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曼
摘? 要:基于大班幼兒特征,從貼近幼兒生活的民間工藝美術入手,結合集體活動、區(qū)域活動和家庭活動,設計三個維度的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按照設方案、訂規(guī)則、玩中做、展中評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活動的實施,在觀察、動手、表現、展示中提高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激發(fā)熱愛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關鍵詞:大班幼兒;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民間工藝美術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6-0046-02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Folk Arts and Crafts and Art Courses in the Field of Big Class Art
LIU Man? (Shapu Road Kindergarten in Baoshan District,Shanghai,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in large classes,starting with folk arts and crafts close to the lives of children,combining group activities,regional activities and family activities,design three-dimensional artistic creation activities,according to the design plan,set rules,do in play,and evaluate in exhibition. The link carries 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tivities to improve artistic creation ability in observation,hands-on,performance,and display,and stimulate the emotion of loving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Keywords】Big class children;Artistic creative ability;Folk arts and crafts activitiess
在幼兒眼里,萬物都是具象的、有趣的、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就是幼兒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是表達對世界的認識的另一種“語言”。畢加索就說過“每個兒童都是藝術家”。幼兒美術課程的有效開展能促進幼兒藝術潛能的開發(fā)和美學素養(yǎng)的提升,是培養(yǎng)幼兒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的有效載體。
現如今,我們看到幼兒美術教育的大環(huán)境很多趨勢功利和形式化,幼兒園及家長片面追求繪畫技能的提升和獲獎的浮華,導致教育的好壞標準片面地停留在發(fā)表或者評比活動中獲得獎項;眾多培訓班級迎合美術學院的招生。幼兒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提升方式停留在賞析、模仿、家長代勞的基礎形式上,以為美術教育、創(chuàng)作能力提升就是畫畫,缺少與生活實踐活動結合,欠缺多元化的評價,缺少靈活的個性化方式激發(fā)和強化幼兒的創(chuàng)作潛能,不夠遵循幼兒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也讓大眾對美術教育認知存在狹隘和誤解。幼兒的美術教育不應該是簡單地提高繪畫技巧,而是需要與生活實踐活動結合、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給予幼兒感悟,需要立體主題的環(huán)境給予幼兒進行體驗,需要豐富的多元的工藝美術作品作為教學資源,需要靈活的個性化方式激發(fā)和強化幼兒的創(chuàng)作潛能,但因為教師的美術功底不足、開發(fā)的教學資源單薄等等因素,幼兒對生活中事物的感受與欣賞能力積累薄弱,進而也限制了幼兒美術的表現力和創(chuàng)作力。
我們的民間工藝美術資源豐富多彩,皮影、剪紙、泥人、糖人、燈籠、扇子、扎染等民間美術工藝作品對幼兒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以民間工藝美術為載體,立足大班幼兒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關鍵期,挖掘民間資源,整合美術活動,構建適合大班幼兒發(fā)展需要的民間工藝美術活動主題,設計有效的實施策略,讓幼兒美術教育更科學,幼兒創(chuàng)作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1.與大班主題活動的融合
