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耀發(fā)
摘 要:在小學教育體系中,美術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繪畫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教學任務,在促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國畫是小學美術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中國的文化瑰寶,在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行小學美術國畫教學,全面提高小學美術國畫教學效果?;诖?,本文主要針對小學美術中有效開展國畫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小學美術;國畫教學;素養(yǎng)提升;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9-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9.078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國畫教學,不僅能夠滿足當前時代對學生的精神文明要求,傳承以及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思維格局,更為重要的是國畫教學能夠將高雅的藝術融入日常學習過中,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文化氣質,因此,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行小學美術國畫教學,提高國畫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使國畫教學充分發(fā)揮教育作用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充分結合實際情況,善于引導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
在進行小學美術國畫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學生心理特征以及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選擇國畫教材。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理論知識層次太高的國畫教學不利于小學生進行學習,因此,在開始進行國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選擇學生較為容易接受和掌握的國畫進行教學,這種情況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國畫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而對于理論層次較高、學生很難掌握的國畫,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另外,在進行小學美術國畫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將國畫的審美特點充分呈現(xiàn)出來,積極鼓勵學生自主發(fā)揮、自主創(chuàng)造。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重視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xiàn)出來,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畫教學中,真正提高小學美術國畫的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
二、感受國畫教學中的美感體驗,增強學生對國畫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工具引導學生體驗國畫教學美感,進而增強學生對于國畫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國畫的魅力,進而愛上國畫。學習興趣對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至關重要,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只有對國畫學習感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畫學習中,因此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體驗國畫教學美感,增強學生對國畫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的質量。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國畫教學,將豐富多彩的國畫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不僅如此,多媒體設備還能夠播放國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從而加強學生對國畫的直觀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國畫的豐富多彩,進而體驗國畫的美感。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為學生呈現(xiàn)多種多樣的國畫的過程中,應在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行國畫的選擇。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國畫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體會到國畫背后蘊藏的美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集中注意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加強技能技巧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國畫學習效果
小學美術中的國畫教學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程度的繪畫功底,這意味著教師應注重加強國畫技能以及技巧方面的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國畫學習效果。首先,教師應為學生展現(xiàn)正確的握筆姿勢,并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糾正學生錯誤的握筆姿勢,為學生進行國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筆墨技巧,加強筆墨技巧訓練,使學生能夠嫻熟地運用筆墨技巧。所謂的筆墨技巧指運用毛筆進行繪畫的方法以及蘸取墨汁的方法,還包括讓學生學會觀察墨汁的顏色,辨別墨汁是否能夠運用到作畫過程中,從而幫助學生通過不同方法來辨別國畫,讓學生在實際繪畫的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強技能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融入趣味性元素,如運用競賽激勵手段,將原本枯燥的技能訓練變得活潑有趣,這種形式下學生才會更樂意參與到技能訓練中,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技能訓練的教學效果。教師運用這種形式充分發(fā)揮技能訓練的作用價值,能夠為學生今后的國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四、改變傳統(tǒng)教學形式,營造良好的國畫課堂教學氛圍
在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國畫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以傳授學生技能方法為主要教學任務,較為重視國畫的構圖,這種教學形式雖然有效,卻不能夠使學生獲得更好發(fā)展。不僅如此,學生與學生之間也缺少溝通交流的機會,進而導致課堂教學呈現(xiàn)壓抑的教學氛圍。要想提高小學美術中國畫的教學效果,教師就一定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形式,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營造良好的國畫課堂教學氛圍,進而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所謂的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就是指在進行小學美術國畫教學時,將學生合理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設計相關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小組的基礎上通過探究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在此過程中每一名學生都有相應的學習任務,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效率。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學習,還能夠營造良好的國畫課堂教學氛圍,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習能力,這樣學習任務才能夠科學合理,并充分發(fā)揮作用價值。在運用合作探究學習法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在每個小組內設置一名小組長,以有效提高小組學習效率。
五、豐富國畫教學內容,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國畫學習熱情
在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國畫課堂教學過程中,國畫教學內容主要體現(xiàn)在山水、動物以及花鳥等方面,并且是通過水墨畫方式進行教學[1]。而筆者認為在進行小學美術國畫教學的過程中,應選擇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國畫教學內容,以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這種情況下的國畫教學才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學生在進行繪畫的過程中也更容易產(chǎn)生興趣,在提高小學美術國畫教學效果的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另外,國畫豐富多彩,種類繁多,在進行小學美術國畫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只局限在水墨畫這一方面,還可以將與國畫相關的內容講述給學生聽,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在完成相關繪畫作品的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自由的發(fā)揮空間,進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國畫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