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麗
摘 要: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對知識教學尤為重視,致使學生的情感教育缺失。根據核心素養(yǎng)新理念,教師的教學不應停留在知識傳授層面,而應該深入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層面,這樣的教學才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全面發(fā)展;情感教育;核心素養(yǎng)
德育在當前小學學科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作為其典型代表的情感教育更是直接體現這一點。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拓展和延伸,要讓學生通過知識學習提升素養(yǎng)。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進行探究,將會對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產生積極作用。
一、利用語文教學進行情感教育對小學生產生的重要影響
小學生的內心對世界充滿好奇,外界環(huán)境對他們的成長產生了重要影響[1]。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極強的可塑性,好的環(huán)境可以讓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所以,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非常有必要。因此,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熏陶,讓他們建立正確的“三觀”,對學生、家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都有積極影響[2]。
二、情感教育和小學語文教學融合的主要方法
1.積極營造氛圍
情感教育可以營造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將會有更高的積極性和更強的交流與溝通的欲望[3]。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時,應該時刻保持飽滿、熱情、積極的狀態(tài),通過幽默而生動的語言為教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課堂休息間隙,教師可以找學生了解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和教師之間能夠自由、平等地溝通,能就某個問題進行充分的交流。這有利于教師教學,也有利于學生,特別是能讓學生在開放、自由的環(huán)境中學習。
再如,在討論某個問題時,教師要面向全班所有學生,讓他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來自小組和教師的關愛。教師一個人的關愛非常有限,但是如果能讓小組學生都能在相互關愛中團結,那么這樣的愛足以感動學生,讓學生的情感朝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
2.深入挖掘教材
小學語文字里行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如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英雄的崇敬之情等,教師要透過字里行間挖掘課文中的思想感情,不能停留在文字層面,而應深入到思想情感上。特別是要將挖掘文中思想情感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學會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感情,從而受到感染。
例如,《珍珠鳥》這篇文章僅從文字層面賞析,學生只知道這是一則作者與珍珠鳥相處的故事。如果教師不深入挖掘教材,學生會只停留在文字故事層面。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地引導學生深入地認識本文作者內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此,教師可以多問學生幾個“為什么”,讓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逐漸認識到本文“關愛生命、愛護大自然和善待生命”這一思想,并受其影響產生“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的認知。
3.與生活相融合
小學生當前所學的很多學科都和生活有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日常教學也要與生活相融合。在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時也不能與實際生活脫鉤,否則教育內容虛無縹緲,難以形成有效的說服力。另外,如果將生活實例與情感教育相融,會讓學生感覺到任何學習都離不開生活的現實意義。
例如,教師在講《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之前,不妨先讓學生回憶自己與父母的相處經歷,然后談一談這些經歷讓學生產生了什么想法。這時候,學生先回憶曾經的一幕幕,然后思考父母對他們的關愛,最后引入這篇課文,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之間的愛進行比較,學生意識到父愛和母愛的偉大。通過與生活相融的教學過程,學生漸漸懂得了感恩。
情感教育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不能缺失,因為情感教育對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尤為重要。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其重要性,然后結合實踐經驗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情感教育,讓學生成為品質優(yōu)秀、學業(yè)優(yōu)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淑玲,江明月.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究[J].東西南北(教育),2020(6):14.
[2]邱松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14).
[3]魏琴,斯琴明娃.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探究[J].新一代(理論版),2019(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