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芳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能離開問題的設計,更不能忽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要依靠教師有效的教學設計,更要依托學生的實際心理,從學生的心理接受程度出發(fā),設計有效性問題。具體的課程教學中,問題設計的路徑很多,教師可以從層遞性問題、趣味性問題、生活化問題等方面引領學生思考和感悟,提升課堂實效性的同時凸顯出數學的人文色彩。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思維;問題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1-0019-02
When Asked, There is a Thousand Ripples
——Talk about the Problem Design in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Yuetang Yuepu Primary School, Xiuyu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LUO Lifang
【Abstract】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you cannot leave the design of the problem, let alone train th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The cultivation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ability depends not only on teachers effective teaching design, but also on students actual psychology, starting from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cceptance, and designing validity issues. In specific course teaching, there are many ways of problem design. Teachers can lead students to think and perceive from hierarchical problems, interesting problems, life-oriented problems, etc.,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lassroom while highlighting the humanistic color of mathematic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thinking; Problem design
在小學階段,數學知識雖然較為簡單,但是涉及的面很廣,涵蓋了多方面的數學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學習多個不同類型的數學知識,增大了學習的難度。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問題設計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主要存在著定位不準確、題型選擇不當、學生回答問題毫無主動性等問題。這就需要教師以此為依據,設計有效問題,用問題化解數學學習的難題。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趣味性問題、層遞性問題、重點難點突破問題、生活實際問題、拓展延伸性問題等有效性問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增強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一、設計趣味性問題,激發(fā)學生數學探究欲望
當前,數學課堂問題設計中存在著盲目性的特征,隨手拈來,忽視了學生的接受程度,不能為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養(yǎng)成提供助力,這不利于學生的思維成長,更不能提升學生課程學習的有效性。趣味性問題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在趣味性的驅動下,學生會對問題產生深入思考的勇氣,每一次與數學知識的對話都應該是一次思維的飛躍。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趣味性的問題設計非常關鍵,它不僅能夠啟發(fā)學生的心智,還能夠讓學生輕松學習數學。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設計問題,挖掘出話題與學生心理和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習變得更加簡單。
例如,在《觀察物體(二)》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和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學習的實效性,如“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觀察這些物體,在觀察的過程中你能不能找到一些規(guī)模呢?請大家利用身邊的有限資源,為本小組的成員制作一些立體圖形,我們一起來玩‘我做你看的游戲,讓我們感受這些圖形的奇妙吧!”學生們對于這樣的教學活動非常積極,不僅能夠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奇妙,還能夠在這樣的趣味性活動中提升學習的實效,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教學的全局性得到了保障。為了有效提高數學的教學效率,教師還要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因為真正的問題不僅可以將學生帶入更神奇的探究世界,更能夠讓學生將自己對于問題的看法融合其中,凸顯出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習的實效性更強。而設計趣味性問題,恰能夠開啟學生心智,提升數學素養(yǎng)。
二、設計層遞性問題,引導學生數學思維發(fā)展
問題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更是如此,我們要深度挖掘出每個學生的思想潛質,在課堂中循循善誘,充分地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挖掘出來,從而指導每個學生快樂學習,有效學習。問題設計要啟發(fā)學生思維,就要立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設計一些層遞性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引領下逐漸探尋到數學知識的深層內質,從而提升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當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大都比較隨機,而沒有審視問題之間的聯系,這樣,就讓問題之間的聯系性更弱,不利于學生的思維養(yǎng)成,層遞性問題可以引領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學會思考。
例如,在《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設計層遞性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和感悟,促使學生進行深層次的知識探究。如“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小數知識,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非常常見,我們一起來探究小數的問題:1.生活中,你看到過哪些小數?2.你知道小數代表著什么嗎?請舉例說明一下。3.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呢?比如3.1和3.4哪個大?你通過哪些元素判斷小數的大小呢?”通過這樣的問題指導,便可以使學生產生探究的興趣。而且循序漸進的問題能夠帶領學生感受到小數的性質,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感受到小數學習意義,提升數學學習的實效。
因此,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時要聯系生活實際,將生活的真實情況反映到問題情景當中,使學生能夠借助生活經驗來理解數學。設計層遞性問題,既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也能夠使其在這樣的關聯性問題中收獲課程學習的自信心。在每節(jié)課中,教師都要引領學生從啟發(fā)到探究,感受到學習數學的那種邏輯感和滿足感。
三、創(chuàng)設生活化問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實效
生活化問題,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思想養(yǎng)成,還可以凸顯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性學習地位,使學生輕松感受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實用性。當前,很多教師在教授課程的時候,都是為了教數學而教,忽視了數學的教育價值和意義,這不僅讓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發(fā)展桎梏在了課堂中,還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受到了限制。真正的數學學習應該是面向生活的教育,學生只有在生活中感受數學,才能提升對數學的感悟力,提升自主學習的欲望。生活化問題可以讓數學學習變得更加簡單,這也符合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點,能提升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設計一些生活化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層思考,如“同學們,在實際生活中,你有沒有自己去超市買過東西呢?買東西的時候,你如何結賬?我們購買的食品中價格不乏小數,那么如何計算呢?這是個實用性很強的問題,請大家認真思考,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個賬單,大家一起來算一下,看誰算得比較正確,好不好?”學生們在教師的激勵下產生了學習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生活化問題的激勵下更強了。這樣,既能夠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還讓課堂變得更有人文色彩。
生活化問題的設計,不僅能夠使課堂中充滿熟悉的生活感,還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增強課堂的容納度。教師不妨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結合課程標準與教學內容,將課堂問題的創(chuàng)設與學生關鍵問題聯系起來。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要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親切感,感受到自己在課堂中的學習主體性,教師就要設計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發(fā)展的問題,激勵每個學生在課堂中充分表現自我。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層遞性問題、生活化問題以及趣味性問題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創(chuàng)設精彩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彭愛新.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才智,2019(35).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