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銀玉
【摘要】預習的好處相信每一位教師都知道,可是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預習只是提前看看課文,學學生字而已。因此,我們可以在預習單上下文章,讓學生們在完成預習單的過程中,學會預習的方法和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為更好地參與課堂學習提供條件,讓課堂充滿活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預習單;工具;質(zhì)疑;橋梁;自信
新基礎教育明確了課堂教學改革目標是通過改革實踐改變教師中心、教材中心和以完成教案為實際終極目標的課堂教學狀態(tài),努力實現(xiàn)“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比绾巫寣W生能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努力方向,而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課堂效率,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墒呛芏鄬W生不知道如何預習,預習單就能有效地讓學生主動地投入語文學習中去。
一、預習單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條件
高年級的語文課本所選取的文章有不少篇幅較長,涉及的內(nèi)容比較廣,而且文章的內(nèi)涵比較深。因此,學生閱讀文章的時間相對要多一些,而每一節(jié)課就只有40分鐘,如果要所有的學生把文章讀完、讀懂,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學習能力比較落后的學生,對于文章的內(nèi)容是一知半解,根本不能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預習單可以為學生們提供主動學習的條件。
如,《開國大典》這一篇文章,筆者設計的預習單如下圖。
學生們通過閱讀文章,圈畫關鍵詞很容易就能把表格填寫完整,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主動學習的條件,學生在做預習單的時候已經(jīng)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同時也理清了文章的寫作思路,上課時就能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走進文本,感受群眾的心情以及毛澤東的風采。
二、預習單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工具”
部編版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例如,五年級上第二單元學習要求是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前面三篇課文是學習速度的方法,第四篇課文是運用前面學習到的方法。所以,在預習單里必須要記錄閱讀課文所需要的時間,閱讀的方法,還要記錄下速讀的結果。筆者設計了以下的學習單。
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按照學習單提示的方法去默讀課文,既能較好地運用閱讀方法,又能在上課小組交流閱讀體會的的時候,迅速掌握方法。在第八課就能靈活運用前面三課所學習的速讀方法去閱讀課文。預習單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工具”,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基本上學會了迅速閱讀的方法。
三、預習單是學生學會質(zhì)疑的途徑
高年級的語文課本都選取了不少富含教育意義的課文,這些文章大部分與 學生生活背景、生活經(jīng)歷的區(qū)別比較大,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難道比較大。這些文章其實讓學生們產(chǎn)生不少疑問,我們可以在學習這些文章的時候,設計合適的預習單就能夠教會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質(zhì)疑,解決問題。
如,《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部分學生沒有接觸過中國近代史,對八國聯(lián)軍為什么要火燒圓明園感到費解。所以,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以下的預習單。
這樣設計預習單就能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并通過上網(wǎng)查找資料、翻閱書籍或者詢問家長等方法主動想辦法解決困難。不僅如此學生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惡行,以及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激發(fā)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這樣,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質(zhì)疑的習慣,就能帶著問題去學習,就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也為逐漸形成好問、愛討論、愿意發(fā)表不同意見的群體學習氣氛打下了基礎。
四、預習單是“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橋梁
“書本世界”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如何讓“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來一個親密接觸,這就要考查學生們的觀察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地讓學生懂得“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的道理。
例如,在學習《自相矛盾》這篇文章的時候,筆者可以在預習單上設計一欄:在生活中你做過或看過這樣自相矛盾的事情嗎?
這樣學生便有目的地在生活中、電視上去搜索有關的例子,在匯報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不約而同地寫電視上的一個廣告:“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睂W生不自覺地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與寓言故事聯(lián)系起來,這樣對故事的內(nèi)容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巧設預習單就能為學生們筑起一座跨越“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橋梁,讓他們學以致用,融會貫通,使知識從書本形態(tài)到生命形態(tài)的轉化。
五、預習單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
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質(zhì)量是每一位教師要思考的問題。而預習單就能指引學生思考的方向,特別是第二課時的預習單,隨著年級層次的提升,語文課本所選取的文章內(nèi)涵越來越豐富,很多時候在課堂上第一課時只能做到教結構,用結構或拓展閱讀只能留到第二課時。這時我們就能通過預習單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后進行獨立思考。
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單元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學習景物描寫的變化。而第22課《四季之美》作者分別擷取了春、夏、秋、冬四個典型的畫面,要求學生從中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并體會景物的動態(tài)美。學生對畫面進行想象補白才能感受每個季節(jié)的獨特韻味。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春天、夏天的美,筆者通過教結構讓學生學會抓關鍵詞、想象補白、感情朗讀等感受畫面,體會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和春天、夏天的獨特韻味。第二課時,筆者就設計了以下的預習單:請用上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抓關鍵詞、想象補白、感情朗讀的方法,感受秋天和冬天的美。根據(jù)預習單及課堂上所掌握的方法,學生能從靜聽的模式中走出來,呈現(xiàn)出活的狀態(tài)。久而久之,他們就會不斷地主動參與學習,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樹立自信。
根據(jù)不同的文章設計不同的預習單,不僅能讓學生學會不同的預習方法,還能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供有利條件,讓語文課堂“活”起來。
參考文獻:
[1]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力[OL].https://wenku.baidu.com/view/d9ed14b3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2.html.
[2]葉瀾.變革中生成:葉瀾教育報告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