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東
摘 要: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現(xiàn)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因此教師在不斷改進教學模式的同時,需要引導學生們運用更為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體驗式學習能夠給予學生們更多幫助。因此,需要對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之中應用體驗式學習方法的策略開展研究。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高中地理;教學應用
對于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科,新課標提出“人地協(xié)調觀”“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四大基礎核心素養(yǎng),體現(xiàn)出地理學科之中的深層次內涵,地理學科的課堂教學內容得到更新,同時確定地理學科的學業(yè)質量標準與評價體系,對于高中生而言無疑是有益的。體驗式學習得到實施之后,不僅可以為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提供諸多便利,還能夠使課堂教學的過程得以完善,強化高中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高中階段地理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首先,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師由于教學時間較長,已經產生思維定式,對于高中生的核心素養(yǎng)缺乏足夠理解,盡管新教材的運用能夠促進地理教師產生課堂意識,課堂教學理念與評價方式也得到更新,但是如何通過開展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依舊是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大挑戰(zhàn)。
其次,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盡管有序開展,但是依舊有部分地理教師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仍舊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要求學生即使死記硬背理論知識,錯誤地認為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幫助學生獲得更高的考試分數(shù)。對于學生地理實踐的訴求,并沒有予以關注。
再次,高中階段的地理課堂教學缺乏體驗式內容,導致學生學習地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地理學科最大的特點就是視角多維化、理念綜合化,同時對人與地理進行研究,如果學生得不到體驗,將無法理解地理學科的奧妙。缺乏體驗的地理課堂,使得學生們缺乏全局意識,難以用準確的定位解決問題,綜合素養(yǎng)得不到有效提升。
最后,無論是體驗式教學還是體驗式學習,都沒有形成一個相對成熟的教學體系。盡管有越來越多的高中地理教師已經意識到體驗式學習的重要性,然而地理教師沒有運用成熟的課堂教學理論,在組織實踐活動的時候隨意性和盲目性較強,導致地理課堂教學變成“泛泛而談”,而且課堂氣氛變得十分隨意,難以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不僅如此,部分高中地理教師希望通過實證幫助學生們理解難點,但是講解內容過多,無法促進學生開展體驗式學習。
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的策略
1.教師需要開發(fā)高中地理體驗式學習圈
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對知識的“體驗”,還包括對知識的領悟,以及對自身經驗的改造,最終形成一種循環(huán)式的體驗,在觀察的同時不斷反思。高中地理體驗式學習圈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具體情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或者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幫助學生進行體驗或感知??梢赃\用的技術主要有空間模型、三維建模、VR虛擬地球等。(2)觀察與反思。在得到體驗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回想體驗的全過程,從而使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方法和思維進行分析總結。(3)抽象知識點的歸納。教師引導學生梳理與整合碎片化的知識,形成與地理邏輯相符合的概念。(4)地理實踐。利用課堂教學活動或者課外的地理實踐活動,在相似環(huán)境中制定解決問題的策略并應用,同時不斷完善已經運用的策略。
2.學校需要投入更多經費創(chuàng)設實踐條件
很多高中學校的地理學科體驗式教學難以開展,其原因就是學校投入經費不足。因此,學校方面應當對地理體驗式教學予以重視,加大經費投入,對現(xiàn)有的教學實踐環(huán)境進行改善,同時在地理課程之中安排全新的實踐課程,保證學生的體驗式學習能夠順利進行。
3.學校需要建立支持體驗式學習的相關政策
對于教師組織開展的教學活動,學校應當發(fā)放相應的教學津貼,鼓勵地理教師不斷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不僅如此,學校還應當鼓勵學生在實踐之中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嘗試,支持學生參與相關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如果有學生獲得賽事獎項,則列入地理教師的教學成果,保證教師和學生都對體驗式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更愿意投身于體驗式學習之中。
三、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正在校園內接受教育、準備迎接高考的高中生而言,學好地理學科是十分重要的,高中地理教師也應當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高中生在獲得更高的地理成績的同時,培養(yǎng)高中生的地理學科綜合素養(yǎng)。在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之中,體驗式學習的運用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策略,因此教師需要對體驗式學習模式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陳召平.體驗式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2019(11):227-228.
[2]周建芳.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有效性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1(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