民間工藝美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具有生活性、趣味性、文化性、審美性,對幼兒十分有吸引力。充分利用民間工藝美術的資源,篩選具有生活性、主體性、操作性和趣味性的活動,融入大班主題,豐富大班主題活動內容,引導大班幼兒在藝術創(chuàng)作方法上創(chuàng)新、能力上大膽、興趣上濃厚、情感上豐富……從而獲得對藝術的觀察、思考、記憶、分析、聯想和創(chuàng)造,即獲得藝術的創(chuàng)作能力。
(1)基于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是大班幼兒在幼兒園的一種學習形式,在一個開放性教學環(huán)境內,以某個民間工藝美術為主題,引導幼兒發(fā)現、探討、表達、解決、展示等活動。采用多媒體進行直觀展示,實物資源進行感知,簡單操作進行分人分組實踐體驗。如根據大班主題活動《我自己》的核心經驗,我們選取了適宜的民間工藝美術內容,“泥娃娃”“有趣的剪影”“好朋友”等,以賞析、仿制、彩繪創(chuàng)作等不同形式融入主題。在《我是中國人》的主題中,能融合的內容就更多了,欣賞“皮影藝術”“雕刻藝術”、自制彩色“絲綢”、創(chuàng)作“京劇臉譜”……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不僅讓幼兒充分感受了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的博大精深,滿足了幼兒自己創(chuàng)作的興趣,同時也激發(fā)了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2)基于個別化活動
將民間工藝美術融入個別化活動,以幼兒興趣需要為依據,以民間工藝美術為途徑,通過搜集、擺放、創(chuàng)作、展示過程呈現的一個集生活與藝術于一體的活動。在個別化活動中,教師的工作重點放置在材料的收集、選取、工藝制作的簡單步驟圖設計、觀察活動中幼兒創(chuàng)作表現以及活動后材料的增減、補充。如在《我們的城市》主題背景下,幼兒對城市生活的過去和現在的不同產生了興趣:在過去,買菜用籃子?;@子是什么樣的?大多數幼兒沒見過,我們就通過收集實物、圖片布置活動區(qū),設計投放簡單的步驟圖、材料,讓幼兒親手試一試,做一做?,F在,我們倡導環(huán)保,買菜用環(huán)保購物袋,我們鼓勵幼兒去創(chuàng)作表現。個別化活動顯示創(chuàng)作活動的生活性,方便幼兒積累更多的創(chuàng)作經驗,發(fā)揮民間工藝美術活動的真正價值。
(3)基于家庭活動
有效地將幼兒園教育與家庭緊密結合,往往事半功倍。幼兒園主導的基于家庭的親子活動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實施途徑。設計基于家庭活動的主題,要遵循適宜性原則,豐富活動的種類適合并吸引幼兒,如在《有用的植物》主題背景下,開展親子互動“花中四君子”。我們重視活動中家長的參與性,指導家長擺正角色,做好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幫助幼兒通過各種途徑認識和了解梅蘭竹菊,并親子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活動后,幼兒帶來的作品表現手法豐富多彩:有吹畫的梅花、有印畫的竹子、有布貼的菊花、有水墨的蘭花等。幼兒還生生互動,分享了各自了解到的梅蘭竹菊之所以被稱為“花中四君子”的各種知識。重視家長的參與性原則,如《我的成長》主題中,開展布貼畫《全家?!?,主題《正月里》中開展制作燈籠等親子活動,都需要家長的指導與參與。家長幫助準備各種材料與色彩的布料提供給幼兒使用。準備制作燈籠用的各類材料,并幫助幼兒共同搭建燈籠的框架等?;诩彝ビH子活動的民間工藝美術具備靈活性、可操作性和延伸性等特征,有利于激發(fā)家長和幼兒的參與興趣和表現欲。
2.實施“四步驟”策略
實踐探索中遵循適宜性、游戲性、整合性、全面性原則,突破傳統(tǒng)幼兒游戲的弊端,設計針對幼兒特征、符合幼兒需要、激發(fā)幼兒興趣的活動方案,將內容、活動、環(huán)境整合,集體、小組、家庭整合,開展恰好的、適當的活動過程,整個環(huán)節(jié)按照設方案—訂規(guī)則—玩中做—展中評四個步驟循環(huán)遞進實施,促進大班幼兒身心、素質、心理、能力全面發(fā)展。
(1)設方案
制訂方案是實施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包括活動主題、活動目標、活動前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延伸、活動反饋等環(huán)節(jié)。遵循幼兒感受和操作的合理性,注重情境性和游戲化堅持以幼兒為活動的主體,利用幼兒日常生活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構成學習框架,通過教師引導、同伴互助、自主探索、親子互動構建學習模式。如在《傳統(tǒng)工藝編織》游戲活動中,設置區(qū)域目標;目標確立后第二步是材料的投放。包括各色中國結的繩子、麥稈、各類大小的珠子,剪刀、雙面膠等各類基本材料;最關鍵的一步,設定游戲步驟:包括教師張貼編織示意圖、幼兒學習根據示意圖進行聯系編織簡單作品,用輔助材料美化自己的作品,最后幼兒將作品展示在商品區(qū)中,開展買賣游戲。
