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洵
摘 要:在作文訓練中給學生幾個零星的詞匯,讓學生構建完整的畫面;給學生一個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給學生聆聽熟悉的歌曲,讓學生感悟不同的人生……這樣的作文形式,給了學生極大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促使學生將生活積累和語言積累自由地運用到他們的作文中,既有話可說又能展示個性,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
關鍵詞:作為教學;思考;探究
作為語文老師,我經(jīng)常會聽到有學生這樣說:“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寫作文了,每次都不知道該寫什么,生活中發(fā)生的那些事根本就不值得寫,一點意義都沒有。有時候寫出來的文章,不要說老師,連自己看了都覺得很無聊。我們的生活那么平淡,怎么可能寫得出精彩的文章?”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我國著名作家楊朔說過,可以從一些東鱗西爪的側影,烘托出當前人類歷史的特征,從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個人物的一種思想、一個有意義的生活片段,迅速反映出這個時代的側影。可以說,上至天文宇宙,下至鳥獸蟲魚,甚至如落葉墜地,小草吐芽江河里的浪花,自身情感上的波瀾,這些都可以成為文章的對象。
一、抓住精彩瞬間書寫生活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出戲,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精彩的瞬間短劇。無數(shù)個瞬間如同大海中的浪花,每個人關注的焦點不同,感受到的情感也不同,所展示的內心世界更是截然不同的。捕捉這些精彩的瞬間,描繪這些精彩瞬間,是展現(xiàn)我們作文亮點的重要手法。
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情感瞬間,讓他們寫作時打開思路:焦灼的瞬間,緊張的瞬間,憂郁的瞬間,果敢的瞬間,煩躁的瞬間,煩惱的瞬間,自責的瞬間,愧疚的瞬間,悔恨的瞬間,喜悅的瞬間,驚奇的瞬間,迷茫的瞬間,悲傷的瞬間,痛苦的瞬間,得意的瞬間,失望的瞬間,矛盾的瞬間,恐懼的瞬間,憤怒的瞬間,激動的瞬間,等等??梢宰寣W生自己去構思、想象這些瞬間發(fā)生的相關背景、人物及前因后果,有了最出彩的細節(jié)刻畫,再引導學生潤色加工,寫出完善明晰的情節(jié)、立體的人物、鮮明的主旨,這樣便能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二、以影視片段關聯(lián)生活
很多學生的作文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胡編亂造、行文不合邏輯的現(xiàn)象,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很大一個原因在于繁重的課程壓力下,學生們很少有體驗生活的機會,一寫作文只能東拉西扯、胡亂編造。這個時候,影視作品所展現(xiàn)的多彩人生就是學生獲得經(jīng)驗的重要方式。我們觀看影視節(jié)目時,都會邊看邊對其情節(jié)進行推測,推測后又在觀看中不斷地進行驗證,學生更是如此。根據(jù)這種心理特點,選擇合適的影片,選取其中重要情節(jié)的重點片段讓學生進行交流,并通過適當?shù)奶崾?,讓學生根據(jù)此片段分析前因后果,補前續(xù)后。完成后,讓學生互相閱讀他人的作品,進行比較驗證,探討誰的更加合理。這種方法能訓練學生的綜合判斷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與合理性。
如觀看電影《音樂之聲》片段后,我讓學生續(xù)寫特拉普上校對待瑪麗的態(tài)度的變化,學生大多寫得合情合理。當然,學生的想象與電影情節(jié)肯定會存在差異,沒有必要把學生的思路統(tǒng)一成標準的“答案”,只要學生的想象合理,教師就可給予充分肯定。當然,如果想象有失偏頗,就引導他們找出不合理之處,交流討論并予以矯正,在修正中使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邏輯性得到更好的鍛煉。
三、在流行歌曲中感受生活
