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清
摘 要:互聯網環(huán)境下,以多媒體工具、新媒體應用等為代表的網絡教學和線上教學發(fā)展迅速,并被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和教師接受,可以更好地實現教育現代化,在疫情期間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真正實現了“停課不停學”。網絡環(huán)境下,高中生物學教學也應當積極尋求改變,需要明確網絡環(huán)境對傳統(tǒng)教學相關影響,基于網絡環(huán)境打造混合教學模式,基于網絡環(huán)境開展生物教學思考,混合教學模式主要是將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從提供課前預習資源、創(chuàng)設生動課程環(huán)境、指導合作探究學習、進行課后延伸拓展、做好科學合理評價等方面落實。通過有效落實以上教學策略,能夠在網絡環(huán)境下更好地提升高中生物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高中生物學;課前準備;合作探究;學習資源
在當前的網絡環(huán)境下,不論是網購、在線支付、共享單車,還是即時交流、獲取資訊、觀看短視頻等,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讓人們得到實物、享受服務、獲取信息等變得更加便捷高效。網絡環(huán)境也對教育教學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去互聯網上搜集教學資源,并借助信息技術工具制作教學課件,或者借助交流工具、教學平臺等實施線上教學,線上教學在疫情期間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物學的知識內容更為多樣,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要求更高,教師需要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調整過去的教學方式,搜集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型教學模式。
一、 網絡環(huán)境對傳統(tǒng)教學相關影響
網絡環(huán)境對傳統(tǒng)教學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不僅是教學環(huán)境方面的改變,還導致師生角色、教學資源、教學過程、教學方式等方面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教師應當積極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以更好的姿態(tài)應對這些新的變化。
(一)教學環(huán)境發(fā)生明顯變化
網絡環(huán)境的背景下,對高中生物學教學的直接影響是教學環(huán)境發(fā)生明顯變化。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看著課件、聽著授課內容、運用紙筆等工具學習,而且還可以借助微課視頻與電子課件等在虛擬環(huán)境中學習。這不僅會給學生帶來新鮮感,而且學習資源更加豐富、生動、多樣、有趣,能夠給學生學習帶來很多便利,激發(fā)學生生物學的學習興趣。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的“細胞的輸入和輸出”課程,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提供相關微視頻,學生可以借助微視頻直觀感受過程。
(二)更加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催生出網絡教學,對師生角色發(fā)生了較大的影響。教師從傳統(tǒng)的絕對領導者轉變?yōu)榻M織者、引導者、協助者等,更加突出學生在生物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可以更加自主地參與學習,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探究等。
(三)教學資源更為豐富有趣
網絡環(huán)境下對高中生物學教學,重要影響還包括讓教學資源更為豐富有趣。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上,教師通常只是借助教材與有限的課件資源教學,生物學資源相對有限。在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前獲取多樣的圖文信息與生動的視頻資源,而且還可以在課上借助在線學習平臺獲得更多的學習資源。比如人教版必修二的“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課程,學生可以借助圖文與視頻資源,更好理解染色體、DNA、基因之間的關系,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過程與原理。
(四)教學過程更加開放多變
在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輔助性學習資源,要求學生自主預習,學生可以在課前充分做好各方面的預習工作,更好地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檢測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簡單講解基礎知識,重點講解重難點知識?;蛘咦尭鱾€小組分組講解,最后進行評價總結。在課堂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課后復習資源,輔助學生自主復習。同時,如果實施線上教學,更多的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回答問題,更好實現師生之間的高效互動。
(五)教學方法變得多種多樣
網絡環(huán)境背景下,對教學方法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讓教學方法變得多種多樣。教師既可以借助網絡平臺與網絡資源實施課堂教學,也可以借助多種資源組織開展小組探究活動,實施翻轉式課堂教學,創(chuàng)辦生物學研討活動等,以此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學知識,提高生物學的學習效果。比如在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一“環(huán)境因素參與調節(jié)植物的生命活動”課程中,教師可以先提前制作在線學習資料,輔助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探究;課堂教學后,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課后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實驗設計、環(huán)境調研等活動,從而更好了解光、重力和溫度等因素參與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循序漸進形成科學思維,運用這種思維分析和解決生產與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形成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 基于網絡環(huán)境打造混合教學模式
(一)提供課前預習資源,輔助學生自主預習
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根據高中生物學的相關課程內容,明確課程的學習目標,通過觀察與研究了解學生當前學習狀況。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充分挖掘豐富的學習資源,并將其制作成便于學生自主預習的資源,主要是微視頻、電子學案,還可以加入紙質學案等,以此輔助學生自主預習。學生借助這些預習資源,可以明確課程的學習目標,了解生物學基礎知識,通過做題掌握基礎概念,從而為課堂深入學習打好基礎。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走近細胞”,通過分析課程內容與教學大綱,可以明確本課的知識與能力教學目標:概括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基本內容與主要意義,學習制作臨時玻片標本,學會使用顯微鏡以及繪圖等。由于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接觸過顯微鏡,但是由于學校設備有限,不可能保證學生人手一臺顯微鏡,所以需要提前讓學生做好準備,通過提供課前預習資源,讓學生借助圖片、視頻與模型等自主預習本課。
(二)創(chuàng)設生動課程環(huán)境,吸引學生主動學習
高中生物學與現實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為更好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教師可以根據生物學的相關課程內容,借助含有圖文與動畫的電子課件,以及生動有趣的微視頻等,創(chuàng)設生動的課程環(huán)境,以此更好導入新課教學。在深入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與學生的要求,借助網絡教學平臺等,隨時搜索與展現課程資源,并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等工具與學生進行高效互動,提升生物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