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郭蘭娣
摘 要: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關鍵的時間段,在教學過程中數學學科一向是教學難點。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帶來了深度學習理念,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升數學專業(yè)能力。本文通過闡述深度學習的內涵,分析目前高中階段數學教師所面臨的教學困境,并針對學生成長與當代數學教學這一難題,探討深度學習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的實際運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階段;數學教學;深度學習;策略研究
引言:隨著國內綜合實力的不斷進步,社會各界的專業(yè)科研人才需求量缺口也在逐步增大,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教育場所,高中學校肩負著時代的重任,為了能夠更好地為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打好基礎,高中數學作為高科技人才需要具備的專業(yè)素養(yǎng)能力基礎理論學科,一直是學生的重難點課程,對于數學素質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教師能夠將教研意識和深度學習理念融入高中數學課堂中,才能有效拓寬學生視野,培養(yǎng)數學應用能力。
一、深度學習內涵
“深度學習”這個專業(yè)名詞最初來源于西方,在價值定義上是為人工神經網絡研究的一個概念體系。深層學習與以往傳統(tǒng)的淺層學習不同的是更加強調學習的心理體驗,在學習中研究什么才是真正有價值、有效率的學習,在學習中探尋知識的深度。在目前的社會教學中大多學生都只停留在淺層學習的層面上,對所學的知識僅有一個簡單的記憶,對于理論概念的積累途徑選擇大多是填鴨式的死記硬背,在提出一個問題的情況下只能運用所學的固定套路進行求解,不能巧妙的舉一反三、深層運用所學的知識理念。淺層學習的缺點恰恰是深度學習的優(yōu)點,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深入理解所學的知識概念,在實際操作運用中充分掌握知識點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在學習中可以幫助學生將所了解到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追根溯源,探尋到知識的本質體現,且保證學生能夠充分適應不同的實踐運用環(huán)境,在生活中探尋到知識的真理。
對于數學學科來說,課程要求中更加注重對于學生應變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掌握一個知識點,就能夠去探尋它的分支、它的對立面,甚至是它的根源,在高中教學階段,數學的課程理念更加深奧且側重應用類方向,開始要求學生要能夠具備運用創(chuàng)造能力,能夠憑借學到的知識去探尋新的數學規(guī)律。對于高中學生來講,深度學習就能夠成為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奧秘的最佳助力,讓學生在長期的熏陶鍛煉中逐步總結出屬于自己的多樣化學習方法,并在不斷地嘗試中優(yōu)化更新學習手段,在探尋中尋得學習的樂趣并獲得成就感,并在享受學習中創(chuàng)造出新的數學價值,豐富數學知識體系內容。
二、“深度學習”策略應用的急迫性
深度學習是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但是這一理念也是在合理研究探討教學內在規(guī)律的幾處上建立的,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和發(fā)展機遇,如何搭上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快船是教育改革進程中需要相關領域人員深入思考的問題,深度學習的提出也是對時代挑戰(zhàn)的完美回應,是教育體系改革中能夠更好地幫助教師完成教學指標和課堂質量的重要助力,也為教師在進行教學規(guī)劃時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思路。深度學習的運用能夠主動且明顯地強調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在課堂中能夠生動靈活的理解專業(yè)學科知識。數學是理論和操作并重的學科,所以能夠應用在文科領域的教學手段,例如“死記硬背”“重復記憶”等就不適用于數學學科中,數學是不能憑借讀寫記憶的方式就可以學會的,需要有全面的思維運轉方式和強大的運算操作能力,深度學習本身就是提倡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究的教學方式。在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學生本身的存在感通常較弱,在課堂上沒有太大的存在感,改革一直在進行,但是改革不能只著眼與表面提高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只注重形式的改革教學并不能有效改善目前的教學難題,深度學習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停留在“傳遞”階段不同,它強調的是思維上的學習,能夠對學習對象進行深度加工,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到知識體系在構建之初的目的是什么、學科本質是什么、知識存在的意義是什么,讓學生可以在知識理論的基礎上無意識的模擬社會實踐,就如數學學科一樣,可以讓學生從表面上看似復雜的數學公式中體會到這門學科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在多重思維運轉下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能力,長遠發(fā)展下,能夠幫助教學體系在新時代的催化下完成新一輪的教育改革。
三、高中階段應用數學教學困境
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體系與初中甚至小學階段存在明顯的差異,應用數學是在普通數學的基礎上做了深化,普通數學是告訴學生,知識概念是什么樣的形態(tài),讓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應用數學就是在告訴學生知識概念的本質是什么,探尋本質的過程通常是較為抽象的,所以對于高中學生來講,在最初開展應用數學的學習時會覺得無所適從,不能充分適應相對較為深奧的抽象化知識層面教學,往往只能了解到表面的概念含義,不能運用這項定義去解決處理對應的命題,更不能運用淺顯的表層知識來豐富自身的思維運轉方式。這通常是因為學生已經適應了以往初中以及小學階段數學的教學模式,只會運用生活數學解決問題,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應用數學邏輯思考模式,缺乏概念抽象化能力,且對于知識點的思考理解不夠全面,還沒有形成深入挖掘的學習意識,對于知識點之間存在的內在聯(lián)系認知模糊不清,沒有從知識本源層面去考慮應用數學存在的意義,等同于學生適應了二維化發(fā)展空間,在進入三維化甚至多維化空間就會迷失方向,此時學生需要做的就是撥開迷霧探尋事物的本質所在,而學生恰恰缺乏的也是撥開迷霧、理清思路的能力。學習時需要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的,在應用數學中要求學生要敢于質疑,掌握數學規(guī)律流程的第一步就是質疑規(guī)律,探尋它為何存在?存在的意義是什么?能夠為人類發(fā)展帶來什么?這三個問題得以解決,就能夠正確把握世間真理。但是當前的高中生最欠缺的就是質疑精神,對于所有的知識都是被動沉默接受,不會主動思考,不能主動理解消化,這是不可取的學習態(tài)度,也是阻礙應用數學教學課程質量進步的主要誘因。
四、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際策略運用
