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
摘 要:如今的小學科學教學上,課程的實驗大多都只停留在表面上,小學生的應用能力相對較弱,導致科學知識無法有效吸收。在此,討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現(xiàn)狀的同時,探討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科學素養(yǎng);課堂教學
提升小學科學課的教學水平,是教師應著重考慮與實踐的問題。以“立德樹人”為小學科學教學核心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所以積極有效開展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是教師的重點教學目標。
一、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現(xiàn)狀
1.沒有專業(yè)的科學教師團隊
小學科學在小學的實際教學中是不被重視的,甚至被家長當成“副科”看待,在學校中,科學課也很少由專業(yè)的科學教師,甚至讓非科班教師教授科學課程,導致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2.科學課堂的輔助設備不足
科學課程是基于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的課程,所以科學教師除教導科學知識外,還需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己感受科學知識的魅力。但在有些小學中,學校對科學實驗課并沒有很多的教學輔助,也沒有相應的科學實驗室,有的科學實驗不能直觀展示出來,學生也無法將科學知識了解并滲透。
3.大班教學弊端涌現(xiàn)
現(xiàn)如今有的學校的小學班級不斷擴大,科學課程甚至需要走班制的教學方式。在學生人數(shù)眾多的情況下,有些科學實驗無法有效地實時操作。大班教學也導致教師的教學評價制度相對留于表面,只限于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但在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上卻沒有相應的評價策略,最終導致小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不斷下降。
二、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策略
1.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傳統(tǒng)教學已不再適用于現(xiàn)在的小學課堂,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重的年齡階段,所以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小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科學的海洋中,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影子的秘密”一課時,教師可以把課放在操場上,首先讓學生觀察自己影子的變化,觀察一段時間后,教師提問“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有的學生會說:“陽光照在我身上,影子就形成了?!苯處熃又釂枺骸按蠹矣^察影子隨著時間有什么變化呢?”有的學生會說:“太陽在天上的位置變了,我的影子位置也變了?!边@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回到教室,想一想同學們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影子,并讓學生在生活中自己觀察影子出現(xiàn)的情況,帶到下節(jié)課進行分享。
2.開展有趣的實踐活動
只是教導相應的科學理論知識對小學生的學習是不夠的,小學生只是站在客觀的位置上學習科學知識,導致科學知識只能“死記硬背”。教師應針對班級的特點開展有趣的科學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反客為主,激發(fā)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迎接蠶寶寶的到來”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問:“大家見過蠶嗎?”見過的同學會紛紛舉手回答,這時教師可以拿出蠶卵讓學生細心觀察,并讓學生在觀察后說出自己的結(jié)論,有的學生會說:“蠶的卵是白色的,像大米?!庇械臅f:“蠶是吃葉子長大的?!彪S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總結(jié)蠶的生長過程。隨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小組中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利用紙殼、塑料瓶、桑葉等物品給蠶寶寶建造一個“家”,并記錄蠶的成長過程。在科學實踐中,學生不只學習了科學知識,也在實踐中提升了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
3.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
現(xiàn)如今的小學課堂上,很多學校都投入了豐富的教具,讓學生在教室里可以感受不同形式的教學課程。所以教師應在教學前熟練運用現(xiàn)代化教具,讓學生在教室中也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科學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月球——地球的衛(wèi)星”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找一些關于介紹月球的視頻資料,利用現(xiàn)代化的電子教具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月球的美麗??赐暌曨l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jié)在視頻中學到的知識,也可以讓學生利用教師提前準備的大小不同的球進行演示,讓學生在展示中深化月球的知識。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想象的月球,并介紹自己畫出的月球,提升科學素養(yǎng)。
三、結(jié)語
小學的科學教師應在基于提升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前提下進行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教師應明確每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跟近目標滲透科學知識,教師在每節(jié)課中要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有效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司志云.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科學課教學策略改進[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4):185.
[2]馬燕.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策略[J].教育界,2020(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