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娜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改任務的不斷深入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擴散,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夠意識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發(fā)展所形成的局限?,F階段,教師們不僅開始關注提高學生的文化學習水平,同時也逐漸意識到要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初中是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黃金階段,也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很多學生會在這一階段出現較多的道德問題。作為學生的主要引導者,教師需要借助德育這一措施,融合激勵策略,促使學生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德育;激勵策略;實施
前言: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開始逐步過渡到青春期,自身的思想逐漸成熟,但由于還沒有真正接觸社會,所以三觀仍舊沒有形成。并且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極高的可塑性,極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時,需要以德育為出發(fā)點對學生實施有效引導。除此之外,教師要意識到德育并不是干巴巴地講道理、畫知識點,而是需要采取適當的激勵策略,以激勵拉近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平衡德育教育體系,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
5. 樹立全新德育理念
在初中階段的德育工作中,適當引入激勵策略,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受教育熱情,也有助于學生更好、更加全面的接收教師所成立的一些信息。
俗話說,理念決定行為。所以,在實施激勵策略的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要創(chuàng)新德育思想,改變德育認知,能夠意識到要在德育工作中滲透平等理念的重要性,從而為整體工作的順利推進奠定保障。
平等理念的核心在于,教師要保證師生平等,也要保證生生平等。面對班級的學生,不論是優(yōu)等生還是后進生,教師都應該一視同仁,要予以學生充分的尊重。在向學生提出一些要求時,教師首先要考慮自己如果處于學生的位置上,是否能夠做到這些要求。雖然要用要求對學生加以管理,但要求自身卻不能過于苛刻。而這也就要求教師在實施德育教育工作時,需要學會換位思考,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切實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德育教育的出發(fā)點。這時候,激勵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師需要通過激勵的方式,與學生達到心與心的溝通。
在對學生實施教育時,教師要合理轉化自己的定位,不能把自己看作是評判者、教育者,而是應該扮演一個傾聽者、輔助者,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傾聽學生的心聲。除此之外,很多時候,教師會以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來評判學生的問題,不論是思想還是人生閱歷都會更加的成熟、更加的豐富。所以,當學生向自己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先站在學生的視角上分析問題,然后以一個過來人的角色對學生加以適當的引導,盡量消除學生的叛逆感、抵觸感,使之形成健康正確的發(fā)展觀。
面對班級中所有學生,初中教師一定要一視同仁,要多多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盡量用優(yōu)點去彌補學生的缺點。通過激勵,讓學生意識到,如果自己更好、更優(yōu)秀會怎么樣[1]。比如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偏低,學習動力不強,但是在班級中卻很有號召力,自身的管理能力、組織能力也相對較高。面對類似的學生,在對其實施教育時,教師就可以先從其自身的優(yōu)點出發(fā):你看你的管理能力、組織能力都很好,如果我們可以把學習成績再提上來一點點,如果可以對待學習再認真一點點,是不是會更好呢?
通過這一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于自己的認可與期望,消除自身的不良情緒,進而走出自暴自棄的陰影。提高自身學習熱情和發(fā)展熱情的同時,培養(yǎng)自身積極陽光的道德情操,真正實現德育教育的核心價值。
6. 注重激勵的適度化、多元化
在對學生實施激勵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適度,而不能盲目。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味的對學生表示激勵,并不一定會對其形成積極影響,很有可能讓學生逐漸迷失自己,甚至會盲目自大自負。所以,在具體的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把控好激勵的尺度,選擇合適的時機對學生激勵,也要把握激勵內容的高低。如果學生出現了錯誤,不能一味的激勵,一味的表示沒關系,而是要予以及適當的批評懲罰,用善意的批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如此一來,可能批評發(fā)揮的教育意義要遠遠高于激勵。
如果教師不分青紅皂白,不分來龍去脈的對學生表示激勵,那么無外乎在溺愛學生,是一種害了學生的行為。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有的學生可能會存在懈怠心理,在課堂上容易走神。如果在這一情況下,教師還要向其表示激勵,那么很容易會讓學生逐漸產生惰性,甚至會覺得自己的一些小錯誤不足掛齒。久而久之,小錯誤很有可能會發(fā)展成大錯誤。所以教師需要及時的予以及批評,使之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但在批評學生時,教師也可適當的滲透一些激勵要素,借此維護學生的自尊以及心理,以一種善意的方法,讓學生更好的接受教師的批評以及建議,而不能用直接的訓斥或者用一些侮辱人格的語言去指責學生、評價學生。通過巧妙的方法,讓學生心甘情愿自我優(yōu)化,主動的作出改變,升華德育教育的整體價值[2]。
除此之外,教師要注意加強激勵教育的多元化。多元化的重點在于內容多元以及主體多元。例如,在對學生實施激勵時,教師不要只針對學生的某一方面,如學習、能力、思維等,同時也可以針對學生的其他方面,如性格、想法、創(chuàng)新意識等,讓學生逐漸發(fā)現自己的閃光點;同時,教師需要將激勵教育策略傳遞給他人,鼓勵學生家長、其他科任教師都能夠采取這一方式對學生實施教育,最大化優(yōu)化德育教育效果。
結論:綜上所述,在初中德育工作中適當引入激勵教育,有助于整體教學質量及學生發(fā)展情況的有效提高優(yōu)化。在具體工作中,教育工作者需要緊跟時代的發(fā)展腳步,創(chuàng)新德育理念,同時要加強激勵教育的適度化、多元化,對學生加以有效的引導,真正發(fā)揮德育教育的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
[1]陳宗德.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分析[J].才智,2019(36):75.
[2]魏周文.初中德育教育中有效激勵策略探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