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
摘 要:初中歷史教師通過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逐步挖掘和發(fā)揮出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構建出與線下教學模式并駕齊驅的線上教學模式,并促進二者的有機融合。本文簡單介紹了初中歷史教學,分析了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和發(fā)展線上教學在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精神、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等方面的優(yōu)勢與作用,并重點圍繞教學內容、師生關系、教學方法、核心素養(yǎng)等方面,就新時期初中歷史教學發(fā)展線上教學的路徑展開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線上教學;教學評價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發(fā)展初中歷史線上教學十分有必要,這不僅是契合時代發(fā)展、新課程改革的體現(xiàn),也是推動教學水平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舉措。而2020年暴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凸顯了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同時為發(fā)展初中歷史線上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助推力。歷史教師應當對歷史課程線上教學有正確的認知和準確的把握,并需要積極展開研究、嘗試和探索。
一、初中歷史教學及其線上教學情況概述
(一)初中歷史教學
一直以來,歷史都是幫助初中生了解世事的得失興替、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育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的重要學科,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著積極意義。從新課程改革層面來看,培育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變得更加重要,同時歷史教學也能與德育、美育等進行有機結合,是深度契合新課程改革需求的基礎學科。從信息化層面來看,信息化時代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而歷史教學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讓學生能夠對時代發(fā)展有正確的認知,進而強化學生的社會適應力。
(二)線上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在信息化時代,線上教學已經(jīng)成為初中歷史教學發(fā)展的必然方向。首先,線上教學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精神。新課程改革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致力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索,讓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之中。而線上教學削弱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并且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自主學習,自己搜集資料與信息,主動探索歷史知識,了解歷史故事,分析歷史意義,充分契合新課程改革變中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要求。其次,線上教學能夠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受限于各方面的因素,如教材內容過于枯燥、教學方式過于死板單一、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實際教學效果往往和預期有著不小偏差。而在線上教學模式中,得益于互聯(lián)共享的網(wǎng)絡優(yōu)勢、強調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以及豐富多樣的信息技術功能的支持,這些問題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和解決,進而促進教學效果的全方位提高,為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最后,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在新時期背景下,初中生學習歷史不僅要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掌握歷史知識,理解歷史內涵,形成家國情懷,還需要發(fā)展時空觀念,掌握史料實證方法,具備歷史解釋素養(yǎng),將歷史融入生活、學習以及成長過程中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以史為鑒。
二、新時期初中歷史教學發(fā)展線上教學的路徑
(一)豐富教學內容
線上教學的一大優(yōu)勢便在于教學資源更加豐富,這不僅意味著教學內容能夠在教材之外得到更加有效的補充,也意味著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生動、有趣的教學資源。在豐富的教學內容支持下,歷史教學將變得更具吸引力,同時也更為直觀、生動、有趣和簡單。因此,歷史教學要在有效吸引學生的基礎上,以學生易接受、易理解、易掌握的內容優(yōu)化實際教學效果。教師應當以教材為基礎,充分考慮新課改背景下的歷史教學目標、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的歷史基礎等因素,積極挖掘、搜集、整理網(wǎng)絡資源,借助文字、圖片、音樂、紀錄片、電影等不同形式,以更為豐富的內容給學生塑造一場震撼的視聽盛宴,讓學生能夠置身于恢宏壯闊的歷史之中。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對歷史學習產生濃厚興趣,也能夠在更加豐富飽滿的教學內容中對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有更為全面、深刻的認知與理解,逐漸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深度感受歷史魅力,充分享受歷史學習所帶來的樂趣。例如在教學《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這一課的“三國鼎立”相關知識點時,教師提前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了大量與三國相關的網(wǎng)絡資源,廣泛包含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電視劇《三國演義》片段、電影《赤壁》片段、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動畫《三國演義》片段、史料《三國志》節(jié)選等。這些內容的融入,使得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樣、生動,且貼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對三國相關的歷史知識產生了強烈興趣,并且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增強了實際教學效果。
(二)重構師生關系
線上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著巨大差別,不僅體現(xiàn)在教學形式的變化上,更體現(xiàn)在師生關系的變化上。在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關系往往不平等,教師通常代表著權威,主導著整個教學過程,而學生只能在教師的要求、講解、指導下以較為被動的姿態(tài)來學習。這不僅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會令學生與教師產生隔閡,使雙方難以形成和諧互動、平等交流的良好關系。而在線上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不再是面對面地教學,再加上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使得教師的權威性大幅削弱。與此同時,教師應當積極改變原有的教學意識和觀念,高度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積極調整乃至重構師生關系,盡量以溫和的語氣、平等的態(tài)度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進而構建尊重學生主體、以學生為主導、師生關系和諧、教學氛圍良好、師生互動高效的優(yōu)質線上課堂。例如在教學《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這一課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分享提前準備好的課件,引導學生結合教材與課件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索。在此過程中,教師適時提出一些問題,如“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別是什么”,在引導學生學習的同時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進而構建師生關系和諧的線上教學課堂。
(三)全面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育
核心素養(yǎng)培育是新時期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在線上教學模式下依然需要踐行這一使命。因此,教師要對歷史核心素養(yǎng)有全面、正確的認知,并對教學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深度挖掘,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引導,促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實現(xiàn)歷史素養(yǎng)的綜合化發(fā)展。例如在教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前要求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與長征相關的各種資料,并讓學生結合教材與可信的史料,努力再現(xiàn)歷史真實。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們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并通過史料分類的方式,借助文獻史料、圖像史料等進行史論結合、觀點論證,讓學生明白艱苦的長征是如何一步步走下來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以及家國情懷。
綜上可知,線上教學為初中歷史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帶來了新的機遇,有助于教學效果的全方位優(yōu)化。教師應當準確把握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和作用,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掌握基礎的線上教學操作技巧以及實踐方法,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持續(xù)發(fā)現(xiàn)問題并加以改善,進而提高實際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郭炳宏.初中歷史線上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求知導刊,2021(02):28-29.
[2]李興華.基于網(wǎng)絡背景的初中歷史線上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A1):139-140.
[3]柳麟.疫情期間開展初中歷史線上教學的意義和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17):123.
[4]吳杰瑞.初中歷史線上教學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家長,2020(1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