(2)制規(guī)則
規(guī)則源于目標的確定。欣賞類工藝美術活動目標定位在了解工藝美術作品的起源、發(fā)展,所表達的故事、意愿、用途等,知道有該項藝術品存在;仿制類定位在幼兒自主學習某些簡單制作方法,在自主與合作中體驗參與的快樂;創(chuàng)作類目標定位在幼兒初步嘗試創(chuàng)自己獨特的藝術作品。
規(guī)則側重習慣的養(yǎng)成。創(chuàng)作活動中幼兒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提前準備、東西放回原地、產生的垃圾能放在紙簍里、主動收拾操作工具等。這些規(guī)則都需要在正式活動前進行強調和示范。
(3)玩中做
根據不同主題,引導幼兒參加體驗、感受、制作、練習、模仿、創(chuàng)造等具體操作型活動,給予幼兒機會參與創(chuàng)作過程,教師用對話、觀察、故事引導、鼓勵等手段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從而發(fā)展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手部的靈巧動作、大腦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的溝通能力。教師是以一個觀察者、傾聽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參與。
例如:循序漸進地練習剪直線、弧線甚至更復雜的剪法;手把手教幼兒編織方法,根據孩子的操作能力從簡單的蝴蝶結、編麻花,逐漸過渡到復雜的編織方法;在泥塑中,引導孩子以拍、壓、搓等形式為主,根據孩子的能力水平進行引導;和孩子一起制作裝飾物,布置環(huán)境……總而言之,活動的操作性越強,幼兒實踐性也越強。
(4)展中評
羅曼羅蘭提醒:“藝術的意義在于顯示人的情感、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基于民間工藝美術活動的幼兒創(chuàng)作活動的評價,不僅評價作品,更要評價幼兒內心感受;不僅評價結果,更要評價過程表現;不僅評價個體,更要評價合作。種種方面都需要教師通過觀察、對比、反思,對所開展的活動進行一個綜合性的評價。
通過作品展示、過程展示、個體展示、團隊展示等,對幼兒的觀察、思考、記憶、表達、分析、聯想、動手和創(chuàng)造進行幾個維度的評價;也可以從創(chuàng)作能力、創(chuàng)作專注度、創(chuàng)作持續(xù)時間、創(chuàng)作的情緒態(tài)度四個維度進行評價;還可以從參與態(tài)度、互動情況、創(chuàng)作情況、常規(guī)情況、作品等維度評價。
評價的主體除了教師,還有幼兒和同伴。引導幼兒對自己的作品和自己的狀態(tài)感受進行評價,學會自我激勵,重視自己、欣賞自己;同伴評價:在賞析同伴作品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該努力的方向,懂得欣賞別人的作品。自評和互評都能讓幼兒感受創(chuàng)作藝術帶來的自我滿足感和強烈的自信心,繼而產生創(chuàng)作藝術的興趣和動機。
3.課程融合有成效
選擇有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融入大班美術課程,挖掘民間工藝美術的潛在價值,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形成豐富的教育教學內容。利用幼兒的生活經驗開展創(chuàng)作活動,培養(yǎng)幼兒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通過課程的開展實施,在民間工藝美術活動中幼兒創(chuàng)作能力得到良性發(fā)展,課程開展前后幼兒的觀察力、思考能力整體水平有所進步,超過87%的幼兒能夠細致觀察、思考問題,聯想和創(chuàng)造力比課程開展前有了明顯進步,促進幼兒藝術創(chuàng)作的良性發(fā)展。
選擇本土有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為切入點,挖掘幼兒生活環(huán)境中的資源。培養(yǎng)幼兒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的同時激發(fā)幼兒的民族意識和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情感,促進本土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
教師對教學活動的開發(fā)、設計能力有了顯著提高。特別是對民間工藝美術新課程題材的開發(fā),拓寬了教師對教學活動開發(fā)、教學方案的撰寫、教學評價的設計,使教師對幼兒的教育教學能力顯著提高。
努力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資源,促進幼兒民間工藝美術教育的深化、完善。希望幼兒在以民間工藝美術活動為載體的創(chuàng)作活動中,打好人生的基石。讓源于生活的民間工藝美術真正能讓幼兒獲得感受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張琳.鑒賞與表現相結合的幼兒美術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