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潔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學工作開展時,為提高學生對生物概念的學習效果,教師可巧用語文教學手法,輔助促進學生對概念的學習掌握。如巧用文字口訣、巧用詩歌諺語、巧用寫作手法等,為學生建構高效生物學習模式,夯實生物基礎知識。本文就巧用語文手法,促進初中生物概念教學質量提升路徑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初中生物;概念教學;語文手法;跨學科
鑒于初中生物教學內容涉及部分抽象概念,給學生的生物學習造成一定影響。為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嘗試語文教學手法的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生物課程相關概念學習的質量。
一、巧用文字口訣,輔助學生記憶生物概念
筆者認為初中生物教學時,為提高學生生物概念的學習效果,教師可合理應用語文教學手法,促進學生進行生物內容學習,如教師編寫朗朗上口的文字口訣,輔助學生對生物概念理解,進而全面深入記憶掌握相關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生物綜合的學習效果。
抽象邏輯知識對應的概念,可輔助人們對自然現(xiàn)象進行解釋,增加人們對自然世界的理解認知。學生生命成長過程中,通過對不同學科知識概念的學習,可不斷開拓學生的思維視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初中生物教學工作開展時,應當主動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避免傳統(tǒng)應試教育模式對教育工作產(chǎn)生禁錮,影響到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此,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應適當增加生物概念教學的探究,引導學生對生物概念進行學習掌握,有效夯實學生生物基礎知識,為學生生物學習鋪墊基礎。為達到預期課程教學目標,教師可合理應用語文教學手法對生物概念進行合理轉化處理,進而有效降低生物概念學習難度,很好激發(fā)學生生物的興趣,調動學生生物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使得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挖掘學生學習潛能,實現(xiàn)預期課程教學目標。筆者認為教師巧用口訣開展生物課程概念教學時,應當保證教學方案符合學生思維認知的一般規(guī)律,可促進學生對生物概念的學習掌握,輔助學生在生物基礎知識學習過程中,逐漸建構生物知識框架,為學生今后的生物課程學習夯實基石。
例如,教師在蘇科版初中生物“心臟”相關內容教學時,為保證學生對相關概念的學習理解效果,教師可圍繞相關教材內容,為學生編寫對應的生物文字口訣,便于學生進行快速記憶掌握。如在“心臟”的教學時,教師編寫如下的文字口訣:上房下室有四竅,房連靜脈室連動,左右不通上下通,動脈血,左室離,換物質。學生通過對文字口訣的朗誦,可加深記憶效果,避免學生出現(xiàn)知識點遺忘的問題,減輕學生記憶的負擔。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更好地理解心臟的結構及其在血液循環(huán)中的重要作用。
二、巧用詩歌諺語,促進學生理解生物概念
為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量,教師巧用詩歌諺語,促進學生對生物概念進行理解記憶。因為,詩歌諺語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因子,且與科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為此,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學工作開展時,教師圍繞學生的生物學習實際情況,為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通過耳熟能詳?shù)脑姼柚V語進行教學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促進學生對生物概念的掌握。
例如,在進行“食物鏈”相關內容教學時,為引導學生正確認知食物鏈的概念,教師可指導學生對相關詩歌諺語進行思考:“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通過耳熟能詳?shù)闹V語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發(fā)散,促進學生對食物鏈相關概念的理解,鞏固學生對相關生物知識的掌握,提升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效率。
在“生物與環(huán)境”相關章節(jié)教學階段,為達到預想教學效果,教師需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通過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可知,該板塊的生物概念復雜抽象,需基于大量生活實例進行推理總結,才可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果。由于初中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生物現(xiàn)象理解存在局限。生物教師進行生物概念教學時,若只采取教學PPT演示的教學方式,無法很好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生物學習效果。為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教師可合理應用語文教學手法,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完成對生物知識的模型建構,提高學生生物課程的綜合學習實力。
如教師引導學生對古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進行賞析思考,并根據(jù)學生對古詩的想象和理解,延伸出對應的生物課程概念,引導學生思考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促進學生對相關生物知識進行理解;如課堂展示“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古詩的學習賞析,促進學生對生物概念進行學習理解。在這樣的生物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發(fā)揮出了重要作用。因此可充分調動學生的跨學科學習主觀能動性,來促進學生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三、巧用寫作手法,引導學生建構生物概念
在初中階段開展生物學科教學時,鑒于生物概念抽象、概括、簡明等特征,教師開展實際教學工作時,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建構生活概念模型,提高學生生物課程學習質量與效果。如生物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微觀世界的信息元素,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難度。在解決學生實際學習問題時,教師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模型展示,調動學
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后采取語文寫作手法,對抽象復雜的生物內容進行合理轉化,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幫助學生可由易到難的逐漸理解,夯實學生生物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生物科學精神與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進行蘇科版初中生物“植物體的組成”相關內容的教學時,為引導學生對植物的根、葉、莖、果實、花、種子等器官進行認知,并對植物葉的保護組織、薄壁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等內容理解學習,教師可利用水培植物,引導學生進行直觀的觀察分析,掌握植物的組成,理解相關生物概念。在引導學生對葉片的組織進行學習時,由于微觀結構不易理解,教師可利用多媒體進行動畫演示。同時,教師對葉片組織進行語文比喻處理,引導學生回憶“漢堡”中不同層次的食物材料,并將“漢堡”各層食物材料與葉片的相關組織進行逐一對應,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與生活閱歷。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對所觀測的微觀葉片結構進行說明文式的寫作練習,這樣能很好地反饋出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情況。
四、結束語
綜上,文中對巧用語文教學手法,促進初中生物概念教學質量提升策略進行了分析探討。筆者通過多個教育視域進行論述,旨在說明語文教學手法,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可行性與合理性。未來,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學工作開展時,為不斷提高學生生物學習實力與核心素養(yǎng),教師需探索新的跨學科教育路徑,增強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度,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學生生物綜合學習實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孫麗麗.關于初中生物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及策略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8(09):56-57.
[2]邱德豐.初中生物教學之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華夏教師,2016(08):28-29.
[3]李愛民.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初探[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1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