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例,論述實踐課教學活動設計策略,確定學習目標、重難點,以回顧寫作方法導入課堂、引導學生完成題目確定習作選材、學習例文厘順寫作意圖、確定寫作方法進行練習等,突破單元實踐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關鍵詞】統(tǒng)編語文教材 實踐課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5-0065-03
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特點,將教學諸多要素有序安排,確定教學方案的具體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又要運用系統(tǒng)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需求,設計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形成教學方案,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下面,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實踐課為例,探究教學活動設計的策略。
一、學習目標
1.領會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確定中心意思。
2.學會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的方面或選擇不同的事例來寫,能將重要的部分寫具體。
二、學習重點、難點
學會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的方面或選擇不同的事例來寫;選擇的材料要能夠表達中心意思,并能將重要的部分寫具體。
三、學習過程
(一)回顧導入
引導學生回顧寫作方法,并隨機出示寫作方法。
1.立意為宗;
2.選擇不同方面或事例;
3.將重點部分寫具體。
【設計理念】課的開始,學生重溫“閱讀課”和“交流平臺”的學習,梳理、總結方法。通過短暫回顧,學生進一步對本單元習得的寫作方法進行鞏固,為接下來運用具體方法進行初步實踐到“初試身手”這一環(huán)節(jié)奠定基礎。
(二)初試身手
1.完成“初試身手”第一題
(1)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初試身手”中的第一題題目:
下面是一位同學圍繞“戲迷爺爺”這個題目選的材料。判斷一下,哪些材料可以用來表達中心意思,在后面的括號里打“√”。
①跑了幾十里地去看戲。(? )
②常給我們講故事。(? )
③在爺爺?shù)某珜?,街道組織了業(yè)余戲班子。(? )
④干活時會哼上兩句流行歌曲。(? )
⑤邊炒菜邊做戲曲里的動作,把菜炒煳了。(? )
⑥到文化館拜師學戲。(? )
⑦每天看書看到很晚。(? )
⑧一看到戲曲表演就占著電視。(? )
(2)學生讀題審題,針對題目“戲迷爺爺”,找出中心詞——“戲迷”,然后把中心詞濃縮為一個“迷”字。
(3)學生用習得的寫作方法嘗試完成題目。學生一邊完成,教師一邊巡視指導。
(4)學生交流匯報,選擇的材料有①③⑤⑥⑧,說說自己選擇這些材料都有什么共同點,選擇這些材料的原因是什么?
(5)課件出示“迷”。
(6)教師小結:這些材料都能突出爺爺對戲的“迷”,而其他材料跟爺爺對戲的“迷”無關。(讓學生明白,所選的材料必須能突出中心意思“迷”,跟中心意思無關的材料不要選。)
2.完成“初試身手”第二題
(1)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初試身手”中的第二題題目:
從下面的題目中選擇一兩個,說說可以選擇哪些事例或從哪些方面來寫。
好斗的公雞? ?都是淘氣惹的禍? ?閑不住的奶奶
忙碌的早晨? ?歡聲笑語滿校園? ?那些溫暖的時光
(2)全班齊讀題目。
(3)全班同學快速說出第二道題里每個題目的中心詞,這些詞分別是“好斗”“淘氣”“閑不住”“忙碌”“歡聲笑語”“溫暖”,然后把這些中心詞濃縮成一個字。
(4)學生自主選擇其中一個題目,圍繞題目的中心意思,說說可以從哪些方面或哪些事例來寫,提問一兩名學生。
(5)讓學生重點圍繞“都是淘氣惹的禍”和“那些溫暖的時光”這兩個題目,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打算從哪些不同的方面或選擇哪些不同的事例來寫,重點把哪方面或者哪個事例寫具體。
(6)根據(jù)學生說的事例進行敘述。課間在樓梯間追逐打鬧,結果撞倒同學受傷了;故意把弟弟心愛的玩具藏起來,弟弟哭鬧不停,結果被媽媽批評;有一天,自己故意躲起來,結果爸爸媽媽以為“我”不見了,發(fā)動全村人去找;把剛栽下的樹苗折斷;故意把同學的眼鏡框弄壞;趁爸爸不在家,把家里的電視機給拆了;等等。重點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意思進行敘述。
(7)課件呈現(xiàn)寫作方法:
①立意為宗;
②選擇不同方面或事例;
③將重點部分寫具體。
【設計理念】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學生圍繞題目的中心意思,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選材、交流匯報,其遵循文學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的原則,讓學生由一個字想到跟它相關的詞語,由詞語想到跟它相關的事情。目的是讓學生根據(jù)確立的中心思想,選擇與中心意思有關的突出主題思想的素材,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這一環(huán)節(jié)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構思選材能力,促使學生在選擇材料的過程中思考、交流、討論,為接下來的寫作搭建平臺,為突破教學重難點做鋪墊。而讓學生把題目濃縮為一個字,這個字也是習作的中心意思。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從選材到擬題的逆向思維訓練,都是為學生接下來體會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做鋪墊。
四、例文印證
(一)學習例文:《爸爸的計劃》
1.課件出示寫作方法:
(1)立意為宗;
(2)選擇不同方面或事例;
(3)將重點部分寫具體。
2.讓學生快速閱讀例文,思考以下2個問題:
(1)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作者是怎樣寫這個愛制訂計劃的爸爸的?
