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琴 南麗紅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各類移動教學平臺與線上學習工具為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提供更多的模式。根據當前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及“藥理學”課程的教學要求,運用藍墨云班課開展“藥理學”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實踐,以“抗心絞痛藥物硝酸甘油”教學為例,闡述藍墨云班課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專業(yè)“藥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通過藍墨云班課的豐富功能,實現了“藥理學”課程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課程的交互性、教學的有效性明顯提升,為教學改革開辟新的思路。
[關鍵詞] 藥理學;藍墨云班課;混合式教學
[基金項目] 2019年度福建中醫(yī)藥大學優(yōu)勢特色學科“中藥藥理學”
[作者簡介] 張玉琴(1988—),女,福建福州人,博士,福建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藥理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36-0044-04? ? [收稿日期] 2020-12-01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和機體之間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及其原理的一門學科,它在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和藥學之間起著橋梁作用[1] (p1,2),是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程。課程涉及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內容多、學習任務重,學生難理解、難掌握。此外,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中教師講的偏多,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課前缺乏預習及課后復習少,只死記硬背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用途、不良反應,難以達到教學目的。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各類移動教學平臺與線上學習工具層出不窮,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這些方式的功能更為豐富、形式更為新穎,為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提供更多的模式,目前已逐漸應用在高等教育教學中。藍墨云班課是一款移動信息輔助教學工具App,有助于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它不僅為教師的移動信息教學提供一個網絡平臺,也為學生的信息學習提供有力的幫助[2]。通過采用線上與線下相互結合的混合式教學的方法,將教師和學生緊密聯系起來,更好地實現了師生、同學間的“雙線”交流互動與資源共享。文章以“抗心絞痛藥物硝酸甘油”為例,對藍墨云班課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專業(yè)必修課之一“藥理學”課程的教學應用進行闡述分析。
一、課前階段
(一)學情分析
大三上學期,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專業(yè)的學生開始學習藥理學。他們起點較高,前兩年的學習已完成了生理學、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病原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醫(yī)學免疫學等藥理學相關課程,熱愛自己的專業(yè)。學生經過前期基礎理論課的學習,掌握相關學習方法,了解心臟正常生理和心絞痛發(fā)生的病理機制,有緩解心絞痛患者痛苦,挽救生命的迫切愿望。
學習資料從課程教材、學習指導講義及其他各類輔導書籍等紙質資料發(fā)展到電子書、電子文獻、圖片、音頻、動畫、電影等多種多媒體資源。學生更喜歡使用互聯網、移動終端App以及相關專業(yè)的軟件進行線上的自主學習,與傳統(tǒng)的線下課堂教學模式相比較,學生也更樂于學習和接受具有參與感、互動性、沉浸式的結合了多媒體的這類移動終端的學習方式。學生思維更為活躍,同時也更樂意參與討論以及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了課堂的活躍度。
藍墨云課堂是一個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教學輔助云平臺,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比,藍墨云課堂減少了共享、互動、及時性等方面的局限性,實現了課前學習資源的釋放、學習問題的推送和課堂討論任務的完成。此外,其相對完整、全面的激勵與評價體系也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二)教學設計
“抗心絞痛藥物硝酸甘油”是屬于藥理學中心血管系統(tǒng)藥理,臨床常用,資格考試考點。課程內容的全面掌握是對心絞痛患者進行正確用藥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在教學授課準備階段,需要先對課程進行全面的設計,包括課程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首先是課程教學目標,考慮到專業(yè)性質、未來從業(yè)方向,主要是從知識、能力以及綜合素質三方面進行設置。教師根據學校制定的相關教學大綱,確定自身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是抗心絞痛藥的分類及代表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用途與毒副作用,難點是硝酸酯類抗心絞痛藥的作用機制,并將預習要求(復習心臟的生理病理知識、預習新課內容)和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及難點)等以上課通知信息方式推送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課前復習心臟的生理病理知識預習心絞痛發(fā)病機制及治療方式,對教學內容和要求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其次是教學過程的設計,其宗旨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云課堂進行各種互動的教學活動,如:頭腦風暴、討論、測試等,還可以利用課堂翻轉(小組討論),啟發(fā)式教學和其他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聯系。最后是教學評價的設計,其中心是形成性評價。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課前學習、課堂參與度、課堂測試、作業(yè)完成情況以及小組成員在課堂上學習結果積累的經驗價值,得到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綜合評價結果。教師可以根據形成性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總結,促進教學設計更加完善,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三)學習資源
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及教師教學的需要,除了傳統(tǒng)的PPT課件、學習指導和自測練習外,還可以上傳各種與抗心絞痛藥物相關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如心臟的生理病理知識、心絞痛發(fā)作—原因、癥狀、診斷治療視頻、藥理實驗視頻及心絞痛疾病的研究現狀等,并發(fā)送思維導圖一級分支(見圖1),以供學生自主學習。此外,鏈接國家精品課程藥理相關資源,有效利用已有微課、慕課等線上學習視頻,為學生提供預習和復習的平臺,學生可以使用藍墨云班課進行預習,提前了解教學內容,不僅能夠在課前學習相關的資源內容,同時還可獲得相應經驗值獎勵,這樣綜合地來對學生的日常學習進行有效信息收集,可以取得更客觀的形成性評價成績,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對于有求知欲和學習能力的學生,也可以通過云課堂上的其他學習資源了解抗心絞痛藥物的新進展,開闊眼界,增加相關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