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有吉
摘要:英語繪本是小學英語閱讀的重要補充資源,在英語繪本教學中,運用全腦理念,通過全員參與,給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的情緒體驗,促進了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繪本閱讀;全腦參與;深度學習
英語繪本是小學英語閱讀的重要補充資源。繪本教學,以故事為載體,以精美的畫面,精彩的故事來吸引學生閱讀,激發(fā)表達的欲望。同時,繪本教學還可以表達特定的情感、和主題,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情感的表達和人文知識的傳輸。筆者在英語繪本教學中,運用全腦理念,通過全員參與,給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的情緒體驗,也促進了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下面,筆者以“跟上兔子”五年級繪本故事《snow》為例,前后對比,談談如何利用繪本對學生進行全腦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
繪本《snow》故事梗概如下:下雪了,孩子們喜歡雪,期待雪,享受雪。與之相反的是Postman、Policeman、Farmer則不喜歡雪,并深受其害。主要揭示了事物都有兩面性,要從多角度去考慮問題。《snow》故事情節(jié)性不強,然而可以以雪為時間軸來劃分,分成before snow,while snow,after snow三個部分。首先,筆者讓孩子們欣賞有關雪的圖片,接著讓同學們說說關于snow想到了什么?然后引出繪本,討論封面。引出問題Do they all like snow?讓學生讀繪本從文本里找答案。接著又討論他們?yōu)槭裁聪矚g或者不喜歡雪。分別從雪前、雪中和雪后去討論并得出答案。最后分享讀繪本所得。
進行一番準備并試上,結果發(fā)現(xiàn)效果沒有預期的那么好。孩子們情緒很平淡,大部分處于旁聽和漫游狀態(tài)。最后的分享也環(huán)節(jié)也差強人意,孩子們并沒有讀懂。上完課后再度思考:筆者運用的是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在上繪本課,而繪本中生詞很多,對于學生很難;教學設計又忽略了故事的整體性,疏忽了孩子的自主性,尤其是忽略了大腦的多元智能開發(fā)?;谝陨系姆治雠c反思,筆者進行了全新的嘗試。
一、多感官預熱,激活全腦
首先,教師把雪的圖片呈現(xiàn)換成了有關雪的BBC英文視頻播放,視頻是一段雪景(圖1),生動的視覺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赐旰蠼處煱l(fā)問:What’s the video about? S:Snow.相對于圖片,視頻對學生的感官刺激性更強。待學生看完,筆者出示PPT,并問學生:Do you like snow? Why? S1:Yes.It’s beautiful. S2:Yes,because I can wear nice warm clothes.針對這一視頻拋出的問題,學生各抒己見,氛圍輕松。接著,筆者順利地呈現(xiàn)繪本故事《snow》。
二、圖片追蹤,全腦協(xié)同
在初步感知繪本的時候,教師運用了全腦圖片“追蹤”策略,呈現(xiàn)了故事中人物圖片(見圖2),并讓學生們猜一猜:Do they like snow?具體方法是:要求學生只通過看圖片觀察圖片中人物表情、動作等追蹤文本信息,激發(fā)全腦思維,得出答案:Postman、Policeman、Farmer不喜歡雪,而孩子們喜歡雪。通過全腦參與的圖片追蹤,學生在短時間內得出了答案。大批量的圖片刺激,喚醒了大腦右半球的功能與大腦左半球協(xié)同作用,最后促進學生語言的建構,形成了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三、全腦參與,深度閱讀
1. 體驗助思,感悟文本
在得知哪些人喜歡雪,哪些人不喜歡雪后,開始分步解析繪本。教師提出問題:Why don’t they like snow?要求學生默讀全文回答問題。這段教學中插入了舒伯特的《大自然搖籃曲》,輕緩而悅耳的音樂可以激發(fā)大腦愉悅的情緒,有助學生深度思考。在音樂聲中,學生通過默讀找出了三個人不喜歡雪的原因。有別于第一次的教學嘗試,本次教學從整體性出發(fā),不再分雪前、雪時、雪后,而是讓學生整體找出原因,比如:其中的Postman不喜歡雪,是因為1.襪子濕了;2.摔了一跤;3.受傷了不得不待在家里。為了進一步讓學生理解郵遞員不喜歡下雪天的心情,筆者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觸摸體驗以觸發(fā)學生多感官參與的環(huán)節(jié)。T:Why does the postman dislike the snow? S:Because his socks are wet.T:Do you like wearing wet socks and shoes?沒等他們回答,筆者拿出了準備好的濕漉漉的襪子,讓學生把手伸到襪子里去感受。學生一邊體驗一邊思考,快速得出得出答案。因為學生平時很少有機會在寒冷的冬天穿著濕漉漉的鞋襪,而這一做法恰好彌補了這一體驗缺失,激發(fā)了大腦多感官參與,幫助學生體驗故事人物的情感。
