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祥
【內容摘要】現(xiàn)如今素質教育理念的全面滲透,為高中政治教育提供了機遇和挑戰(zhàn)。高中政治教育要求學生以綜合的角度認知世界、感知世界,思考、理解道德觀念的價值,進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積極地空間。議題式教學要求學生圍繞一組問題內容進行探究,從生活的角度思考各類時政熱點,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诖耍恼戮秃诵乃仞B(yǎng)理念下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高中政治? 議題式教學
引言
議題式教學模式即要求學生對政治議題內容進行理解與思考,分析議題在不同情境下議題的內涵,要求學生在不同的實踐情境中進行研討,總結該議題的解決措施及結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由此可見,議題式教學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內進行理解分析,思考活動的具體呈現(xiàn)方法,有利于讓學生依據(jù)活動課程進行綜合探究,并從中表達出對時政熱點的理解。
一、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政治滲透原則
議題式教學法本身具有一定探究及創(chuàng)新性質,要求學生從議題內容出發(fā),宏觀、綜合的分析出議題的理解方法,以期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辨析能力。因此,教師需篩選出適合學生接受的“議題”內容,誘導學生思考這些議題背后的政治學科元素,幫助學生判斷、總結出議題的魅力。另外,議題探究中需要學生明確各項政治理論的價值特征,在不斷認同、不斷思考、不斷理解的過程中進行深度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導性思維能力①。此外,從新課程創(chuàng)新的角度來看,該方法實踐中應注意議題難度、議題的時效性以及議題與學科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促使學生能在啟發(fā)認知、創(chuàng)新理解的過程中感知到議題的發(fā)展意義。其中,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意識,還需要學生明確自己的核心定位,及時、積極地與同學、教師進行互動,以期創(chuàng)設一個“一體化”的交流氛圍??傊?,議題式教學是基于“問題式”教學法而創(chuàng)造的課程形式,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已學習的課本理論、課外學習實踐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思維,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參與精神與價值認同情感。
二、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策略
1.從生活情境出發(fā),打造議題式探究氛圍
政治學科所闡述的理論內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包括于宗教信仰、民族團結、法律規(guī)范等內容,這些內容對學生思維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yǎng)是有利的。因此,教師需秉承平等、和諧的教學思維,帶入“做學生的導師”的思想理念,引導學生依據(jù)不同議題發(fā)揮出自己的聯(lián)想及思考,有利于深化課程內容的實踐價值。另外,問題元素創(chuàng)造與篩選中,教師也應當聯(lián)系學生個人生活、學習形式,要求學生在討論、總結的過程中形成理性思維能力。
例如在有關貨幣價格、價值理論的講解中,首先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常見的貨比形式,如人民幣、電子貨幣、外匯、美元、英鎊等元素,要求學生細致地分析出這些貨幣與人們生活的聯(lián)系②。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均提及了“虛擬貨幣”這一形式,講述了“支付寶、微信支付就是常用虛擬貨幣的一種,而這種貨幣與紙質貨幣有著等價的關系?!贝藭r,教師可繼續(xù)提出“如果沒有貨幣,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這時,學生們根據(jù)這一議題內容進行了深度的思考,從不同學科的角度進行了辯證。學生A提出“如果我們生活中沒有貨幣時,很可能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無法正常交易的情況。但是,這一情況也與等價交換不同,原因是各種物品都無法發(fā)揮出自己的價值。比如農民種植的青菜無法售賣、食品加工缺少關鍵技術等?!睂W生B則理性的做出了假設“如果世界上所有紙質貨幣都消失了,那么人們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一個等同于貨幣的交換物品,如金銀首飾、珍珠項鏈等?!睂W生C則想到了化學中的質量守恒定律,提出“不論人們的交易形式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但最終的交易方法還是一種物品與另一種物品的交換過程,這就好比化學反應,反應前和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是不變的?!蓖ㄟ^學生們的討論,教師可對本議題內容進行總結,要求學生觀看本課的PPT內容,促使學生宏觀了解中國人民銀行、商業(yè)銀行、外匯貨幣等元素內容,有利于讓學生根據(jù)這些內容進行評價、總結,進而明白貨幣的本質含義。總之,教師應創(chuàng)造與學生相關的議題內容,要求學生自主對這些議題內容進行假設,思考與評價這些元素與政治學科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理性的思考出政治學科的發(fā)展意義。另外,教師也應當設立有效的情境融入措施,帶領學生進入至學習氛圍當中,給予學生綜合性評價,要求學生根據(jù)評價就內容進行對比與判斷,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精神。其中,教師可總結“貨幣的價格可直接反映它的價值,而當貨幣的價格發(fā)生變化時,那么它的價值也會隨之變化,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辣椒,超市內價格是9.5元一斤;如果當辣椒的就產量增加時,超市內辣椒的價格必定會低于9.5元,那么此時辣椒的價值也就降低了?!痹诮處煹闹笇拢軒椭鷮W生從貨幣本身了解到它的價值及意義,也能加深學生對本課知識點的理解。
2.營造虛擬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精神
