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芳 彭虹斌
[摘? ?要]中小學教師在進行學生管理過程中,時常會因為教育懲戒方法運用不當而引發(fā)輿論熱議。中小學教師要用好教育懲戒權,需要不斷地進行對心的修煉、對腦的修煉和對手的修煉,從而實現(xiàn)用心塑造腦,以腦驅動手,達到提升教育懲戒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教育懲戒
在教育懲戒的過程中,教師運用方法不當,嚴重違背教師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操守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廣大教師唯有不斷進行自我修煉,提升教育懲戒的能力,才能做到在“不越雷池”的前提下通過教育懲戒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教師可以通過如下三重修煉,來提升自身實施教育懲戒能力。
一、第一重修煉:教師之心的修煉
中小學教師之心的修煉,即教師從理念、價值觀出發(fā),在主觀上明確自已不能做什么事,以及需要做什么事。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運用不恰當?shù)姆绞竭M行教育懲戒時,并不是不關愛學生,或對工作不負責任,而是沒有意識到表達“愛”的方式有錯誤,即教師們經(jīng)常并不清楚自己不能做什么事。因此,這就要求中小學教師要不斷加強有關教育懲戒的理念與價值觀的修煉。教師在實施教育懲戒的過程中,要秉持人道主義、正義、公平等倫理道德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懲戒倫理觀。
1.秉持人道主義精神
人道主義的基本內涵是強調人的價值,維護人的尊嚴和權利。那么在教育懲戒中如何體現(xiàn)人道主義?這就需要教師秉持一顆熱愛學生之心,承認學生的價值,積極維護學生的尊嚴和權利。熱愛學生,意味著要面向全體,無差別地關愛每一位學生。事實上,“問題學生”的本質并不壞,犯錯往往是因為其自控能力有限,所以教師不可以否定這些學生,而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承認并尊重他們的價值。同時,教師也要維護學生的尊嚴,不能剝奪學生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體罰包括兩層意思,即身體懲罰(如罰站、打手心等)和精神懲罰(如孤立、人格侮辱等)。在以往教育管理的約束下,有些教師在實施教育懲戒時,往往采取精神懲罰的方式,而其對學生所造成的傷害可能遠遠超過身體懲罰所造成的傷害。受教育權、隱私權、肖像權等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教師要把握好教育懲戒的邊界,不可隨意侵犯學生的基本權利。
2.堅守正義
正義通常是指人們按照一定的道德標準做了應該做的事。從教育懲戒的視角看,正義體現(xiàn)在教師依據(jù)校規(guī)或班規(guī),對學生的錯誤行為進行懲戒,目的是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維護課堂教學秩序,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同時培育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而不是有意針對某些學生進行報復,甚至將不良情緒發(fā)泄到學生身上。簡言之,正義體現(xiàn)在依規(guī)實施教育懲戒,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3.維護公平
公平是指處理事情不偏不倚,合情合理。從教育懲戒的視角看,公平體現(xiàn)在教師依據(jù)同樣的標準對所有學生的錯誤行為一視同仁地進行懲戒。具體來說,教師不能因犯錯學生的學習成績優(yōu)異,或者家庭背景好,抑或是班干部,而對其“從輕發(fā)落”;也不能因犯錯學生的學習成績差,甚至家庭困難,而對其冷言冷語,缺乏耐心,或者將過錯隨意推在其身上。教師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zhí)行制度沒有例外”的原則,這樣實施的教育懲戒才更有說服力和效力。
二、第二重修煉:教師之腦的修煉
中小學教師之腦的修煉,即教師要在明確哪些懲戒措施是明令禁止的前提下,不斷改進教育懲戒的方法、措施,不斷完善班級懲戒制度。其實,教師在選擇教育懲戒的方法措施時,往往由于欠缺相關的知識經(jīng)驗而不知從何處入手。為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加強對教育懲戒方法與措施的理解和經(jīng)驗積累,不斷豐富、充實大腦。這樣,教師在日常管理中就能夠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合適的教育懲戒方法與措施。
1.明晰教育懲戒措施
2019年12月,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以下簡稱新《規(guī)則》),其中明確規(guī)定了教師可以采用的教育懲戒的措施[1]。一是根據(jù)學生違紀違規(guī)行為的輕重、影響程度和學生事后的認錯態(tài)度及改錯情況,將違紀行為劃分了違紀情節(jié)較輕、違紀情節(jié)較重、違紀情節(jié)嚴重三個等次,并建議針對不同等次采取不同的教育懲戒措施。如當學生出現(xiàn)違紀情節(jié)較輕時,教師可以采取點名批評、讓學生口頭或書面檢討等措施;當學生出現(xiàn)違紀情節(jié)較重且拒絕改正錯誤的情況時,教師可以采取校內訓導等措施;當小學高年級學生或者中學生出現(xiàn)違紀情節(jié)嚴重且影響惡劣的情況時,教師可以給予停課一周、訓誡、行為干預以及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留校察看、開除學籍等教育懲戒。二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懲戒時,禁止出現(xiàn)如擊打、刺扎等直接造成學生身體痛苦的體罰行為。新《規(guī)則》為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提供了依據(jù)和指導,教師應該熟記新《規(guī)則》的內容,以做好學生管理工作。
