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會
摘 要:自實施教育體制改革以來,德育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在小學教學中,結合科目特點滲透德育,有利于推動德育的發(fā)展。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點科目,滲透德育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學要結合德育滲透的必要性,研究滲透德育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教育方法
育人先育德,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主動融入德育,進一步增強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結合現(xiàn)今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一些語文教師并不注重德育教育工作,導致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脫離了小學生的實際,而且在課堂活動中通常并未全面、有效地滲透德育,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并未得到明顯地提升,因此需要教師意識到滲透德育的重要價值,逐步界定具體、有效的滲透路徑,由此能夠達到立智立德的目的。
一、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價值
(一)增強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記憶力,求知欲在快速形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這一階段學生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會產(chǎn)生持久作用。對于小學語文滲透德育工作而言,必然能夠逐步增強小學生的思想品質,促使其身心健康得以發(fā)展,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三觀。
并且基于加強深化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最新《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語文課程要使學生提升核心素養(yǎng),提高品德修養(yǎng),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此外,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點,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重點科目,具有“學做人,學知識”的條件。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多樣化,許多內容具有較強的思想教育功能,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而且在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下,能夠促進德育和智育的全面發(fā)展,可以促使素質教育全面落實。
(二)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的持續(xù)性發(fā)展,愈來愈多的學生都產(chǎn)生了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方面的不良思想,此與社會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有著明顯的落差。所以,唯有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與引導,方可確保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真正地建設社會主義發(fā)揮應用的作用,為促進社會與國家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等奠定穩(wěn)固基礎。
(三)促進學生的個體化發(fā)展
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由于年齡偏小,身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會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思想觀念,這就是所謂的豐富多樣的道德觀。所以,只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步滲透德育教育,方可引導小學生獲得正確的道德觀,并迎合時代的發(fā)展要求,鼓勵小學生能夠調整好心態(tài),促使其個體化的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途徑
(一)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具有德育價值,教師要注重挖掘,這是滲透德育的有效途徑。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考慮如何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傳授,還要在知識傳授中注重發(fā)掘教材中內含的德育素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有方法、有措施地將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古代詩詞教學也是一個很好的滲透德育的途徑,通過對詩人及詩歌創(chuàng)作的了解以及指導古詩詞的朗讀到學生朗朗上口的背誦,對學生鑒賞古代文化和了解古代歷史、文學常識都有積極作用。特別是一些古詩詞中的一些經(jīng)典句子,例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等,都在引導著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力爭能夠成為一名高雅、自信、勤奮、努力的人。比如對于《別董大》的教學,教師不僅要讓小學生深入體會詩歌內容,還要向小學生講解詩中包含的友好待人,培養(yǎng)小學生助人為樂的良好品德。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講解詩中包含的親情,學生理解作者由于異地不能與親人團聚共同插茱萸存在的失落心情,由此對詩中內容加以拓展,讓學生理解親情的可貴,讓小學生形成關愛長輩,尊重父母的意識。
(二)結合教學內容滲透德育
教師要結合課文主題,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實現(xiàn)立德樹人。教師要教學中要有意識強化語文教學與德育的融合,在具體的實施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銜接,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興趣,來提高學生對德育的認知。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師生合作的方式強化學生對品德感知,教師要發(fā)揮指導作用,借助高效的聯(lián)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實現(xiàn)語文教學與德育的共同作用。比如對于《司馬光》的教學,教師要注意滲透路徑的設計,引導學生首先誦讀全本,了解整個故事的背景,并和學生進行互動與溝通:“你認為當時是怎樣的場景?”,讓學生結合故事情節(jié)展開想象,對將要發(fā)生的事件加以推測,然后向學生提問:“如果你遇到此類事件,看到小朋友遇到困難,應該如何做呢?”教師通過引導能夠使學生逐漸沉浸在教師預設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在思考中可以理解樂于助人的重要性,學生可以受到教育。另外,也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例如,勞動節(jié)、清明節(jié)等節(jié)日中,教師安排學生在校園里植樹、到烈士陵園掃墓等,這不但能夠增強學生愛勞動的意識,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為學生成為一個有品質、有理想、有抱負的三好青年做鋪墊。
(三)借助示范性滲透德育
若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步增強德育教育質量,那么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將教學與德育教育實現(xiàn)深度融合,為了保證目標的實現(xiàn),德育要基于“品德”這一基本內涵,注重發(fā)揮示范性的作用,在教學中強化“品德”的塑造,并將“品德”貫穿于教學中。比如針對課文《誠實和信任》的教學,教師需要結合德育滲透的手段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再現(xiàn)課文中的情景,讓學生借助親身體會理解誠實與信任,讓學生意識到誠實與信任的重要性。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以身示范,時刻留意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確保儀表端正、舉止文明等,這能夠利用個人示范等教學手段在學生中間發(fā)揮一定的帶頭效應,由此對學生的良好情操的形成進行積極地熏陶,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的正確觀與價值觀,并從小形成良好的品質,由此能夠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結束語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一定要真正地意識到德育滲透的重要意識,積極采取措施,主動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促使德育教育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相結合,基于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能夠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并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高述佳.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實踐途徑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5).
[2]高艷平.淺談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方法與實踐途徑[J].讀與寫(教師),2018(2)
[3]梁玉娟.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中外交流,2017(4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