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
摘要:德育教育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都有很大的影響。本文深入分析了新時代下高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高中德育教育的創(chuàng)新方法,希望能夠培養(yǎng)出新時期需要的人才。
關(guān)鍵詞:高中;德育教育;創(chuàng)新方法
德育,就是依據(jù)一定社會需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施加系統(tǒng)的影響的活動。[1]我國的學校德育大致包括三個組成部分:道德品質(zhì)教育、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教育。道德品質(zhì)教育指對學生進行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引導,政治教育指引導學生形成鮮明的政治態(tài)度,思想教育指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德育教育的好壞,不僅關(guān)系到個體的未來成長,更是間接影響到整個民族素質(zhì)的高低,乃至國家整體文明的優(yōu)劣和續(xù)斷。高中階段的學生即將步入成年期,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就顯得更加重要。
如今,加強高中德育工作已成為全體高中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是在這條教育的路上,德育工作卻有著重重的障礙和困難。
一、高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工作者重智輕德
在當今社會中,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仍在大行其道,為了學校的“聲譽”和片面的“成績”,許多教育工作者會在社會壓力中放棄道德教育的功能。面對德育教育和升學率,學會平衡是至關(guān)重要的,正所謂“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由此可見,“德”是學校最應該培養(yǎng)的能力,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要不能片面的強調(diào)文化成績,忽視學生的德育品質(zhì)。
2.德育方式缺乏實踐性
如今,新時代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學校的德育方式能夠具有實踐性。我國學校的德育工作,很多時候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內(nèi)容上比較空洞,學生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通過“填鴨式”的方式來吸收,缺乏實踐性,導致學生的德育知識和德育行為脫節(jié)。在這樣的德育方式的培養(yǎng)下,學生缺乏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動手的能力,難以滿足多層次的需求。
3.德育教育缺少家長支持
中國的孩子在成年之前,生活在家庭的時間比生活在學校的時間多,因此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生活中,有一部分家長對子女百依百順,嬌生慣養(yǎng),導致出現(xiàn)了許多“高分低能”、“學優(yōu)品劣”的學生。同時當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后,家長只重視成績,不重視德育,學校德育工作在開展過程中有時候得不到家長們的支持和配合,導致學生將無法體驗到家長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給予的德育教育。
4.德育缺少良好氛圍
目前,德育工作雖然受到了學校的重視,但是在學校這個環(huán)境中沒有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首先,很多教師在師德師風建設(shè)上存在差距,教師在德育中的榜樣示范作用沒有充分體現(xiàn)出來。其次,有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德育工作是德育處主任和品德教師的事情,在教學中缺少思想品德的深入教育,使得教育與管理脫節(jié)。再次,學校德育工作各種檢查評比驗收繁多,疲于應付,而這些檢查評比驗收,會誤導學生產(chǎn)生弄虛作假的品質(zhì)。以上種種現(xiàn)象導致學校缺少良好的德育氛圍,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二、推進高中德育工作的幾點對策
對高中學生的德育工作,必須遵循客觀的規(guī)律,采取科學的態(tài)度,運用合理的方法,使德育教育真正落實到每位學生身上,達到預想的目的。
1.明確德育目標
德育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之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當重視,切不可為了追求學生的“高分”而出現(xiàn)“重智輕德”的現(xiàn)象。因此,學校應當明確德育目標,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培養(yǎng)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過程,實施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以“行為養(yǎng)成教育”為核心,切實加強學校思想道德建設(shè)。
2.以主題活動育人
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往往會深受學生的喜愛,這也是進行德育教育的好時機。在鮮艷的五星旗下,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升華;在莊嚴的烈士陵墓前,學生的崇高敬意能夠增強;在有趣的戶外拓展中,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得以體現(xiàn);在“雷鋒月”志愿者活動中,學生的愛心和奉獻精神能夠提升。諸如此類的德育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今天的學習和生活,更為他們明天的成功提供了墊腳石。
3.以家校協(xié)同育人
為了讓一些學生能夠克服各種壞習慣,學校和家長要緊密配合,搭建家校合作平臺,實現(xiàn)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贏,讓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的德育活動中,加強學校、家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家長是學校的最大資源,團結(jié)好家長志愿者,可以在學校發(fā)展中發(fā)揮服務、監(jiān)管的作用。同時可以定期宣傳家校共育的文章,弘揚家長志愿者精神,為學生起模范帶頭作用,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4.以良好德育氛圍育人
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起著一種持久的隱形教育作用,它在不知不覺中卻又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首先,每位教師都要規(guī)范自身行為,提高修養(yǎng),這樣才能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其次,教師要明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身上都肩負著“德育”的重任,教師可以把德育教育滲透進學科教學,將兩者巧妙結(jié)合。再次,學校德育工作要腳踏實地,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高中學生的思想品德好壞,個性心理素質(zhì)的優(yōu)劣,是檢驗德育教育的重要標準,因此學校就需要形成“全員育人,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
三、結(jié)語
蔡元培云:“德育實為完全人格之本。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fā)達,適足助其為惡,無益也?!盵2]德育是教育的根本,對學生的發(fā)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校要充分發(fā)揮各種渠道的優(yōu)勢,多管齊下,明確德育目標,以主題活動育人,搭建家校合作平臺,共同創(chuàng)建良好的德育氛圍,提高學生的德育,實現(xiàn)整體育人的目的,著力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lǐng)、有擔當?shù)男聲r代大學生。
總而言之,高中德育教育艱巨卻又意義非凡,教師應該做好德育工作的踐行者,攜手為學生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
參考文獻:
[1]劉志軍.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論選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鄒純英.教育新常態(tài)下高中德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方法[J].團結(jié)報,2020(006)
[5]管霞.高中學校德育管理初探[J].天津教育,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