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陳宇
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新穎的思維工具,能夠為學生呈現出具象化的思考內容,帶給學生直觀的學習體驗。在組織高年級學生進行寫作學習時,教師應借助“禮花式”思維導圖、流程式思維導圖、問題式思維導圖等,優(yōu)化傳統寫作教學方式,以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6-0076-02
引 言
寫作教學是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追求教育方式的創(chuàng)新,以期更好地迎合新時期的教育需求,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在此背景下,思維導圖進入英語課堂,逐步成為學生學習寫作的重要工具。然而,英語教師在利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仍舊存在許多問題,制約了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對此,教師應當從英語學科的特色和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出發(fā),在寫作教學中更有層次、更有條理地應用思維導圖,以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一、借助單層“禮花式”思維導圖,把握寫作原點
在組織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英語寫作時,一些學生會出現“跑題”的現象,即寫出的內容與主題無關。如果教師不教給學生寫作方法,學生很難改進自己的問題,以至于寫作訓練始終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單層“禮花式”思維導圖是指以某一內容為中心,進行多個方向發(fā)散的思維導圖。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利用這一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寫作的主題,基于思維導圖獲得寫作的語境,逐步圍繞主題開展寫作活動,從而達到緊扣主題要求的目的[1]。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7 At weekends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at weekends, grandparents, play with等單詞,以及“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等句型,以便為學生以“At weekends”為話題開展寫作練習打好基礎。隨后,教師將“At weekends”置于思維導圖的中心位置,并向學生提出“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的問題,鼓勵學生使用英語進行回答。根據學生的答案,教師對思維導圖進行延伸,逐漸在“At weekends”上以“禮花”的方式向四周延伸出“Go to the library”“Go to grandma's house”“Go for an outing”等支路。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參照思維導圖上的內容開展寫作練習,使學生始終圍繞“At weekends”的主題進行寫作。
顯而易見,教師以“禮花式”思維導圖為工具,組織學生進行寫作練習,能讓學生始終圍繞主題進行寫作,避免學生的作文出現“跑題”的現象。同時,學生應用“禮花式”思維導圖能羅列出寫作中可能用到的素材,在寫作前就做好準備。
二、借助多層“禮花式”思維導圖,發(fā)展寫作思維
學生的思維并非靜止不動的,而是處于活躍狀態(tài)的,當教師提出一個單詞后,學生往往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聯想出其他內容,如果不借助工具抓住這些想法,這些想法就會“轉瞬即逝”,很難再次想起。所以,為了記錄學生的奇思妙想,使學生的寫作思維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教師可以借助多層“禮花式”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使學生可以基于一個詞語順勢延伸出其他內容,進而使學生的寫作過程更加順暢、寫作內容更加豐富。
以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5 What do they do?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job”置于思維導圖的中心位置,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逐步發(fā)展學生的寫作思維。在課堂上,教師圍繞寫作主題向學生提出“What jobs do you know?”這一問題,使學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經驗完成第一層的延伸,如學生回答出“teacher”“doctor”“writer”等職業(yè)。之后,教師將這些職業(yè)以“禮花”的方式寫在“job”這一單詞周圍。隨后,圍繞每一層,教師繼續(xù)提出“What is the content of this work?”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fā)散,使學生對每個職業(yè)進行延伸,并對工作內容進行簡單的描述,逐步構成思維導圖的第二層“禮花”,如在“teacher”后繼續(xù)延伸出“teach English”。
不難看出,在引導學生完成第一層思維導圖的繪制后,教師繼續(xù)圍繞寫作主題向學生發(fā)問,并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進而使其完善思維導圖,豐富寫作內容,并在多層“禮花式”思維導圖的引導下順利完成寫作,從而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三、借助簡單流程式思維導圖,梳理學生寫作思路
良好的寫作習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渠道,然而,綜觀現階段的寫作教學,許多學生在看到寫作題目后,往往立刻開始寫作,經常是“想到哪兒,寫到哪兒”。顯然,這樣的寫作方式很難讓學生掌握寫作規(guī)律,寫出高質量的語篇。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流程式思維導圖梳理寫作思路,使學生對作文的框架有大致的了解,從而更有條理地開展寫作活動[2]。同時,流程式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讓學生的寫作內容更加豐富、語言更加流暢。
例如,在教學完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這一單元后,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設計“What is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for Christmas?”“If you were to organize, how would you like to spend Christmas?” 等問題,讓學生基于自己的思考,對過圣誕節(jié)的流程形成整體的思路。隨后,教師讓學生以流程式思維導圖的方式對這一思路進行整理,并使用簡單的詞匯表示這個過程,如有的學生使用“First, buy...buy...for” “Next, ...” “Then, ...”等結構繪制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