優(yōu)美的旋律能慰藉人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回憶,將人帶入神奇美妙的想象之中。同樣,動人的歌詞也能激起人們心靈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鳴,在虛構的情景中映射出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學生大都對流行歌曲很感興趣,如果加以正確引導,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能鍛煉其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據(jù)詞想象,將歌詞擴寫成記敘文。周杰倫的歌很受年輕人喜歡,而他的很多中國風歌曲的歌詞優(yōu)美凝練,很有畫面感,如《青花瓷》《東風破》《發(fā)如雪》等。教師可分以下幾步指導學生擴寫:①播放歌曲錄音,引導學生想象畫面。②知事明旨,讓學生明白故事的構思是次要的,關鍵是要從中凸現(xiàn)人物的個性及自己的思想感情。③指導重點,細節(jié)是作品的生命,在故事中應注意刻畫人物,無論是寫表情、寫動作,還是寫語言、寫環(huán)境,都要選用典型的、能表現(xiàn)人物的細節(jié)。對此,學生很感興趣,連平時最不愿意寫作文的學生也寫得很投入。
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采用“映射現(xiàn)實”的方法。如李宗盛、周華健等人的《最近比較煩》:“最近比較煩,比較煩,陌生的城市何處有我的期盼,揮別了家鄉(xiāng)的伙伴,現(xiàn)在的我更覺得孤單……” 這種抱怨的口吻、無奈的心情一下子讓學生聯(lián)系到自己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和成長道路上的件件煩惱之事,最能引發(fā)他們的共鳴。我讓學生談談對它的理解,或在此基礎上抒發(fā)對人生的看法,他們個個說得頭頭是道。大部分學生在吐露完不情緒之后,又能在文章中表達一定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如歌頌友誼、贊美智慧、提倡堅毅等優(yōu)良品質,讓人對他們刮目相看。
四、通過用心閱讀理解生活
魯迅先生說過,無數(shù)的人們,無盡的遠方,都與我有關。浩瀚星空無邊無際,人類社會五花八門,大千世界瞬息萬變,人們靠直接觀察獲得的信息,只能是屈指可數(shù)的。只有閱讀能讓我們最快、最大限度地了解宇宙萬物的變化,社會歷史的變遷,人類智慧的結晶。
一提到閱讀,大部分學生想到的就是課外閱讀。學生們既然有閱讀需求,為什么又對我們教材中的那些文章不感興趣呢?要知道,我們的課本中,有相當一部分文章是名家大師們的優(yōu)秀之作。然而在我們的課堂上,一篇篇完整的文學作品被各種教輔資料生硬地肢解為機械的結構層次,作家們激揚的創(chuàng)作熱情被一些教師冷漠地宣判為刻板的中心思想,而文中那些雋永靈動的文字也被分數(shù)輕率地割裂成教條的考試要點。這樣的文章,學生怎能喜愛?
好的文章是需要用心靈去感知的。不必一味地只要求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聽老師講析,他們會用自己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沉下心去仔細讀書,直接與課文作者進行對話,把揣摩的過程用各種形式記下來。這樣,不僅為學生開辟了新的寫作源泉,而且從所讀的書本中開掘了作文成功的金礦——名家的藝術匠心,為學生打造他們自己的“藝術品”提供了妙策良方。
當然,大量的課外讀物包含廣博的內容、豐富的知識、成功的經(jīng)驗,是前輩先賢思想成果的結晶,是中學生寫作中廣泛積累的素材的來源。課外閱讀是中學生獲取知識、開闊眼界、陶冶情操、采擷信息的重要渠道。所以,鼓勵和指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樂趣。
閱讀時不要帶著太多功利性色彩,不要有完成某種任務的心態(tài),要單純地閱讀,有感情地閱讀,去體會書本中的人生百態(tài)、悲歡離合,去感受作者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這樣讀書的快樂自然就有了。有了快樂,就有了興趣;有了興趣,閱讀又何樂而不為?!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旦你愛上閱讀,想要筆下不生輝、運用不自如都難了。
見微知著,以小見大,我們便能尋覓到深邃的哲理,發(fā)掘出人生的真諦?,F(xiàn)實中處處是寫作的素材,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抓住一事一景,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深入發(fā)掘,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開啟文思的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