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有群 陳淑琴
《一園青菜成了精》的文本來源于北方童謠,由周翔改編并作畫。以北方民謠為基礎,利用中國的傳統(tǒng)水彩,繪成一出菜園里的各種青菜各出奇招、斗智斗勇的熱鬧場面。中國北方民謠朗朗上口,繪本中故事結(jié)合現(xiàn)實與想象情境,內(nèi)容詼諧幽默,加上具有中國韻味的傳統(tǒng)水彩的配色,讓人耳目一新,無斧鑿之痕。如:小蔥青稈綠葉兒長得直,正像一根銀桿槍;韭萊的葉片狹長而扁平,如同兩刃鋒。大蒜成熟后的裂瓣,辣椒的渾身紅通通,茄子的紫漲圓滾,都成了戰(zhàn)斗的結(jié)果……在讀出意料之外,卻又不得信服,讓人愛不釋手。
一、教學目標
1.學生了解繪本大致內(nèi)容,知道繪本中蔬菜的生長特點、主要特征及用途,能夠流暢地大致地講出繪本中的故事,小組合作能夠講故事表演出來。
2.學生能夠掌握閱讀繪本的技巧,了解常見蔬菜的生長習性。
3.培養(yǎng)學生對繪本閱讀的興趣,同時加深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學生學會珍惜糧食,體恤身邊辛苦工作的人和他們的勞動成果。
二、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為理解繪本中的故事,并用自己的語言向他人進行轉(zhuǎn)述。
三、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為能夠小組合作,將故事中的精彩橋段表演出來。
四、教學工具
教學工具包括PPT、各種蔬菜卡片和頭飾紙條。
五、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有情景教學法、發(fā)現(xiàn)法、問答法、體驗法。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繪本
夏天到了,最近老師都熱得不想吃肉了,同學們能給老師推薦幾種好吃的蔬菜嗎?(同學紛紛說出自己喜歡吃的蔬菜。)
那老師有一個疑惑——這些蔬菜是怎么長出來的?老師看看誰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回答這個問題。(學生舉手將自己了解到地講給同學們聽。)
那同學們可不可以想一下,如果這些蔬菜“活”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噓!告訴同學們一個消息!——有一園蔬菜呀,成精啦!
(二)疑問串繪本
有沒有見過打斗的場面?出示圖片。青菜打架有沒有見過?(手持青菜相互碰撞)
有天晚上正東有個菜園子里的蔬菜個個都成了精。(板書“精”,什么是精???誰能組個詞幫助老師理解一下標題中這個精字?)
生:“妖精”。
師:“你的理解非常到位”。這蔬菜變成妖精以后還展開了一場生死搏斗。戰(zhàn)況如何?請同學們仔細聽聽接下來這首童謠。然后告訴老師誰率領的戰(zhàn)隊被打敗了?(白蓮藕、藕王)
同學們怎么知道藕王被打敗了?童謠中怎么描述的?同學們聽得真仔細,你們看這平日里蓮花蓮藕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完全被顛覆了。
(三)繪本中識字
你覺得這首童謠有意思嗎?喜歡的話請同學們也讀一讀這首童謠吧,邊讀邊用圓圈把交戰(zhàn)雙方的蔬菜圈出來。(老師可以發(fā)給最認真的孩子一張卡片,但是沒完成任務之前都不許翻開看)
勝敗乃兵家常事,此次交戰(zhàn)有哪些菜勝利了?又有哪些菜落敗了?請剛剛拿到卡片的同學按照蔬菜的出場順序擺好(反饋是否正確)。見下表。
童謠中是怎樣描述這些勝利方蔬菜的?讓我們再去看看吧!
讀完后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用的武器有什么特點?(菜的樣子就是他使用的武器的樣子,這樣學生就可以抓住菜的特點)。
這可是一支精英部隊,不好對付啊!我們再去看看反方蔬菜吧!能用一個詞或者一個字來形容戰(zhàn)敗方此刻的形象嗎?(被打得落花流水、慘……)先同桌之間相互讀一讀。
(齊讀后半部分——轟隆隆大炮三聲響,打得辣椒滿身紅,打得茄子一身紫,打得扁豆扯起棚,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黃瓜上下青,打得豆腐瀝黃水,打得涼粉戰(zhàn)兢兢,藕王一見害了怕,一頭鉆進泥土中?。?/p>
(四)想象創(chuàng)繪本
看完了這本書,同學們是不是深深地被作者的想象力所折服?也許我們自己也可以創(chuàng)造出這樣一本繪本,如《一柜衣服成了精》《一箱零食成了精》等。老師相信同學們都是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孩子,大家可以多在平時閱讀書籍、繪本累積材料,未來的某天,老師相信你們能有自己滿意的作品。
【課例點評】
《一園青菜成了精》是一首生動而充滿想象力的童謠,語言幽默詼諧,情節(jié)生動有趣,極富嬉戲意味。這首童謠十分經(jīng)典,繪本也相當出色。幽默有趣的作品在無形中構建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朗朗上口的童謠中蘊藏著青菜成長的奧秘,在摩拳擦掌的打斗中映射著孩子們的天真無憂的童年。繪本上青菜的姿態(tài)、動作活靈活現(xiàn)及擬人化的手法自然,是一種充滿智慧的幽默。但是涵蓋的內(nèi)容太多,如何進行取舍,怎樣確定核心目標,這成了一大難題。
教師通過談話引入繪本來激趣,開頭就是“給老師推薦幾種好吃的蔬菜”,課堂的預熱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來推薦蔬菜,可以激發(fā)孩子們對繪本故事閱讀和傾聽的興趣,從而激發(fā)他們翻開書,去閱讀繪本,為更好地開展活動做好鋪墊。教師通過疑問串繪本環(huán)節(jié)來引趣,讓孩子通過觀察圖片,結(jié)合文字,更好地理解每幅圖畫的含義,提高了孩子們的專注力和對圖畫的感受力。孩子們通過觀看圖片就能感受到青萊、蘿卜們的神氣活現(xiàn)和眉飛色舞,已經(jīng)覺得非常驚喜了。繪本的插圖又遵循青菜們的獨特個性,賦予其飽滿的情緒和孩子的頑皮,夸張卻不鬼怪離奇,讓這一群頑劣的蔬菜煞有介事地展開陣勢,斗得暢快淋漓。教師通過讓孩子“邊讀邊圈出交戰(zhàn)雙方的蔬菜名稱”,孩子們沉浸在緊張激烈的故事中時,當他們遇到陌生的漢字或詞語時,為了故事的連貫性和自己的求知欲,一定會想辦法克服這個小小的困難。在本設計中,在好聽好玩又有趣的故事中識字,讓它們互為助力,不但對提升孩子識字能力很有幫助,對提高孩子閱讀興趣也是大有裨益。課后,教師還布置了一個拓展的作業(yè):《一柜衣服成了精》《一箱零食成了精》,讓學生去大膽想象,表達。孩子們在得趣中鍛煉了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每一本繪本中的資源都是取之不竭的。本設計在繪本中取寶,從激趣、引趣、導趣、得趣中讓兒童識字,破解兒童識字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