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萍
摘要:文中以小學數(shù)學“圓柱表面積”在“雙減”政策下課上如何進行教學設計,課下如何設計生動有趣的作業(yè)為分析對象,以學生邏輯思維的走向和規(guī)律為依據(jù),逐步探討小學“圓柱表面積”教學中六步教學模式的應用方式和可行性。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圓柱的表面積;六步教學模式
一、按需創(chuàng)設情境,精準提出問題引導
學生在接觸“圓柱的表面積”這堂課知識點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對圓柱體的物品已經(jīng)有一定的認知,教師可以此為依據(jù),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但,數(shù)學作為抽象性、原理型學科,學生只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更為嫻熟的駕馭“圓柱的表面積”計量的知識點。所以,教師在上課初始階段的教學情境設計側重點應該放在為什么要計算圓柱表面積方面,而不是如何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如此,教學情境可設定為:體育館的游泳池要重新鋪磚,需要從節(jié)約成本的角度預先計量鋪多少磚。
第一步:認知圓柱形
教師給出游泳池的造型圖,讓學生觀察造型圖的特點,經(jīng)過學生討論,得到游泳池是一個圓柱形的結論。這個環(huán)節(jié),老師用實景圖展示的方式,來幫學生詳細了解和認知“何為圓柱”“圓柱有哪些特征”“圓柱造型的優(yōu)勢有哪些”;
第二步:認知圓柱表面積
教師提出研究核心:什么是圓柱的表面積?為什么要求圓柱的表面積而不是其他?關于圓柱的表面積,你有哪些疑問?
二、思考探索問題,小組交流互助合作
學生思維的內(nèi)化和重構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的設問、探索、自我解釋、推翻、實踐探索、確定或者推翻。由于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思考能力等相對有限,僅依靠其自己思考,其思考的結果只會偏于淺表層,很難自行、比較深入的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積”的原理與本質。所以,教師可讓學生先自行思考并實踐,如果學生自行思考的結果不符合教師預期,那么可進入小組談論階段。
所以,在第三步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可讓學生帶著第二步的問題,通過閱讀和教師所提示的實踐方式探索答案。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內(nèi)容,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能準確的找到,“圓柱的側面積就是圓柱表面積”“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式是底面周長乘以高”的結論。
那么,在第四步的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就可以引入“為什么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式是底面周長乘以高”“游泳池所需要的瓷磚如何計算”這兩個為作為學生小組探討、分析、匯報結論和實踐操作確認的核心主題。圖中的游泳池學生很難觸摸到,但是學生可以使用手邊的白紙制作一個游泳池模型來觀察、分析。
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小組合作研究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原來圈住兩個圓底的那個矩形/正方形就是圓柱的側面積,在探索中,他們能得到圓柱的側面積是底面周長乘高的結論,然后他們會驚喜的發(fā)現(xiàn),底面積乘高,也可以換算成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即長乘寬。如此,新的知識就可被轉化成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難度就自然會降低。在使用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計量方式轉化圓柱表面積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伊始階段提出的問題“為什么要求圓柱的表面積而不是其他”“圓柱造型優(yōu)勢有哪些”就迎刃而解了。
三、當堂檢測評估,實踐訓練拓展延伸知識
第五步,是小組探究和匯報成果。第五步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思維發(fā)展趨向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在學生小組討論階段,要運用好學生自評、他評的工具。如某個小組學生課堂成果展示時,其他小組的同學就可以對其提出質疑讓其詮釋,或者為其補充,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學生相互之間分享思路、研究經(jīng)驗和技巧等。在學生小組探討完成之后,教師可使用當堂測試的方式抽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比如設計幾道可舉一反三知識的問題,讓學生嘗試思考并解答。比如:(1)一個圓柱水桶,高4分米,底面周長36.78分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2)工廠要做40節(jié)煙囪,每節(jié)的底面直徑是15cm,長1m,求解工廠本次需要多少鐵皮?(3)底面積是175平方厘米的圓柱,將其切成兩段,切完后,它的面積相比較沒切之前增加了多少?(4)側面積是76.3dm2的圓柱,如果它的高是5dm,圓柱的底面積應該是多少?
第六步,結合生活場景拓展知識。第五步所考察的以上四個問題考察的是“圓柱表面積”的不同方面的知識,尤其是(3)和(2)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更容易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在課上練習后,作為知識拓展的實踐嘗試,教師還可為學生留下一些探究型的活動任務,如,算一算可口可樂(罐裝)的表面積等。這類的教學任務非常適合學生自主探究“圓柱表面積”知識如何實踐運用,既利于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又便于教師實踐“雙減”政策對作業(yè)設計的要求。
總之,在小學“圓柱表面積”教學中,教師要遵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按照學生知識內(nèi)化、識記、應用需求,按照六步教學引導模式,循循善誘學生,既讓學生能在學習中知其然,又通過學生自主思考、小組討論、實踐探索等方式,使其更為深入的知其所以然。這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提質增效的有效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徐藝.小學數(shù)學生活化教學探究——以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圓柱表面積的計算”為例[J].學園,2021,14(21):33-35.
[2]常秀萍.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 培養(yǎng)空間觀念——以“圓柱的表面積”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1(11):72-73.
[3]劉玲.抓住不變性思想 以核心問題驅動——“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與說明[J].小學數(shù)學教師,2020(1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