2.完善班級學生違紀管理制度
應建立并完善班級學生違紀管理制度。例如,在班級成立學生違紀處理委員會,且配備組長1名、副組長2名、成員5名,經(jīng)由全班投票推選產生。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包括:初步判斷違紀行為的性質、違紀人員的責任劃分、違紀事件的經(jīng)過、違紀行為情節(jié)輕重以及應該采取的懲戒措施,并及時向班主任匯報;初步判斷是否可以取消改錯態(tài)度良好且處分期滿的學生所受的處分。當學生或者家長對學?;虬嗉壗o予的懲戒措施不贊同且向委員會提出申訴時,委員會應該組織聽證會,并進行辯護。完善班級學生違紀管理制度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班上學生清楚哪些行為會受到懲戒以及受何種懲戒,對全班學生起到警示作用;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共同維護良好的班級秩序與氛圍。實施此項制度,意味著教師或班主任不再是“單兵作戰(zhàn)”,這將大大提高懲戒措施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實效性。
3.家校合力共建良好教育懲戒氛圍
創(chuàng)造富有倫理意蘊的教育懲戒氛圍,需要確立家長在教育懲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當學生出現(xiàn)違紀情節(jié)較重或者影響較惡劣的行為時,教師在實施教育懲戒的前、中、后期,均要及時地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參與到教育懲戒工作中,形成家校合力,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為營造良好的教育懲戒氛圍,中小學校需要提高家長在學生教育中的參與效率,在家長自愿參與的基礎上,樹立良好的家校合作理念,尊重家長的意見,確保家校溝通渠道暢通與信息互通。可以借助網(wǎng)絡平臺,實現(xiàn)家校雙方的虛擬溝通,同時健全雙方民主協(xié)商制度,建立家長監(jiān)督機制,確保民主協(xié)商管理模式順利執(zhí)行,真正發(fā)揮教育懲戒的育人作用。
三、第三重修煉:教師之手的修煉
中小學教師之手的修煉,即教師要將教育懲戒的理念及措施轉化為實際行動。教師要以身作則,認真踐行教育懲戒的理念以及方式方法。在這一層面,教師要把握好教育懲戒的驗證性、及時性、藝術性三項原則。
1.把握好教育懲戒的驗證性原則
教育懲戒的驗證性原則是指如果有學生出現(xiàn)違紀現(xiàn)象,一定會對該學生進行相應的教育懲戒,絕不姑息。在現(xiàn)實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一部分任課教師認為管理學生是班主任的事情,只要不影響自己的正常課堂教學秩序,就可以對學生的違紀現(xiàn)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然而,不管出于何種原因,教師如果不對犯錯學生進行教育懲戒,可能就是對錯誤行為的姑息。正所謂“教不嚴,師之惰”,如果教師不對學生嚴格要求,任由學生犯錯而不管不問,也是教師放棄管理學生權利與逃避責任的一種表現(xiàn),從而導致學生再次出現(xiàn)違紀行為,甚至漠視規(guī)則的存在。
2.把握好教育懲戒的及時性原則
教育懲戒的及時性原則是指當學生出現(xiàn)違紀行為時,要及時對該學生進行教育懲戒,以免錯過最佳的教育時機。這意味著教師在面對學生的錯誤行為時,不能優(yōu)柔寡斷,而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如果在犯錯與接受教育懲戒之間存在較長的時間差,學生可能會產生“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師不在乎”的錯覺,大大降低教育效果。
3.把握好教育懲戒的藝術性原則
教育懲戒的藝術性原則是指教師在實施教育懲戒時,要恩威并施,讓犯錯學生覺得受到懲戒是令人難受的,但也是溫暖的。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教育懲戒的出發(fā)點是教師對學生的關愛。而學生如何解讀教師的懲戒行為,是解讀為關愛還是惡意傷人,是內疚地接受還是怨恨仇視,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教師平時對學生的關愛程度。這意味著教師要注重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清晰地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有了穩(wěn)定的信任和以“不管怎樣,老師都是為我好”為核心的良好預期,將有利于教師落實教育懲戒權力,增強教育懲戒的效果。當教師巧妙且“藝術性”地懲戒犯錯學生時,學生更能心甘情愿或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師的教導,自覺改正不良行為。
總之,教師要從心、腦、手三個層面不斷修煉自己。如此,教師在行使教育懲戒權的過程中,便可以合理、合法,得到學生及家長的尊重和支持,感受到教育成功帶來的喜悅。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2012/t20201228_507882.html.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