營造出模擬化情境,讓學生站在高中生的角度思考這一問題,同時依據(jù)這一問題進行議題式教學,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可設立虛擬社會空間、時政空間等形式,讓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思考課本中理論的運用措施,思考是否在過程中遺漏的哪些問題或哪些部分有思維不清晰的現(xiàn)象③。同時,教師可運用線上視頻、VR技術創(chuàng)造虛擬空間,指導學生親臨至這些空間中思考這些元素。例如老人摔倒、亂丟垃圾等實際案例,能促使學生根據(jù)問題進行啟發(fā)式學習與理解。
例如在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學中,教師可利用信息化技術展示現(xiàn)有的價值觀,如霸權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的負面影響,以相關社會熱點作為話題,提出“老人扶不扶是我們比較關注的一類事件,原因是扶了可能會出現(xiàn)老年人碰瓷、訛詐的現(xiàn)象,比如2019年9月某高校大三學生扶起老太太后并將老人送到醫(yī)院后,老人卻指認是該學生撞倒的,最后警方認定女學生應承擔主要責任。但是,不扶不利于文明社會的構建,例如88歲老人摔倒后無人關注,最后老人窒息死亡,請問那么應當如何正確處理這一現(xiàn)象?”在這一問題的探究中,學生需要從正、反面兩方面因素進行實踐探究。此時,學生收集了大量互聯(lián)網(wǎng)中的真實實例,羅列出了有關本論題的案例,即“2018年11月,蔡女士扶起老人后將其送至醫(yī)院并墊付1000元后,9日后老人死亡,老人家屬要求蔡女士賠償24萬元,最后法院判決蔡女士不需要賠付這些巨額?!备鶕?jù)這一案例,學生自然想到關于本案的社會性難題,原因是當個人的利益受損后,人們大多數(shù)都以保證自己的利益為目的,這也導致了此類問題頻發(fā)的原因④。學生C則提出“我認為老人的死亡與蔡女士無直接關系,原因是老人摔倒的原因是過馬路不小心,還有就是為了躲避汽車而導致的,而蔡女士在本案中僅起到了幫助老年人的作用,且她還墊付了1000元,可見她是有責任心的人;但是老人家屬就認為蔡女士是導致老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所以有了這一不良現(xiàn)象。所以我認為蔡女士在這起案件中做的是對的。”學生D則模擬了老人家屬的想法“既然老人的死亡與你有間接關系,為什么不應當為你的所作所為買單?”在學生們的交流于討論中,學生們深入對本案進行思考,同時站在老人、蔡女士、社會公正的角度想象了這一問題。最后總結出“扶老人是社會公德問題,我們高中生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應具有崇高的理想。但是,做好事過程中也應注意自己的利益,如在過程中使用手機錄像、圖片拍攝等方法,全過程展示這一行為,保證自己的利益不會受到侵害。”最后,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要求學生站在公民的角度思考不同社會熱點問題,同時在網(wǎng)絡中提出自己的參與感想,幫助學生在形成法治意識的過程中,遵從、掌握相關法律義務和權利。通過培養(yǎng)養(yǎng)成依法辦事、依法維權、履行法定義務的習慣,促使學生利用法律思想思考與法律相關的平等要求,有利于讓學生利用生活實例進行感受與啟發(fā),進而提升自己對“法治”的認知度。
3.從社會發(fā)展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
政治核心素養(yǎng)還要求學生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故教師應在課程中滲透各類法律觀念,讓學生在自主判斷的過程中形成法律意識思想,這對于學生的個性成長有著積極地作用。因此,教師可在課堂中融入具有發(fā)展思想的社會案例,引導學生從法律的角度進行剖析與解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探究能力。
例如教師可提出有關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要求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我國的發(fā)展、地位以及影響價值。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向學生展示出關聯(lián)性市政案例,要求學生利用法律思考不同議題內容的影響價值。其中,教師可提出“在《民法典》中,有哪些與公民權利相關的內容?你怎樣看待這些問題?”通過要求學生觀看法律條約內容,同時思考這些內容與所學政治理論之間的關系,激勵學生在實理解、分析中進行問題總結,幫助學生形成自主探究意識。其中,學生們可在課堂中說出自己對新民法內容的見解,同時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根本原則,有利于讓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⑤。當學生遇到探究性問題時,教師也應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凸顯出各學生的優(yōu)勢。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yǎng)在高中政治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采用議題式教學法進行理論滲透,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不同議題內容、問題的理解,并從中總結出問題答案,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思考與探究。另外,教師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引導學生在探究某一情境內容的過程中說出自己的理解,在交互討論、總結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yǎng)。
【注釋】
① 余廣文. 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實踐探索[J]. 新課程研究(上旬),2019(09):7-9.
② 陳良堅. 基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議題式教學[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05(04):70-71.
③ 陳梅芳. 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初探[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9(8):03-03.
④ 楊映.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模式設計應用思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J]. 高考,2019(12):6-6.
⑤ 王峰. 基于生活的議題式教學策略探微——以高中思政課“市場配置資源”一課為例[J]. 中國德育,2020(05):30-34.
(作者單位:甘肅省秦安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