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經常出現(xiàn)一些操作錯誤,其實,這些錯誤是難得的教學資源。教師需要具備整合意識、實時課堂調控能力,認真解讀錯誤原因,設定錯誤教程,推出錯誤訓練,以促進學生學習思維的啟動,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和研究,自然建立學科認知基礎,進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錯誤資源;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3-0027-02
引? 言
出現(xiàn)錯誤是信息技術學習不扎實的表現(xiàn),但這并不可怕,如果我們能夠從總結錯誤的經歷中找到進取的方向,就能形成嶄新的進步契機。在信息課堂教學中,教師正視學生存在的錯誤,積極分析學生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科學應用錯誤資源進行教學設計和實踐,給學生提供更多糾偏的機會,能夠讓錯誤成為重要的教學生成資源,并發(fā)揮其重要的助學作用。
一、整合錯誤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思維
學生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一些錯誤,教師要對這些錯誤信息進行整合處理。首先要將這些錯誤信息進行分類處理,以找到共性解決方法。其次要對共性錯誤進行重點研究,分析其成因,自然歸結出解決方法和途徑,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后要對糾錯方法進行升級處理,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激發(fā)學生學習思維。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執(zhí)行教學方案時,要圍繞學生學習表現(xiàn)做出適時調整,特別是在學生出現(xiàn)一些學習操作錯誤時,這無疑給教學帶來了重要契機,需要教師對錯誤資源做出整合處理。例如,教學閩教版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下冊“看圖片,輸入字符”一課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學習小鍵盤區(qū)的“Num Lock”按鈕。學生主動進入操作環(huán)節(jié),但遇到了實際操作問題。有學生反饋說,數(shù)字無法輸入,教師觀察后,找出一個按鍵,要求學生對應操作。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字鍵區(qū)的“Num Lock”這個特殊按鍵,通過反復切換操作,有了新發(fā)現(xiàn)。當切換“Num Lock”鍵時,發(fā)現(xiàn)“Num”燈亮起,小鍵盤區(qū)便可以使用;如果燈不亮,小鍵盤區(qū)的按鍵就無法使用。
在該教學案例中,教師針對學生操作中遇到的問題,要求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并做出針對性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從這個錯誤操作中找到解決方法,勢必會建立嶄新的學習認知。
二、解讀錯誤成因,對接學生學習認知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是較為常見的,教師不僅要整合學生學習中的錯誤,還要對這些錯誤做出合理解讀,讓學生順利進入學習環(huán)節(jié),對相關錯誤進行對應感知,從錯誤解讀中建立正確學科認知。錯誤有各種成因,教師從專業(yè)角度做出準確解讀,能夠使學生有更清晰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順利構建學習新思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學習問題不等同于學習錯誤,教師需要做出甄別處理,抓住難得的教學契機,對學生進行對應引導。例如,在教學“拼圖形,比創(chuàng)意”一課時,教師先做示范操作,畫出水杯,然后利用鼠標提起水杯,最后鼓勵學生自行操作。學生在模仿操作時,卻不能將水杯提起來,畫出來的水杯、杯身和杯柄是分開的。很顯然,學生操作出現(xiàn)了錯誤。教師鼓勵學生展開思考和討論,但仍然不能解決問題,便給學生介紹組合原理,并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讓學生自然學會相關方法。學生對這個知識點有濃厚興趣,自然會積極響應,從而使課堂教學進入良性互動階段,教學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學生剛剛接觸新知識,很容易出現(xiàn)一些錯誤和偏差,教師需要正視這些錯誤的存在,做好設計,這樣才能變錯誤為契機。教師與學生一起探究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對學生的錯誤操作進行有針對性的糾偏,使學生逐漸明白其中的原理,自然建立正確的操作認知。教師重點解讀,讓學生結合操作進行實踐驗證,由此,學生建立起來的學習認知才會更為鮮活而具體。
三、設定錯誤教程,強化學生學習記憶
教師正視學生錯誤的存在,做出更多預設規(guī)劃,不僅能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還能增強其記憶效果,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促進學生學習、成長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硬性灌輸知識,而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展開主動探索,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冷靜面對,在教師的針對性指導下找到解決方法。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更高價值度的學習,學生主動學習獲得的知識也會更為牢固,從錯誤中獲得的學習思考也會更為深刻。