不管是什么發(fā)展階段,所有的教育都是以學生作為核心主體的,“教書育人”,“書”的受眾是需要學習的人,“育”的也是需要學習的人,所以高中數學教師在運用深度學習策略的過程中需要明確規(guī)劃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根據學生的數學能力水平和思考問題方式來合理制定教學計劃,且能夠尊重每位學生之間個體存在的差異,在深度學習的教學模式中將應用數學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幫助每位學生都能夠深入理解應用數學的本質運行規(guī)律。而教師在教材的運用過程中能夠充分展現出自身的教學能力水平和知識共情能力,基于教材設計的課程教學計劃十分考驗教師是否能夠充分理解教材編訂者的教學理念,是否能夠將編書人的數學意識完整傳遞到學生的思維中去,才能夠幫助學生在自主深入學習中對應用數學教材內容做全面的總結和歸納。在目前的應用數學教材內容體現中,所有的知識點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都是暗線,例如函數的運用、圓錐曲線方程、數列與不等式等等,學生在進行單章節(jié)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該章節(jié)知識概念的引申方向,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存在什么樣的必然聯(lián)系,在探究中把握教材的主線,并將整本知識串聯(lián)起來。深度學習永遠不單單局限在單一的題型展現上,應用數學的實踐是一個綜合性內容,需要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摸索出規(guī)律,從生活數學的習慣中跳脫出來,鍛煉抽象思維能力,達到深度學習的教學目的。
課程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深度學習的目的就是在課程教學和深層學習理念的結合運用中,教師可以通過深入解析高中數學知識來幫助學生更加直觀感受到數學這門學科的價值,通過帶領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概念的潛在規(guī)律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教學活動中,在學生主動探索與教師引導教學的有機結合中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意識。數學的表面看上去枯燥乏味,教師需要通過引入深度學習網絡模型幫助學生意識到數學的本源魅力,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本質并不是看似毫無意義的公式符號定義,而是世界運轉的自然規(guī)律、是科學存在的真理,學生是具有極大的發(fā)展?jié)撡|的,教師要能夠做到適當鼓勵引導,對學生開展啟發(fā)教育,讓學生真正領悟知識內涵,才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有效保證教學質量。
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可以在教學計劃中設置預習環(huán)節(jié),足夠的預習時間有助于讓學生養(yǎng)成深度學習的習慣,學生可以在原有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新的探索,可以在后期設計一個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案引領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探討中完成課程任務,教師也能夠達成教學目的。同時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單純的追求分數高低,這不是衡量學生能力水平的唯一標準。在目前的教學階段,教師沒有劃分出多余的時間去讓學生提出質疑,給學生解答疑問,重復性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中已經陷入了一種“死循環(huán)”,學習新知識時存有疑慮,教師也不及時予以解決,這就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成績體現,盲目的追求分數也讓教師愿意把更多的應試技巧傳授給學生,“這道題為什么這樣做”大概率不在教師的教學計劃考慮范圍內。所以教師在教學評價過程中需要從多方面來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階段考試成績只是參考因素之一,教師應該更多關注在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解題能力上,在日常的深度學習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作為參考指標,結合學生多個發(fā)展時期的表現來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判,這樣的考核才是更貼切學生實際知識能力評判的結果。深度學習是一種科學的合理的學習方式,這需要教師能夠在不斷學習研究中能夠充分應用到教學環(huán)節(jié)里,加強深度學習教學,為學生搭建出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環(huán)境,在全面實踐中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
結束語
深度學習教學運用策略是一個層層遞進地知識內容展現過程,通過調整教學策略,結合學生成長特點來幫助教師合理優(yōu)化數學知識理論體系,向學生充分展現數學的抽象化特征,通過深度學習理論和應用數學知識的有機結合,幫助教師充分發(fā)揮科教結合的集成優(yōu)勢,將教育教學中的知識形象的逐步滲透到學生領域中,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深度學習應用數學本質的過程中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切實保證教學效果的最佳呈現,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促進學生成人成才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書紅. 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數學復習策略例談——以必修二《直線與方程》單元復習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 2015, No.232(46):230-231.
[2]張莉. 淺談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J].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 2016, 000(029):72.
[3]黎明. 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數學復習策略例談[J]. 數學教學通訊 2016, 000(024):46-47.
[4]劉茜. 基于變構學習理論的數學深度學習研究[J]. 教育現代化 2018, 5(45):260-263.
基金項目:本文系淄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重點課題:“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數學深度學習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19ZJZ023)階段成果
作者簡介:李浩 1986.11 男 漢族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 碩士研究生 中教二級 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教學與研究
郭蘭娣 1987.07 女;漢族 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 碩士研究生 中教一級 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