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個性化寫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必須關注學生的個性思維發(fā)展,給學生提供寬松自由的寫作環(huán)境,讓學生在書寫自我的生活、抒發(fā)自我情感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作文個性與風格,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本文對作文教學中的個性化訓練方法進行了較為具體的探討。
關鍵詞 作文教學;個性化;思維訓練
作文是學生思維的表現(xiàn),作文個性化呈現(xiàn)出來的就是學生思維的個性化,它是指學生作文的思想與見解都是獨到的。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進行表達,這才是教師應該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也是新課改的現(xiàn)實訴求。
一、聯(lián)系課本,進行個性化思維訓練
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感悟,形成和積累寫作資源。因此,在閱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感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調(diào)動課本中的資源,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寫作,將閱讀和寫作整合起來,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在閱讀的基礎上訓練學生寫作的個性化思維,可以讓學生進行課文的擴寫、補寫等訓練。
擴寫就是在文章中已經(jīng)給出但是還沒有拓展的語句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寫出與原文傳達的意思相關但又不重復的段落或文章。應該注意的是,寫出的文字與原文的立意應該是一致的。
補寫就是在整體感知文章的前提下,對文章中沒有提到但是情節(jié)推理會用到的內(nèi)容進行補白。補寫不能借用原文中的語句,也不能借助原先文章中的資料,但是要保證寫出的內(nèi)容要有合理性。
改寫是針對原先文章的體裁、結構、敘述人稱等方面進行改動,寫出與原先的文章內(nèi)容相似但是表達形式又不同的新文章。學生可以站在不同的敘述角度對素材進行更換調(diào)整。比如,學生可以對課本中的詩歌和散文等作品進行改寫。
續(xù)接寫是指將文章中的情節(jié)向前延展,編出合情合理但是又不局限于原文的寫作內(nèi)容。
模仿寫是指對閱讀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模仿。
鑒賞寫是借助閱讀,教給學生鑒賞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等的方法。
在文章遷移訓練中,教師要注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化創(chuàng)造;還要讓學生找到文章中的遷移點,讓學生自主選題,自主訓練作文思維。
二、聯(lián)系生活,進行個性化思維訓練
生活是學生寫作內(nèi)容的源泉,作文是學生生活的反映。因此,訓練學生生活化寫作思維,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健全人格,從全方位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可以將聽說讀寫整合起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作文思維應該和學生的生活整合起來。比如,教師可以組織自由演講——即興演講——辯論演講的演講活動,注重講真事,表達真實情感,表達真實觀點。教師運用這樣的訓練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關注學生的生活與情感,并推動學生思維更好的發(fā)展。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充當導游的身份,寫晚會串詞,編輯短信,撰寫廣告、創(chuàng)寫班歌,學寫對聯(lián)。將寫作與實際生活整合起來,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鍛煉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還要注重運用媒體中的素材給學生將后知識,借助“焦點訪談”“實話實說”等節(jié)目,組織學生參與到語文活動中,幫助學生建立個人網(wǎng)頁、博客圈,加強文學方面的交流互動。比如,教師在《學寫游記》的教案中,應該引導學生寫出不同的感受。針對不同一座山,在不同的時代與季節(jié),不同的學生寫出的情韻也是存在差異的。游記散文就需要將不同的體驗寫出來。而且游記與學生的生活有很強的關聯(lián)性。散文也應該需要有明確的主題,可以巧妙表達寄寓自己的思想。
三、分析問題,在探究中進行個性化思維訓練
探究學習是開放,沒有標準答案的,展現(xiàn)出了人們的個性。教師要注重學生在問題中探究學習。在問題中進行探究可以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可以有效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問題可以啟迪學生的智慧,鍛煉學生的想象力,還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問題——探究——表達,研究性學習可以保證文章的完整性。比如,教師在寫作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布置這些題目讓學生進行研究:徐志摩描寫的康橋有怎樣的情結;對余光中描寫的鄉(xiāng)愁的情結進行探究。這些探究性問題都與學生的生活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都是學生比較關注的問題,也能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形成自己的見解,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了。探究性問題可以讓學生充分運用跨學科的綜合知識,還能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
1.個性化生活積累
文章是學生生活的展現(xiàn)。教師要想讓學生的文章準確反映出他們的生活,應該引導學生不斷對生活進行觀察,完善對事物的認知。因此,學生要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善于記錄并整理觀察結果,這樣才能培養(yǎng)好寫作素養(yǎng)。學生寫出的文章是存在差異的,這主要是每個學生的觀察、感受與思考能力都是不同的,這是個性化作文的基礎。如果學生沒有敏銳的觀察、獨特的感受、全方位的思考就不能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生活中的事物是非常復雜的,從不同方面與角度看到事物就能看到不同的特征。教師應該運用一定的手段,幫助學生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教給學生觀察的方式,并引導學生寫日記,將思維進行延展,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就會充滿創(chuàng)造力。
2.個性化課外閱讀積累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也是學生靈感的導火索。學生寫出的文章會充分展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引導學生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創(chuàng)作者的生活經(jīng)驗,可以彌補自己欠缺生活閱歷的事情,掌握豐富的語言資源,不斷豐富知識面,開闊寫作思維。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在語文課程中訓練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呢?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曾經(jīng)指出,學生如果進行了大量的課外閱讀,就會有充足的求知欲,對知識也會越發(fā)敏感,這樣就能不斷提高寫作水平,為個性化創(chuàng)新思維奠定基礎。
真實思維,也就是真實讀懂文章,運用自己的思想去評判與思考文章,在閱讀文章中調(diào)動自己真實的情感,滿足自己真實的需求。因此,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閱讀、探究、摘抄、做筆記、交流互動、模仿鑒賞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開發(fā)學生的真實思維。
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掌握大量的寫作資源,教師要激勵學生充分考量自己的興趣愛好與身心發(fā)展特征,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一方面,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必讀書籍,可以是思想健康、藝術性比較強的書籍;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將課外閱讀與課內(nèi)閱讀整合起來,實現(xiàn)課內(nèi)帶動課外、課堂內(nèi)外相互滲透的狀況。
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寫作任務: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一方面充分考量自己的興趣愛好,將那些可以給人啟發(fā)的句子記錄下來,當記錄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這樣的任務:記錄這段文字的因素,并寫出這段文字的讀后感或者寫出鑒賞短文,并將積累的句子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剛開始,大部分學生都只是簡單表述自己的閱讀因素,等長時間過去后,學生就會羅列出各種摘抄理由,也獲得了飛躍性的發(fā)展。
教師在課程中要多給學生閱讀文章,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蛘咦寣W生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和成果,創(chuàng)設讀書的環(huán)境。大部分學生都閱讀了大量課外書籍,并不斷記錄優(yōu)秀的句子,還會將自己記錄的句子運用到文章中,并向自己閱讀的文章的立意、構思等方面進行學習,與自己的思維進行整合,形成自己個性化的風格。這樣,學生就能不斷提升鑒賞素養(yǎng),個性化思維也有了發(fā)展。
人的思維是比語言更為發(fā)達的,因此,教師在中學生作文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個性表達自己的思想,就應該讓學生個性思考。教師訓練學生的個性化思維才能推動作文課程的變革,這也是個性化教學的主要目標,也是學生全方位發(fā)展的基礎。
[作者通聯(lián):河南周口市沈丘縣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