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坤
【摘要】籃球運動充滿競技色彩和游戲性,對初中生而言是趣味度較高的項目,既能鍛煉個人的運動能力又能培養(yǎng)合作意識。經(jīng)筆者的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初中體育籃球學習的興趣不大,本質原因是教學內容單一和訓練模式單一。部分體育老師以重復性籃球技巧訓練引導學生,導致學生的籃球學習失去持久性和實效性。游戲教學是實現(xiàn)游戲和籃球運動融合的高效教學方式?;诖耍P者結合個人的教學經(jīng)驗,分析初中體育籃球教學現(xiàn)狀和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籃球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游戲化教學;初中體育;籃球教學
游戲化教學,即教師借助游戲教學的形式提高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和學生的投入程度,其適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游戲化教學模式是將課堂授課目標和課堂授課內容融合的教學組織形式,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初中階段籃球的游戲化教學是提升籃球教學的游戲屬性,助力學生掌握籃球技巧、籃球戰(zhàn)術,以籃球專項訓練,提升籃球教學的質量。
一、初中體育籃球教學的現(xiàn)狀
第一,體育教師教學理念滯后。在教學體制改革與教學思路不斷優(yōu)化的時代背景下,體育老師需要正視并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F(xiàn)階段部分體育老師的教學思路轉化不徹底。在成績導向和結果導向的現(xiàn)實背景下,大多體育老師只關注學生們籃球實力的提升,忽視了體育籃球教學的趣味性,難以從根本提升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愛,教學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籃球教學方式單一。初中體育教師組織籃球教學時將側重點置于籃球基本動作講解和傳授上,以教師的動作演示和學生的自由練習為主。學生認為只要模仿教師的動作即完成了學習任務,機械式的重復和操作導致整個課堂缺乏生機與活躍的氛圍。籃球的學習方式是多元的,組織形式也是多元的。單一的方式導致學生難以全面地認知籃球運動。
第三,阻礙學生主觀能動性。籃球項目本質上就是自由與自主的項目,但體育老師的籃球講解和動作示范占據(jù)課堂太多寶貴時間,學生機械性的模仿導致學生喪失籃球學習的興趣。學生缺乏在籃球學習課堂中自由發(fā)揮和自我摸索的時間,不利于在籃球學習中主觀能動性的提升。教師的“教”本應是輔助性的定位,但在課堂上成為主導者的角色,影響學生籃球實力的提升。
第四,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待加強。伴隨家庭社會生活水平提升和家長對學生的寵愛程度和包容程度提升,家長對學生的關注停留在學習成績、日常飲食等方面,忽視了學生個人身體素質的提升。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壓力和成長壓力驟增,對運動的關注度逐漸降低。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不強,缺乏個人鍛煉的積極性,個人體能和心理素質難以適應籃球運動,容易產(chǎn)生對籃球活動的逆反情緒。
二、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籃球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第一,借助游戲激發(fā)籃球學習積極性。初中生對游戲環(huán)節(jié)充滿興趣和好奇心,以游戲為出發(fā)點組織籃球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以強大的內驅力激勵自己參與籃球學習過程中。體育老師在游戲中滲透學生需要掌握的技巧、規(guī)則等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籃球知識和籃球技藝滲透。寓教于樂的籃球學習模式下,學生能更好地吸收籃球知識,提升籃球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籃球教學中組織中圈對抗擂臺賽的游戲形式,一人作為進攻方,另一人作為防守方。進攻方通過正面運球突破擺脫防守者的搶斷,而防守方盡可能斷球以轉化攻守雙方角色。將全班同學分為兩個隊伍,最后獲勝的隊伍可以獲得獎勵。每個學生在中圈做運球以防止搶斷,提升學生的運球能力和團隊意識,鍛煉學生的籃球反應能力,在一片叫喊聲中學生的勝負欲被激發(fā),一方努力保護球,一方努力在不打手、不入侵身體圓柱體的前提下?lián)寯?,能提升運球訓練和防守訓練的效果。
第二,借助游戲提升籃球技術水平。一方面,游戲能提升籃球學習的趣味性,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另一方面,游戲易讓學生沉迷于玩樂而將學習任務拋之腦后,導致游戲學習喪失其本質意義。體育老師需要認識到游戲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是為課堂訓練服務的?;诖耍谠O計游戲環(huán)節(jié)時需要精準篩選和巧妙融合,提升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體育老師制定游戲規(guī)則過程時,需要融合籃球項目的知識與籃球項目的規(guī)則,發(fā)揮游戲的積極促進和引導作用。例如,在組織傳接球訓練時,體育老師可以設計四角跑動傳球練習游戲。初中生的傳球技術不精湛,容易出現(xiàn)傳球失誤的現(xiàn)象。體育老師要組織傳球預熱,豐富傳球活動的趣味性,先組織擊地傳球,即球的落地點要在雙方距離的三分之二處,在學生慢慢熟練后加大難度,將擊地傳球改為胸前平傳球,再從傳一球改為多球同時傳接,堅持人到球到、人帶球或球領人的原則。為提升傳接球練習的趣味性,可以增加球場上傳球的組數(shù),三個球同時傳接,后來者能追上前面的傳球方即為勝方,而出現(xiàn)傳球失誤則要從起點重新開始。游戲化的傳接球練習中能鍛煉學生的球感和敏銳度,提升學生的籃球基礎技術水平,鍛煉學生的基本功。
第三,借助游戲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體育教學更需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拓展和創(chuàng)新力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力的運動者才能真正感受運動的魅力。體育老師需要堅持民主且包容的原則,給予學生在游戲學習實踐中的成長空間,在游戲中激活學生體育鍛煉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體育老師運用游戲組織籃球訓練和籃球教學時,更要以融匯變通的多元方式,提供給學生自由表達、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學生可以重塑游戲規(guī)則,也可以改變游戲的形式,完全扮演好課堂的主導者角色。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并非否定體育老師的角色價值,而是需要教師扮演好監(jiān)督者和導演者的角色,時刻注意游戲的發(fā)展走向,發(fā)現(xiàn)偏離主題則要及時采取措施,使游戲始終發(fā)揮既提高了學生的籃球技能,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的作用。游戲設計不單是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考驗,更是對學生球商和智力的考研。運用身體素質和運用球商的學生在游戲中才能有卓越表現(xiàn)。例如,在組織接球上籃的游戲訓練中,體育老師可以設計三種上籃游戲方式:一是學生背對籃筐并站在三分線外,急轉身跑動后迅速接球上籃,在這樣的游戲中鍛煉學生接球上籃的連貫性和反應力;二是在球場三分線外面向籃筐,自己反彈球后助跑上籃;三是從前、側、后接球上籃。在各種形式的接球上籃中鍛煉學生的身體反應能力和球商,面對不同的傳球時間和接球點,學生可以做出不同的反應,或直接上籃,或急停跳投,或三步上籃。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有更多新的花樣呈現(xiàn),是對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力考驗。
總之,游戲化教學模式是初中階段適合學生籃球學習的重要組織形式,體育老師需要認真探索游戲化教學方式,提升游戲和籃球教學的融合程度,提升學生投入籃球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效果、體育鍛煉的質量和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育提供有效的保障。筆者從借助游戲激發(fā)籃球學習積極性,借助游戲提升籃球技術水平,借助游戲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方面著手,探究游戲教學提升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方式。
參考文獻:
[1]鐘曉青.探究初中體育教學中籃球體前變向運球的教學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20(32).
[2]劉營.淺談籃球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3).
[3]林咸順.新課改下籃球游戲教學法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