教師要對學生的出錯原因進行深入研究,如果能夠做出更多預設和判斷,就能夠合理運用這些錯誤資源,讓其成為重要的教學生成。例如,在教學“小貓畫圖形”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系統(tǒng)學習Scratch命令,讓學生自行操作相關步驟,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學生的問題便會集中凸顯出來。在繪制數(shù)字“1”時,學生出現(xiàn)未落筆而移動的現(xiàn)象,導致無法繪制出線條來。教師對此早有預設,沒有給學生指明原因,而是要求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借助集體的力量來分析錯誤原因。教師深入學生的互動交流中,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及時給予學生針對性指導,矯正學生學習方向。在廣泛討論研究基礎上,學生大多能找到錯誤的主要成因,并制訂糾偏方案。
教師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有前瞻性預判,這是非??少F的。教師唯有做好充分的學情調查,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和指導,讓學生自然進入糾偏環(huán)節(jié),并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科認知能力。教師巧用錯誤資源,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不僅能讓學生認識到錯誤的存在,還能形成一定的借鑒力量,讓學生在不斷認識、對比、分析中培養(yǎng)學科基礎能力。因此,教師要做好錯誤資源的處理工作,充分認識到錯誤資源的應用價值。
四、推出錯誤訓練,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教師可以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預判和預設,但學生學習處于動態(tài)中,其錯誤的發(fā)生具有隨時性,往往超出教師的意料。因此,教師需要做好教學觀察,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分析,以便做出對應的調整和操作。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多重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錯誤的存在,特別是要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聯(lián)系任務,讓學生在處理錯誤信息的過程中自然提升學科能力。
教師執(zhí)行教案時,需要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預設和提醒,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學生出錯的可能性。如果學生還是出錯,教師就要進行深度反思。在教學“制作有動畫效果的幻燈片”相關內容時,教師要求學生先主動研讀教材相關內容,對標題設計方法進行歸結,并嘗試進行實際操作。學生開始設置動畫標題,因為要選擇整個文本框進行相關操作,結果在幻燈片播放環(huán)節(jié),標題同時出現(xiàn)了,沒有體現(xiàn)先后順序。教師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很快就找到了成因。原來,學生沒有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操作,將分步操作變成了一次性操作。為此,教師設置了相關訓練任務,要求學生反復操作,對現(xiàn)成的演示文稿進行反復設定,并利用播放機會給予學生對應指導。這樣,學生逐漸找到了問題所在,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課堂學習漸入佳境。
教師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展開對應指導,給學生提供糾錯的機會,讓學生對錯誤有了別樣的認知和體驗,由此其建立起來的學習認知更為鮮活、自然。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教師正視這些錯誤的存在,將其作為重要教學資源加以利用,自然能形成無窮的調度力量,讓學生在實踐糾偏過程中建立學科認知。
結? 語
“出錯了,課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錯’和‘改錯’的探究過程中,課堂才是最活的,教學才是最美的,學生的生命才是最有價值的?!痹谛畔⒓夹g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有錯誤整合意識,對錯誤信息進行深度研究,找到更多解決之道,并快速形成教學指導方法,讓學生順利內化這些方法、技巧,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供更強有力的動力支持。
[參考文獻]
[1]付繼強.巧用“錯誤”妙促成功: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學生操作錯誤處理策略[J].山東教育,2018(25):52.
[2]周志杰.充分利用錯誤資源,夯實學生信息素養(yǎng)[J].中小學電教,2020(05):66-68.
作者簡介:周建軍(1977.8-),男,福建武夷山人,一級教師,教學注重“以學生主體型充分發(fā)展”,擅長研究拓展型課程和探究性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