的時候,教師要切實地以音樂課堂為切入點,挖掘豐富的德育資源。
以教師資源為例,教師是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不可多得的德育資源。教師得體的言行舉止可以成為學生們學習、模仿的對象,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認知,踐行良好的道德行為,從而推動學生實現有效發(fā)展?;诖?,筆者在從音樂課堂中挖掘德育資源的時候,嚴格要求自己,竭盡所能地做好本職工作,成為學生的榜樣。比如,遵守課堂規(guī)則,是教師和學生都要做到的,不但可以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形成規(guī)則意識,為學生自覺地遵守規(guī)則、踐行良好的社會行為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使學生們自覺地遵守課堂規(guī)則,筆者首先會踐行課堂規(guī)則。當筆者要求學生們提前一分鐘做好音樂學習準備的時候,筆者通常情況下會提前三分鐘達到教室,將上課需要使用到的材料整齊地一一擺列出來。在筆者做如此行為的時候,不少學生會受到影響,快速地坐到座位上,拿出學習用品,做好上課準備,自然而然地學會了遵守規(guī)則。
二、靈活地應用音樂德育資源
德育資源在音樂課堂上的應用,是決定德育滲透效果的關鍵。教學實踐證明,在音樂課堂上,教師立足挖掘到的德育資源,機械地說教,會嚴重地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在學生自我意識不斷發(fā)展的情況下,使學生產生挑釁心理,故意做出與教師要求相反的行為。如此不僅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還限制了學生自身的有效發(fā)展。解決此問題,需要教師在組織音樂課堂教學的時候,發(fā)揮教學智慧,靈活地應用多樣的策略將德育資源展現給學生們,使學生們自然而然地與德育資源互動,受到德育的熏陶。
(一)創(chuàng)設情境,熏陶學生
建構主義理論明確地闡述了環(huán)境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認為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要營造恰當的環(huán)境,驅動學生與環(huán)境互動,實現發(fā)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營造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方式。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要讓學生們獲得知識和技能層面的發(fā)展,還要實現情感、能力的發(fā)展。其中,情感、能力就是德育因素。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生活經驗有限,抽象思維不發(fā)達,在感知樂曲情感的時候,存在諸多的問題,如此便影響了德育的開展。針對此現實情況,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應用了情境教學法,聯系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樂曲中的情感以直觀的場景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體驗、感知情感,自然而然地受到積極情感的熏陶。
以《我的中國心》一課為例,開展教學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們感知樂曲中表達的海外赤子眷戀祖國的情感和濃濃的民族自豪感。為了實現這一點,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之初,筆者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們展示了課前搜集到的與之相關的快閃內容。動人的樂曲、直觀的畫面一展示,就吸引了學生的目光。在視覺和聽覺的作用下,學生們的心靈受到震撼,筆者發(fā)現有不少學生的眼眶中含著淚花。學生們的表現說明他們受到了情感上的震動。如此體驗情感性的情境,學生不僅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還受到了心靈上的震動,逐步地形成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意識,為今后踐行良好行為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合作學習,發(fā)展學生
合作學習是學生參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需要踐行的學習方式,也是學生形成合作意識、發(fā)展合作能力的載體。此外,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成為學習音樂的主人,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活動,切實地學會學習?;诖?,在組織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會聯系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們互幫互助,實現發(fā)展。
以《賣報歌》一課為例,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筆者聯系樂曲內容和教學需要,應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們理解樂曲內容,掌握演唱樂曲的方法。在學生們學有所獲的情況下,筆者組織了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要求學生們在小組中集體討論樂曲,將樂曲轉變?yōu)槲枧_劇,邊演唱邊做動作,直觀地展現樂曲場景。在學生們合作的過程中,筆者巡視課堂,發(fā)現學生們受到個性差異的影響,有不同的改編想法和計劃。他們主動地講述自己的想法和計劃,盡管會起爭執(zhí),但是在筆者和小組其他成員的點撥和幫助下,慢慢平復情緒,心平氣和地繼續(xù)交流,最終通過不斷地碰撞思維,將歌曲內容改編成了舞臺劇。在學生們改編之后,筆者鼓勵他們一一大膽表現,展現自我,最終贏得了他人的喝彩。由此可以看出,在音樂課堂上體驗合作學習活動,不但可以使學生形成合作意識,建構和諧關系,還可以獲得滿足感、樹立自信心。
(三)賞識教育,激勵學生
教學評價是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的教學評價在音樂課堂上起著激勵、促進作用。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在不斷發(fā)展,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鼓勵。學生在得到教師的肯定之后,會信心十足地參與教學活動,切實地提升自我。因此,在組織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發(fā)現學生的進步之處,有針對性地給予賞識,使學生在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下,建立自信心。
以小A為例。他是本班的學困生,之前在參與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總是無法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做出一些違背課堂規(guī)則的行為。但是,通過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筆者發(fā)現小A行為發(fā)生了變化,不但可以認真聽課了,還主動地與小組成員就所學內容進行討論。立足他的變化,筆者在課堂上對他進行鼓勵。筆者的鼓勵使得他充滿信心,同時渴望變得更好。在之后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時候,小A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積極與教師或其他同學互動,提高了音樂學習水平。
總之,在實施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承擔育人責任,以該學科的育人價值為立足點,運用多種策略挖掘德育資源,應用德育資源,使學生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受到德育資源的熏陶,塑造良好認知,踐行良好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