2. 深度追蹤,理清文本
深入學習故事存在沖突和矛盾。在解決了Postman、Policeman、Farmer這三個人不喜歡雪后,繼續(xù)使用讓學生通過圖片追蹤激活全腦的策略,找一找與之相反的孩子們情感:Why do the children like snow? 給出以下相關圖片和頁碼(圖3),讓學生有跡可循,有本可依。
3. 分組活動,演繹精彩
繪本注重體驗,在教學過程中,分別讓學生體驗一下文中人物的情感,有助于深度理解故事。具體做法如下:在PPT上呈現(xiàn) If you were the postman/policeman/farmer,How did you feel? 讓學生分成小組,先討論,后表演,可以選擇表演Postman、Policeman、Farmer和Children的具體情景,最后再以小組形式推薦代表談感受。這個設計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使得體驗真實、有效,調動了全員參與的積極性。比如,有的小組學生演完policeman后,在臺上真切地表達道:I feel terrible!I don’t want to see snow again!說完便氣呼呼地下臺了,惹來笑聲一片。而作為扮演Children的學生,他們則開心地表達:We like snow!通過系列化的角色體驗,調動了學生們參與繪本閱讀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語言思維和情感表達的能力,深刻地領會了故事中人物情感,進一步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4. 話輪跟進,拓展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運用問題鏈對學生繪本閱讀的思維力進行深度培養(yǎng)。具體做法是:學生理解完繪本后,開始跟隨錄音朗讀故事,待讀完后,教師針對故事結局進一步追問:T:Guess.Who will be happy? S:Postman, policeman and farmer will be happy. T:Why? S: Because they will not be troubled by snow. 為了使語言源自生活、用于生活,教師緊接著呈現(xiàn)圖片(見圖4)追問:Who else like or dislike snow in our life?大家討論熱烈,有的說火鍋店老板喜歡雪,因為如果下雪了好多人會回去吃火鍋,這樣老板會掙很多的錢;有的說醫(yī)生不喜歡雪,因為下雪了就會有人摔倒,他們會很忙。在富有思維含量的頭腦風暴式問題鏈的幫助下,學生的語言不斷建構,思維得以發(fā)展。
討論完后回看文本,教師問學生: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這一問題進一步引發(fā)了學生的深度思考。學生們通過討論,各抒己見,最后得出:Every coin has two sides.There are lots of things with two sides in our life. Can you say something with two sides in our life?學生有說water, fire等等,通過回答,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發(fā)展,語言能力不斷提高。
5. 詩歌烘托,升華情感
在熱烈的討論后,教師帶著同學們欣賞一首有關snow的詩歌:Snow is white. Snow is cold.Snow is warm...伴隨著動聽的音樂,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誦將學習情感推向高潮。
腦科學告訴我們:大腦接受的信息99%來源于感覺器官,即視、聽、味、嗅、觸覺。遵循大腦學習規(guī)律要求我們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點,運用全腦協(xié)同教學策略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谌X思維的繪本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在加深對文本內涵理解的同時,形成英語思維品質,實現(xiàn)了英語課堂的深度學習。英語繪本是小學英語閱讀的重要補充資源,我們要用足用好這一資源。在英語繪本教學中,通過運用全腦理念和策略,給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的情緒體驗,提升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促進學生深度閱讀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