3.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旁批,每一處的旁批落實了寫作方法的哪一點,需標上相應的序號。學生一邊完成,教師一邊巡視指導。
4.教師小結:文章圍繞“爸爸愛訂計劃”這個中心,首先羅列爸爸給每個人訂的計劃,凸顯了爸爸愛訂計劃的特點;接著,舉出兩個比較典型的小事例;最后非常具體地寫了爸爸為“我”制訂暑假計劃的事。這篇文章是按照“以立意為宗,選擇不同方面或事例,將重點部分寫具體”這樣的方法來寫,有力地突出了“爸爸愛訂計劃、擅長訂計劃”這一中心,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學習例文:《小站》
1.課件出示寫作方法:
(1)立意為宗;
(2)選擇不同方面或事例;
(3)將重點部分寫具體。
2.讓學生把《小站》這篇文章的題目濃縮成一個“小”字,進一步領會中國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
3.讓學生快速閱讀例文,思考以下3個問題:
(1)從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站的“小”?
(2)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3)文章是怎樣一步一步表達中心意思的?
4.學生交流匯報,教師小結:文章的中心意思是小站雖“小”,卻體現(xiàn)了工作人員全心全意為旅客服務的精神。圍繞一個“小”字,首先是寫出小站的小,接著寫小站雖設施簡陋,但工作人員精心布置,最后寫小站給旅客帶來了溫暖的春意。
5.學生思考:《小站》這篇文章的最后兩個自然段并沒有寫到小站的“小”,那么,將這兩個自然段省去可以嗎?為什么?(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讓學生選擇。)
A.可以省去,圍繞中心字“小”從不同方面選擇材料來寫就可以了。
B.不可以省去,文章不是為寫“小”而寫,最后2段可以從“小”中感受到“暖”,它有深化主題的作用。
6.教師小結并解釋為什么選擇答案B。
7.師生一起整理兩篇文章的寫作思路,PPT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
【設計理念】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把習得的“圍繞中心意思寫”的三種寫作方法,真正落實到具體的語言文字當中,讓這三種寫作方法植根學生心里,也為下一步的習作提供了方法。而用思維導圖出示兩篇例文的寫作思路,使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方法與思路一目了然。而《小站》這篇文章中,作者字里行間從“小”到“暖”一步一步把中心表達出來,文章的最后兩個自然段雖然沒有寫小站的“小”,卻能體現(xiàn)工作人員有著全心全意為旅客著想的精神,起到畫龍點睛、升華中心的作用。文章不是為寫“小”而寫,學生聯(lián)系思維導圖,很直觀地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在習作時深化文章的主題和做法。
五、習作指導
(一)提煉寫作要求
1.生齊讀教材里的習作內(nèi)容,提煉寫作要求。
2.相機出示寫作方法:
(1)立意為宗;
(2)選擇不同方面或事例;
(3)將重點部分寫具體。
(二)體會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
1.用教材提供的“甜、樂、淚”等12個漢字組詞,分別為甜、快樂、眼、溫暖、后悔、希望(盼望、探望、渴望……)、入迷、美妙、變化、忙碌、尋找、謙讓等,讓學生談談自己所選漢字的表面意思及其內(nèi)涵。
2.教師小結并補充:“甜”表面是說味道的甜,其實它體現(xiàn)了一種心里的感受和體驗?!懊Α笔且环N生活狀態(tài),它表現(xiàn)了生活很充實,體現(xiàn)主人公對生活的一種熱愛,忙并充實著、快樂著、幸福著。
(三)圍繞漢字進行選材
1.讓學生自主選擇教材里的漢字或教材之外的漢字。
2.讓學生圍繞選擇的漢字展開聯(lián)想,說說打算從哪幾個方面寫或者選擇哪些事例來寫,重點把哪個方面或哪個事例寫具體。
(四)完成思維導圖、列提綱
1.引導學生模仿教師的課件出示以下思維導圖范例,自己試著完成思維導圖。
2.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構思;師生點評、小結。
3.全班同學針對完成的思維導圖進行自評和互評。
4.教師小結,再次出示寫作方法:
(1)立意為宗;
(2)選擇不同方面或事例;
(3)將重點部分寫具體。
5.要求學生在思維導圖前面加上開頭,在后面加上結尾就成了列提綱。由此提醒學生,今后寫作要養(yǎng)成寫提綱的好習慣。
【設計理念】學生通過自由交流,說說自己知道有趣的漢字背后有什么知識和文化內(nèi)涵,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分析字體的來源、弄清楚字義及字體所承載的文化意義,從而更好地掌握漢字,愛上中國文化。而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再一次明確圍繞中心意思寫的方法,起到了有效鞏固的效果。這樣的教學安排鋪陳比較合理,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達成實踐課的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通過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能力。在展示學生作品時,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構思,然后在交流中梳理寫作步驟,這也啟發(fā)其他同學修正自己的構思。而讓學生寫作之前列提綱,可以有一個完整而清晰的寫作思路,有利于對文章進行謀篇布局,大大提高寫作效率,有效地解決了學生習作“離題”“跑題”的現(xiàn)象,既突破了教學重難點,降低了習作難度,又解決了學生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的問題。
六、學生寫作
學生在列好提綱的基礎上,把完整的文章寫下來?;趯嵺`課有2個課時的安排,第1課時的教學任務只完成了習作方法的指導,而學生完成習作的過程就安排在實踐課的第2課時進行。
【設計理念】本單元教學目標都指向?qū)W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而實踐課最終的目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運用習得的方法進行寫作實踐。實踐課的效果如何,則要通過學生習作訓練來完成。
七、板書設計
圍繞中心意思寫
不同的事例
不同方面
重點部分寫具體
這樣的板書簡單明了,不僅濃縮了本節(jié)實踐課的教學核心任務,也體現(xiàn)了整個單元教學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注:本文系2021年度廣西教育科學規(guī)劃立項課題“統(tǒng)編教材語文要素視閾下小學高年級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1C62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黃玉環(huán)(1982— ),女,漢族,廣西賓陽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南寧市賓陽縣新橋鎮(zhèn)中心學校,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