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
摘 要:語言學習策略是語言學習活動中的各種技巧、方法和調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內隱的規(guī)則,也可以是外顯的操作步驟。文章圍繞語言學習策略,從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語言理解能力角度,探討了英語入門階段具體學習方法和計劃,期望通過靈活、多樣的“聽、說、讀、寫”,鍛煉學生語言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探究與質疑的學習形式中,積累語言技能,鍛煉和發(fā)展語用表達能力和英語學習能力。
關鍵詞:語言學習策略;英語入門階段;語言建構;交際能力
英語入門階段,是學生掌握英語單詞的基礎階段,這一時期學生演繹、邏輯思維初步發(fā)展,能夠理解言語表述、命題邏輯關系。但對于三年級學生而言,英語單詞和語法晦澀、抽象,易導致學生產(chǎn)生自我否定、抵觸、消極、畏難等焦慮情緒。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思維、興趣、情感,有針對性地設計知識內容,豐富語言學習策略,組織學生進入趣味多樣的互動場景,能主動融合情感態(tài)度,掌握語感,理解單詞、語法,實現(xiàn)語言應用表達,實現(xiàn)英語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一、豐富語言形式操練策略,培養(yǎng)信息整理加工能力
語用學認為,學習策略是掌握學習語言技能的中間媒介,它可以將學生個體的信念、性格、動機、認知、潛能、興趣、情感與學習任務和學習形式連接起來,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對客觀事物的概括能力。因此,教師在英語課堂上要基于學生的興趣、思維、個性、認知,設計多樣、有趣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英語認知水平和信息加工能力。
例如,教學《unit 4 We love animals》時,教師可組織學生按指令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讓學生能基于自身的理解,將思維、動作、語言乃至儀表等置于學習體驗中。教師問:“What animals can you act like?”教師利用動物外貌特征、聲音、動作,呈現(xiàn)五個動物單詞,讓學生結合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假設、猜想以學習英語單詞,加深理解和記憶。由于三年級是學習英語的初始階段,教師要強調形式操練的趣味性,組織學生圍繞“bird”“tiger”“elephant”“monkey”等英語單詞,進行各種學習活動,讓他們在寓教于樂的學習環(huán)境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掌握英語的知識技能。如,教師利用鴨子的腳印,引出“duck”組學生在動物模仿、操練、帶讀中,正確讀準“u”“k”字母發(fā)音,操練“Its a duck”。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頭戴“monkey”“dog”“panda”頭飾表演對話,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和英語信息加能力,如“Nice to meet you,Duck.”“Hi!Im Cat.”“Im Ra-bbit.” “Nice to meet you.”入門階段學生處在英語啟蒙期,他們對語言、語音、語調乃至肢體形態(tài)都有著超強的模仿能力,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獨立思想,教師應將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來應用,引導學生在理解、分析語言的基礎上認讀“dog”“duck”“panda”“rabbit”,并能在實際應用中,聽懂“Act like a…”指令。教師還可通過動物手影、猜謎語等游戲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
二、任務驅動語言功能策略,正確表達思想和語音語調
語言學習策略,又稱為“學習者策略”,它包含智力、情感、語言、態(tài)度、動機等多種認知因素,是學生掌握英語知識技能所運用的各種學習方法。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體現(xiàn)出學習的開放性、目的性,引導學生在任務探究中,應用特有的語言經(jīng)驗解決問題。
例如,教學《Unit 2 My family》時,教師設置目標任務“Whos family is this?”指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抓住關鍵詞推理、分析、概括、提取有用信息:“Hes my father. Shes my mother.”“Whos that man?”并讓學生概括、背誦、練習。三年級學生的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設計主題任務應符合學生興趣特點,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學習體驗中,語調自然地運用“Is she/he...?”“Come on./Really?”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合作、交流、閱讀、查找信息,是語言內化、輸入思維過程,教師在恰當?shù)臅r機展示一張家庭照片:“Do you want to know who she is?”“Guess!Whos that woman?”可快速激發(fā)學生“我想學,我想說”的學習意愿,驅動學生在具有目的性、趣味性的交流中,對獲取的語言信息進行加工重組,能正確使用感嘆詞“Great!/Cool!/Wow!”抒發(fā)感情。任務的設計目的是銜接新舊知識,鍛煉學生迅速感悟語言的能力,引導他們在思考辨析中,主動建構發(fā)展,學會思考。
三、開展多樣語言學習策略,自我監(jiān)控反思語言學習效果
教師在入門階段,可采用音圖、拼讀、拼寫、閱讀、歌曲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音形對應關系,掌握自然拼讀的解碼技巧。如字母“t”的發(fā)音,教師可改編英語兒歌旋律,“With a/t/,a/t/here and a/t/there,Here a/t/,there a/t/,everywhere a/t/,/t/.”組織學生在悅耳、和諧、歡快的音韻中,反復聆聽各節(jié)強調音素。教師還可利用歌曲教授音素分割,輔助學生理解字母與讀音對應關系,知道單詞由不同的音素組成,如“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中,教師:“Listen,listen to my word(cat).”學生:“These are all the sounds we heard.(c-a-t)”通過師生對話,幫助學生掌握音形對應關系。兒歌非常押韻,如“Rain,rain,go away,come again another day.”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元音發(fā)音。語言學習策略要強調靈活、互動,輔助學生綜合性交際體驗中,活躍思維,增強對拼讀、拼寫能力和語用意識能力培養(yǎng)。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多學、多寫、多讀的機會,如聽音、辨音,說出第一個音素和最后一個音素。教師說出一個單詞,引導學生聽清單詞中所含的音素,辨明、說出單詞中含有的音素,鍛煉了學生自主獲取英語知識信息的能力。
四、提煉生活情感認知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語言思維潛能
音圖規(guī)則、詞匯語法對學生而言稍顯枯燥,教師可結合教學目標,輔以故事閱讀材料,讓學生在接近現(xiàn)實生活的情感體驗中,鞏固音形知識,提高閱讀興趣、拼讀能力和敘事表達能力。
例如,教學《Unit 2 Colours!》時,教師可運用圖片、故事等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認讀能力和英語理解能力。如,教師可將“Aa”“Bb”“Cc”“Dd”打亂順序,讓學生以游戲的方式,提高學習字母、單詞的效率。課堂中,語言學習策略要在多種形式的不斷變換中,最大限度鞏固學生對英語單詞的記憶。如,教師可組織學生運用“red”“blue”“yellow”“green”“purple”描述自己家庭中事物的顏色,也可要求學生觀察文具、課桌等周圍事物的顏色。教師提問,讓學生運用所學單詞,指出身邊事物。英語新課標指出要讓語言回歸于實際生活應用,讓學生在感知、探究中豐富語言知識技能,拓展想象和語用表達能力。因此,教師還可融合故事材料,利用英語繪本,為學生構筑一個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教師要以生活問題為支點,利用家庭、環(huán)保、友誼等廣泛、真實的主題,調動學生語言思維潛能,組織他們在多樣化、游戲化的聽、說、讀、寫中,閱讀理解繪本素材,增長知識、經(jīng)驗。
總之,語言學習策略既要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一個漸進性、思考性、趣味性的學習體驗中,自主探究、反思,領悟詞匯、語法應用含義,有效提高自身的英語表達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潔.整體語言教學策略指導下的小學英語繪本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20(5):87-89.
[2]魏雪瑩.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學生英語,2020(12).
[3]江妙冰.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快速入門[J].科普童話,2020(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