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竹仙
摘 要:小組合作是基于新課改背景下探索出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本文以“與球有關的切接問題的求法”為例,對高中數(shù)學教學進行小組合作方面的探討,提出了要在班內合理分組,組內明確分工;組與組要競爭,組內要充分交流;教師充分指導,評價中多肯定的三個教學策略,以完善小組合作方式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組合作;切接問題;高中數(shù)學;合理分組
引言:
數(shù)學是一門在生活中實用性較強的科目,也是科技發(fā)展中必不可少的知識。高中生正面臨高考的競爭,高中數(shù)學成績也對學生的高考成績影響巨大。把小組合作應用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本文對此進行了相關策略探索。
一、班內合理分組,組內明確分工
在使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時,分組并不是隨機的,組內合作也不是自由的,教師只有堅持科學合理分組,組內明確分工才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合理分組可以保證組與組之間的平衡,形成組與組之間的競爭關系,對于后續(xù)的教研結果分析,以及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都有好處。合理分組和明確分工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性格特點等進行全面了解,然后基于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基礎上進行分組,基于學生性格特點和學習習慣進行分工,達到每組之中學生人數(shù)相同,組內學生成績結構相似,小組成員之間分工明確。
例如班級有56名學生,學習成績優(yōu)中差人數(shù)分別為10、36、10。在針對“與球有關的切接問題的求法”課題進行分組教學時,先確定組數(shù)為11組,其中10組人數(shù)為5人,有1組人數(shù)為6人。在進行劃分時,把10名成績較好學生與10名成績較差學生進行1+1組隊,分成10組,再從36名中等生中選取1名成績中上與2名成績中下的兩學生為1組,11個組的結構基本成型。然后把剩下的33人平均分配在11個組中,把思維活躍,空間想象能力強的中等生分到學習成績好,但幾何基礎薄弱、空間思維能力差的組;把學習態(tài)度較好,但學習能力不強的中等生,則可以分到學習成績優(yōu)秀且思維活躍的組中。在進行分組與組內分工時,教師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允許學生進行自由安排。例如在11組結構成型時,后續(xù)33人的劃分由已分組成員與未分組成員實行雙向選擇,也能為后續(xù)友好合作打下基礎。也可以把半自由分組分工與教師安排分組分工相混合,具體需要教師根據(jù)實踐時的情況進行合理安排。
二、組與組要競爭,組內要充分交流
小組合作的目的是實現(xiàn)團隊合作與交流,在合作與交流過程中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動,實現(xiàn)信息置換,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完成對學生的分組后,教師還要通過鼓勵競爭,引導交流的方式來增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之間達成友好競爭合作關系。教師可以通過實行獎勵政策來鼓勵小組競爭,比如獎勵合作最為默契的小組,獎勵獲得成果最為豐富的小組等。在合作時,教師可以充分給予學生一定的交流時間,讓每個小組成員共同設計合作方案?;蚴窃谛〗M合作完成以后,由一位組員為代表進行發(fā)言,其他組員從旁進行補充。
例如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學習“與球有關的切接問題的求法”時,可以先鼓勵學生在組內對球的切接法進行討論,對與球有關的概念進行交流,并在交流后進行歸納整理,選取一位組員作為代表來發(fā)言,教師對發(fā)言內容完整的組進行加分,對能回答出不常見切接球法,不常用“球概念”的小組進行加分。以加分促交流促競爭,通過積分累加的方式增強小組合作全過程的活躍,在最后時根據(jù)分數(shù)高低進行獎勵即可。例如在教學“棱長為a正方體的內切球、棱切球、外接球的半徑”內容時,教師可以把三種幾何關系與學習目標分配給不同小組,每個小組研究一個目標。當有某小組對“棱長為a正方體的內切球半徑”無解,或是得出的公式錯誤時,可開啟“求助”機制,鼓勵該小組向學習目標不同的小組求助,實現(xiàn)組與組之間的合作交流。
三、教師充分指導,評價中多肯定
教師是小組合作的主導者,其主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對學習過程與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指導,對小組合作結果進行評價。小組合作之前,教師要做好前期調研以指導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組員進行明確分工和友好合作,對合作過程中出現(xiàn)分歧爭吵等情況時教師要進行干預,保證合作過程的順利進行。在小組合作完成以后,教師又需要進行總結、評價與鼓勵。小組合作整個過程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此外,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對于較難的問題及時給予學生提示,對結論錯誤的情況要及時給予糾正和講解。
例如在對“與球有關的切接問題的求法”內容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時,教學目標有三個,前面兩個較為簡單,可以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為主,進行小組學習和探索。但“掌握常見多面體的外接球和內切球的半徑的求法”屬于難點內容,教師就要把目標進行分解再分配,并去分派目標之前通過圖片展示或實物幾何展示來供學生觀察,減小探索難度。當學生對“棱長為a正四面體的外接球的半徑”進行探索時,可提示學生“正四面體可補成正方體”, “正方體棱長與外接球直徑有關”。通過教師提示學生可實現(xiàn)在小組合作中完成對目標問題的自我探索,增強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成就感。同時,在學生正確探索出答案后,教師要及時鼓勵肯定,如果學生的答案錯誤,教師也要對其中的優(yōu)缺點進行客觀評價,并鼓勵學生再接再厲。通過評價來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持續(xù)成長。
結束語:
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增強學生團隊榮譽感和個人羞恥感,學生在小組中還可以獲得友誼。為了讓同伴接納,為了讓小組成績不落人后,組員之間也會形成良好的培優(yōu)輔差氛圍。小組合作是一種高效聯(lián)動的學習方式,值得在教育的各階段進行推廣,值得我們繼續(xù)探索。
參考文獻:
[1]鄧杰中.《例談“先學后教”理論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電腦樂園·信息化教學,2019(1):0122-0122.
[2]喬澤軒,劉崗.高中數(shù)學習題課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師指導研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20,36(8):40-44.
[3]陳仕勇.構建高中數(shù)學高效課堂的方法[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21(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