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鴻
摘 要:“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一直受到了很多小學教師的支持,因此,主要探究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使用“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提升小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小學數學;動手實踐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生活教育理念的主要思想內容。新課改教學理念指出,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確立有效的教學目標,還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數學學習方法和思想進行掌握和合理的運用。在實踐和交流中幫助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掌握基礎知識技能。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學、做合一”理論的策略,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一、“教、學、做合一”在數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概念學習是基礎,也是數學學習中的主要部分。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的概念教學,同時應該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通過運用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概念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數學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概念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運用“教、學、做合一”的方式,在“做”中讓學生發(fā)現概念,對概念進行深入理解。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圓的認識”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時,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會忽略半徑的概念,通常都是借助具體的圓形給學生畫出半徑,告訴學生這是半徑。這種教學方法和新課改理念背道而馳。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先讓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自主閱讀,然后思考其中的概念,然后教師提出問題:你認為半徑應該怎么畫?在學生進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就要給學生強調: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就是半徑。只有這樣,學生在這個做的過程中才能夠真正理解圓的半徑的概念。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過程中融入“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為之后運用數學概念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做合一”在公式推導中的運用
除了數學概念之外,數學公式和數學定理等內容也是數學教學中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對這些基礎知識教學時,通常都是采用直接的方式。例如,在面對三角形面積公式這種內容時,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會直接告訴學生:三角形面積公式是底乘高除以2,但是不會告訴學生這個公式是怎樣得到的。只有一小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會給出學生推導過程,但是也沒有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發(fā)現,降低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公式推導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和發(fā)現公式的由來,從而實現探究學習的目的。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三角形內角和”這一節(jié)內容時,剛開始上課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畫出一個三角形,或者是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幾個三角形,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三角形一共有三個角?你知道這三個角的和是多少?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一樣的嗎?然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的值,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小學生可以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面對面積公式等計算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幫助學生在“做”的過程中發(fā)現公式。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學、做合一”在引導學生質疑時的運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實現高效數學教學。結合新課改理念,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發(fā)現教學中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探究。采用這種方式就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掌握知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發(fā)現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以及動手能力,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地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余數除法”這一節(jié)內容時,可以事先給學生準備一些棒棒糖,然后將10根棒棒糖平均分配給3個學生,會剩余1根棒棒糖。這時小學生就會提出疑問:為什么會剩下1根棒棒糖?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10根棒棒糖不能平均分給3個學生。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然后將余數的意義講授給學生,讓學生通過運用不同數量的棒棒糖進行平均分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余數的性質,養(yǎng)成良好的質疑和思考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貫徹“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明白自身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合理運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在動手實踐中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以及課堂學習效率,實現共同發(fā)展和進步。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質疑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拓靜芳.“生活教育” 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關鍵要素探究[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2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