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明
摘 要:自然界內(nèi)的一花一木,都可以作為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教學資源。小學科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好自然資源,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世界的神奇,可以真正領悟到科學與生活的關系,縮短學生和科學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進一步進行科學學習。
關鍵詞:小學科學;植物標本;應用實踐
小學科學是一門趣味性較強的學科,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可以通過展示標本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例如,應用原生態(tài)的植物標本,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制作標本,增加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直觀感受,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
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原生態(tài)植物標本的意義
小學科學的教材中,涉及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植物,但在教學中很難帶領學生一一觀察這些動植物,所以就要應用標本進行教學。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科學教學教材制作相應的標本,利用標本進行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直觀感受,提高教學質(zhì)量。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都較小,單純地進行知識教學過于枯燥,利用好標本進行教學可以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并且小學科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引入相應的原生態(tài)標本,可以幫助老師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迅速實現(xiàn)教學目標。例如,在進行“臘葉”相關知識的教學時,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臘葉相關知識了解的不多,所以很容易在學習時產(chǎn)生一種陌生感。這時教師將相應的標本引入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直接了解到教學的知識。
二、原生態(tài)植物標本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應用原生態(tài)植物標本,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在事物的影響導致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的情況,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教學的關鍵所在。在小學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選擇使用原生態(tài)植物標本作為教學道具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根據(jù)教學實際,制作相應的動植物標本。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涉及“樹葉”的部分時,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展示各類的樹葉標本,并與學生積極互動,通過對標本的講解和展示激發(fā)學生了解科學知識和制作標本的興趣。
(二)應用原生態(tài)植物標本,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直觀化
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授的知識大多都和自然界中的動物和植物有關。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如果僅靠書本上的圖片以及理論知識進行教學,會導致學生缺乏直觀的感受,難以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應學會利用原生態(tài)植物標本進行教學。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標本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現(xiàn)實的標本感受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從而加深學生的感悟,實現(xiàn)教學目標。例如,在課本描述關于“松果”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展示松果標本,從而達到教學內(nèi)容直觀化的目的。
(三)帶領學生收集制作標本,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采取原生態(tài)植物標本進行教學的益處很大,但標本也不能只由教師進行制作,還應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搜集制作,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例如,在進行“臘葉標本的制作”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首先采集好相應的臘葉標本并完成修剪,然后把標本平鋪在報紙上面,讓標本的形態(tài)呈現(xiàn)的自然。再利用吸水紙把標本中多余的水分吸收干凈,再將標本的各個部分舒展開來,讓標本的各部分都充分的展示。可以多準備幾份標本,以展示出各個部分之間不同的特征。完成對標本的水分吸收后,還可以對標本再次進行修剪,實現(xiàn)標本的美觀。但需注意保持好標本的基本特征,完成制作之后可以在標本上鋪幾張報紙,然后進行下一個標本的制作。在標本制作完畢后統(tǒng)一放置在標本夾中。
在進行標本制作時,需注意及時對吸水紙進行更換。在采集標本的當天應更換兩次吸水紙,然后根據(jù)標本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吸水紙更換的頻率和數(shù)量。在標本完成了吸水紙的更換后,應把標本放置在通風、透光的地方。在對標本夾進行捆綁時,要注意捆綁的力度。如果捆綁的力度過大,會導致標本出現(xiàn)變黑的情況,如果捆綁力度不足,會導致標本無法風干,并在標本夾中多夾的吸水紙應盡量平整。如果是制作松果或者是球刺標本的話,可以多夾幾張吸水紙。對使用過的潮濕的吸水紙,應及時進行烘干處理,留作備用。在標本完成了全部制作之后就可以對標本進行裝訂處理,在裝訂之前對標本進行最后的消毒以及定型處理。然后把標本縫合在紙上,將標本的標簽貼在右下角,把標本的照片以及其他散落物一起貼放在另一邊。
三、結(jié)語
原生態(tài)植物標本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所以無論是學校還是小學科學教師都要重視對原生態(tài)植物標本的制作以及保存。學校應建立專門的標本保存柜,盡量多制作標本進行保存。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標本的制作,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感悟,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可以熱愛大自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王重月.生物標本在科學課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12):222.
[2]王鋒.小學科學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小學時代,2019(35):66-67.
[3]付黎妮.生物標本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探討[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9):30.
[4]陳翔.淺談生物標本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