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對教育的日益重視,當今小學生如何提高閱讀能力成了一個重要的議題。而在如今小學課堂中,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閱讀量太少,閱讀興趣不濃,閱讀方法單一,閱讀成效低。本文就如何通過“群文閱讀教學”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展開討論,旨在從理論到實踐,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提升小學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群文閱讀;群文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如今,小學生不習慣于自主選擇讀物,閱讀量極少,讀書也成了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距離“悅讀”、“享讀”太過遙遠。這是閱讀教學的失敗,同時也提醒教師不斷探索閱讀教學新模式?;谝陨显?,我想,是否能從文本本身入手,用文本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于是“群文閱讀”進入我的視線。
一、揭開“群文閱讀”的面紗
1.何為“群文閱讀”?
群,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指“聚在一起的人或者物”。因此,“群文”即是指多篇具有相同特征的文章的聚集。日本佐藤學教授倡導群書閱讀,他指出:群文閱讀是一種閱讀形態(tài),讀者將在復雜資源中進行信息的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從而形成自己對某類文本的主觀理解。其后,臺灣香港的教育家將此理論付諸教學實踐,稱為群文閱讀或多文本閱讀。基于此種研究,教者不斷探索,旨在依托一定主題,以略讀初讀為基礎,以分享感悟為方法,以互助互學為核心,以探究發(fā)現(xiàn)為目標,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與解放學生的閱讀能力。
2.“群文”可以分為哪些類別?
古往今來,好的文章數(shù)不勝數(shù),選取怎樣的文章組成怎樣的“群”是對老師閱讀品味、閱讀視野和教育理念的考驗。在傳統(tǒng)“單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關注題材,“以一帶多”,選取同主題的相關文章,如母愛、科學、環(huán)保、熱愛生活、尊重生命等等。我們亦可以關注體裁,學以致用,將所學閱讀方法有針對性地運用到散文、小說、議論文、說明文等當中。另外,還可以以作者為線索,以時代背景為焦點,以文風為方向等組建各種“類”,挖掘不同的教育素材,達成具體的閱讀能力訓練點。
3.與“單元整合”論短長
隨著教育理念、教材編排、教學方法的不斷革新,教育者越來越重視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和學生頭腦中知識的系統(tǒng)化,因此,語文教材中出現(xiàn)了“單元整合”版塊?,F(xiàn)行的小學語文教材是以主題組成單元的,一個單元的開頭提綱挈領地闡述了本單元需要掌握的閱讀技巧,圍繞這個主題往往選編了三四篇課文,在單元末尾用“回顧、拓展、交流”等版塊回憶本單元的所學方法和內(nèi)容。單元整合的出現(xiàn),將教學單篇課文時散亂的知識系統(tǒng)化,極大地完善了學生的認知結構。與“群文閱讀”不同的是,群文閱讀更具訓練的針對性,例如,在談到李白的詩風時,即便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般壯闊的詩句也不一定能讓學生內(nèi)心產(chǎn)生強烈的震撼。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的精妙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奇幻撲面而來時,李白豪邁奔放、清新飄逸的詩風即刻躍然紙上,誰不想贊其一聲“詩仙”?而這是以“古詩”為線索的“單元整合”做不到的,群文閱讀此時就成了閱讀的一次“補充”與“拓展”,極大地滿足了學生閱讀的需求。
二、抓實“群文閱讀教學”,提升小學語文素養(yǎng)
1.萃取文章有選擇,在領導群文時奏效
群文閱讀教學,首先是要選好文章。具有同類性質(zhì)的文章必然也具有各自的特性,此時,如果要以一篇文章指引一類文章,那么這篇文章必須具有典型性,否則,群文閱讀就會群龍無首,雜亂無章。
2.組合文章有線索,在遷移對比中感悟
任何文章,在人為聯(lián)系之前,都是獨立而完整的,當我們按照一定線索,如主題、體裁、文風等,將其聯(lián)系在一起時,綜合性文本的學習才有了更深刻的意義。許多文章都曾歌頌友誼,但友誼在每個人眼里具有不同的色調(diào)。曾經(jīng),友誼是《我喜歡你》中傳達的天真快樂;后來,友誼是藏在《打過架那天的夕陽》里的矛盾爭執(zhí);又或者友誼是《贈汪倫》中流露的離愁別緒。通過比較,學生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原來友誼有很多內(nèi)涵,孩子們對友誼的理解更深了,思維也就更豐富和細膩了。在這里,“友誼”就是這組文章的基礎和線索,只有以“線索”為指引去讀文章,才能取得群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應。
3.引導提問有技巧,在閱讀思索中深化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提問要有技巧,應是遷移的而非重復的,應是比較的而非單一的。如果整組文章都是母愛題材,那么讓學生讀完后再講母愛就顯得無趣和多余,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母親的形象和母親表達愛的方式是否不同?為什么會不同?啟發(fā)學生思索和表達。又如,在對比《白鵝》與《白公鵝》時,問題緊扣寫作手法,“兩位作者都寫了白鵝,在語言表達上有何異同?”或者同中求異:“兩位作者筆下,鵝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邊讀邊思,在探索中到達教師指引的地方。
4.總結歸納有余地,在興致盎然后啟發(fā)
在群文閱讀教學的培養(yǎng)下,學生讀得多了,想得深了,如果課堂鈴聲催促閱讀的終結,那么課堂上所激起的波瀾也是轉瞬即逝的。因此,教師“指引的手勢”仍不能輕易放下,要用“留有余地”的課堂結語,讓孩子們讀得更多,尋得越切。
在教學課文《刷子李》時,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習得“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體會到這樣的寫作方法對于“刷子李”人物形象刻畫的巨大作用,再引導學生閱讀《快手劉》《泥人張》等文章,體會這種寫法,并用饒有興味的語氣吊吊胃口:其實還有很多文章都用到了“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這樣的寫法往往讓人心隨文動,興致盎然,同學們課后可以去尋找這樣的文章,讀到了可別忘了分享給同學們哦!自此,就在學生們心中埋下一顆探索的種子,啟發(fā)學生廣泛閱讀,分享感悟,將語文課堂拓寬了,把閱讀世界打開了!
吳中區(qū)“十四五”立項課題:構建群文閱讀體系,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145QG1047。
作者簡介:周磊(1995.06-)女,漢族,江蘇省蘇州市人,上海民辦新金童小學,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