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2020年高考全國統(tǒng)一考試的結束,分析今年的全國I卷理科綜合測試試卷生物部分,不難發(fā)現(xiàn)高考試題的命題越來越注重對教材基礎知識和學科關鍵能力的考查。同時,試題命題的情境化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注重結合生產生活實踐。面對這些新變化,今后的教育教學在堅持立德樹人的基礎上,進一步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
關鍵詞:全國I卷;學科關鍵能力;問題情境;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22-0109
在2020年高考全國I卷理綜綜合測試試卷生物部分(下文簡稱2020年全國I卷生物試題)中,試題命題與歷年全國I卷生物試題的命題存在較大的變化。2020年全國I卷生物試題,總體難度適中,在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基礎上,結合生產生活實踐,更注重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那么,2020年全國I卷生物試題和歷年全國I卷生物試題有什么變化呢?面對這些變化,教師和學生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2020年高考全國I卷生物試題和歷年試題相比有什么變化?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出試題考點
在2020年全國I卷生物試題中,情境化試題比重比較大,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明確試題考查的知識點。同時,通過構建問題情境,可以使試題變得更加靈活,也是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查。情境化試題,情境源自生產生活實踐,命題意圖重在考查教材中的基本原理、過程,既不脫離教材,又增加了試題的趣味性。如選擇題第1題,通過今年的熱點新聞新冠病毒作為情境,考查教材中病毒的相關知識;又如非選擇題第30題,通過構建中耕松土、農田施肥、作物間作等具體的生產實踐情境,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合理控制試題文字信息量,適當減少圖表類試題
統(tǒng)計近幾年全國I卷生物試題,不難發(fā)現(xiàn)試題文字數(shù)量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試題文字數(shù)量的下降,有利于減輕學生閱讀試題的壓力,加快作答速度,緩解理科綜合試題量大作答時間短的弊端。同時,2020年全國I卷在圖表類試題上也有較大變化。在往年圖表類試題中,學生需要對圖表進行解析,獲取信息并作答,對學生而言難度較大。這類試題中,特別是以坐標系呈現(xiàn)的曲線圖難度最大,學生往往無法理解這類圖表所呈現(xiàn)的信息,造成解題失敗。而在2020年全國I卷生物試題中,沒有出現(xiàn)曲線圖,只在第4題、第29題和第30題出現(xiàn)三個表格,而這三個表格也只是為了試題排版的需要,基本不需要學生對圖表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大大降低了試題的難度,提高了學生作答速度。
3.結合生產實踐,考查學科核心素養(yǎng)
2020年全國I卷試題,和歷年全國I卷試題最大的區(qū)別在于試卷更加注重結合生產實踐??v觀2016年到2019年全國I卷,試題信息理論化程度較高,而面向生產生活實踐的比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和生產實踐相脫離,讓學生無法學以致用。針對這個問題,2020年全國I卷大膽改變以往命題風格,試題立足生產實踐的具體情境,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考查學科核心素養(yǎng)[2]。如非選擇題30題,結合農業(yè)生產中的中耕松土、農田施肥、作物間種等生產實踐,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應用,一改以往重點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過程和原理,淡化了理論性,強調了實踐性,同時體現(xiàn)了對學生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的落實。
二、面對以上試題變化,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該如何應對?
1.培養(yǎng)學科關鍵能力,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在每年發(fā)布的考試大綱中,四種學生關鍵能力一直是考查的重點。通過試題考查學生的獲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以及綜合應用能力[1]。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關鍵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重視在日常教學中促進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深入理解,掌握教材基礎知識;其次,重視教材中相關的實驗,明確原理和過程,多讓學生動手操作,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最后,注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明確解題過程中的方法步驟,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2.結合生產生活實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隨著高考評價體系的轉變以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以往試題過度考查教材知識點的理解,忽視與現(xiàn)實生產生活實踐的聯(lián)系,導致試題呆板,試題的趣味性和實踐性都有所降低。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將教材知識點積極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生產生活實踐的具體情境中講解知識點,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3]。其次,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產生活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最后,在日常試題的命題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地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踐和熱點新聞,創(chuàng)設與此相關的問題情境,努力提高試題的靈活性和實踐性,通過試題鍛煉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結束語
總體來說,2020年全國I卷試題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同時又強調融入生產生活實踐,在各種具體實踐情境中考查學生的各種關鍵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試題較往年圖表類大大減少,試題文字量減少,難度有所下降。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回歸教材,結合生產生活實踐,培養(yǎng)學生各種關鍵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讓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2]。
參考文獻:
[1]楊桂華.例談高中生物學學科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以“染色體變異”為例[J].中學生物學,2020(6):67-68.
[2]楊守木.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培養(yǎng)策略[J].中華少年,2020(4):215-215,217.
[3]董銀美.淺談優(yōu)化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途徑[J].學周刊:A,2012(5):52-53.
作者簡介:史建明(1989.10-),性別:男,民族:漢,籍貫:福建仙游人,工作單位: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學,學歷:大學本科,職稱: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生物教育教學。
(作者單位: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學3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