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松利
摘要:沒有家庭參與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園共育推進家庭教育發(fā)展已經成為共識。有效的親子共讀對提升幼兒的傾聽與理解能力、溝通與表達能力、閱讀與寫作能力以及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和價值認知作用顯著。家園共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培養(yǎng)幼兒核心素養(yǎng)基礎之上而提出的,教育活動的重點是為了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本文就此問題展開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家園共育;親子共讀;幼兒核心素養(yǎng);作用及策略
引言:
《新教育》中提到:幼兒園階段所開展的教育活動,要想取得理想效果需要家園共育的推進,只有雙方共同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一方面需要老師盡職盡責,設身處地的為幼兒發(fā)展奉獻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求家長能夠積極參與到幼兒教育工作中,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從而幫助幼兒提升綜合素質。幼兒園開展教育工作時,需要確立和諧發(fā)展的目標,將幼兒園和家庭緊密聯系起來。在“大語文”時代背景下,僅靠在幼兒園閱讀書籍是遠遠不夠的,家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同樣不容忽視。為了讓幼兒閱讀協調一致,家長需要積極參與到幼兒教育中,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幼兒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家園共育下親子共讀有利于提升幼兒核心素養(yǎng)
(一)培養(yǎng)幼兒專注力傾聽能力
閱讀故事是否具有趣味性,直接決定了幼兒是否能夠接受新知。他們在聆聽的過程中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只要教師能夠堅持不懈的對幼兒展開訓練,幫助幼兒將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故事本身,這樣才能很好的引導幼兒去思考故事中所包含的問題,以及其中潛藏的哲理,這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都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
(二)增強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從書中領悟復雜的思想,感受不同的人格,欣賞美妙的風景,習得精美的語句,幼兒閱讀的每一本有益的書籍都會存儲在記憶庫中,“文思泉涌”、“出口成章”實則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閱讀浸潤出來的成果。在大量知識儲備的作用下,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有相應的提升。
(三)幫助幼兒樹立遠大理想
閱讀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能夠發(fā)揮出積極的促進作用,一個孩子只有熱愛閱讀,他的視野才能變得更加廣闊,才能更好的明辨是非。家長要利用自己豐富的閱歷來做好對幼兒的引導,才能使幼兒借助閱讀強化自己的認識。
總的來說,幼兒智力上的發(fā)展與是否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有著密切聯系,所以越早開展親子共讀,越能有效提升幼兒的智力。
二、家園共育下親子共讀提升幼兒核心素養(yǎng)的實施策略
(一)構建家園共育,親子共讀體系
1.樹立平等的家園共育觀
幼兒園需要與家長密切聯系并建立起合作關系,積極聽取家長的建議,尊重每一名家長。同時教師也要改變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以自我為核心的錯誤做法,要積極學習家長在教育方面的經驗,尤其是一些學歷層次較高,家長提出的建議,他們對教育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很多建議非常專業(yè)和中肯。家長并沒有幼兒教師全面,所以也要積極聽取幼兒教師的建議,積極配合,共同開展好親子共讀。
2.建立“三位一體”教育模式
家園共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幼兒而開展的,所以幼兒園教師和家長都要適應當前最新的教育形勢,積極參與到家園共育活動中,借助積極參與來提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三位一體教育模式也是家園共育活動開展過程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教育模式,借助這種新的教育模式,在參與的過程中,幼兒能夠充分了解自己的內心需求。同時,教師也能夠為幼兒提供更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同時家長也會圍繞教師的要求來積極配合做好日常的教育工作,當三者實現有機統(tǒng)一,就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3.建立有效親子溝通途徑
家園共育教育活動的開展是一個雙向發(fā)展的過程,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之間要借助溝通技巧來更好的促進對話交流,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第一,增強家長會的互動性。在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上積極展開探討,最大限度的達成共識,以此來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針對親子共讀的開展情況定期開展讀書沙龍、讀書會等形式比較新穎的家長會,也會得到家長和孩子的支持。第二,家訪是行之有效的家園聯系的手段。家訪是“雙腳下有溫度的教育”,穿過冰冷的手機屏幕,穿過堅硬的墻壁,教師走進學生家中看一看,聊一聊,無形中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問一問父母最近和孩子讀了什么書,有哪些收獲,共同探討書中情節(jié),讓親子共讀的推進工作事半功倍。
(二)參與親子共讀,激發(fā)幼兒興趣的
1.提升對幼兒的引導能力
在親子共讀活動開展過程中,還需要家長和教師積極對幼兒做好引導,家長的文化層次越高,在開展親子共讀活動中對幼兒指導的力度就越大,所以家長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教師作為幼兒園家園共育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要積極發(fā)揮出自身的專業(yè)技術特長,認真為幼兒及家長提供讀物,并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指導。
2.優(yōu)化親子共讀活動組織
親子共讀,作為一項專業(yè)性非常強的教育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家長必須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個性特點,注意其中的細節(jié),認真做好文本選擇。
第一,基于實際情況,將幼兒劃分為不同的類型,這樣就能更好的幫助家長有針對性的開展親子共讀活動,而且家長們也能有效展開交流互動。第二,利用世界讀書日等主題日來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使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其中,同時幼兒園也要積極與社區(qū)聯合組織形式多樣的實踐教育活動,吸引家長和幼兒的積極參與。
結束語: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古人尚且明白這個道理,何況我們呢?有人說“0-3歲是家庭教育,3-6歲是幼兒園教育”,通過學習《指南》等,我們知道幼兒的成長不是某一方面的作用,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當明確《指南》的重要地位,強化自身對于家園共育的認知程度,積極參與親子活動,時刻把握幼兒的發(fā)展動向。因此,這就要求我們知道并做到,學習《指南》,做一位懂幼兒、會教育的學習型家長和教師。通過家園共育下的親子共讀提升幼兒的核心素養(yǎng),既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又體現了教育的完整性要求。
參考文獻:
[1] 路雅瑞. 幼兒園家長助教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 郭亞凱. 家長參與家園共育活動現狀的調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20.
[3] 朱佳薇.利用生活區(qū)活動促進中班幼兒手部動作靈活協調發(fā)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0):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