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順
摘? ?要: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是刻畫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細細地品味它們也是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主要方法,只有通過咬文嚼字地細讀,繪聲繪色地朗讀,入情入境地體驗,才能準確把握人物的特點,走進人物內(nèi)心,感悟人物的崇高品質,表達出自己的喜怒哀樂,讓語文素養(yǎng)不斷提升,讓語文教學豐盈而唯美。
關鍵詞:小學語文;人物形象;細讀;朗讀;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3.2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07-0024-03
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是刻畫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部編版教材從四年級開始就關注到寫人文章中的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描寫,一直到六年級,始終不斷滲透這三個方面的作用,從單元的“語文要素”中可見一斑,對這些方面作出了具體的要求: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不同的年級段要結合《課標》,按照各冊教材提出的不同意見,對其制定相應的目標,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對人物形象塑造和感知,對課文的理解和品味達到一定的高度。
一、細讀,抓住動作,突出主體形象
關于讀,有關語文教學方法的論述說的較多的是朗讀、默讀、熟讀、速讀、美讀等等,似乎對細讀不甚重視;其實,細讀才是讀的基本功,是漢語素養(yǎng)和文學素養(yǎng)生成和提高的主要途徑。金圣嘆也主張:“書要‘細細讀之”。他說:“《水滸傳》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人家子弟稍識字,便當教反復細看,看得《水滸傳》出時,他書便如破竹?!睂τ谌宋锏膭幼?,不僅需要知曉,更要加以提煉,只有品味出動作背后所蘊含的情感,才能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四年級上冊的《牛和鵝》一課中,作者主要抓住動作寫牛怕人,鵝不怕人。對于牛是“拍”“?!薄坝|”“捶捶”,這些動作描寫都可見牛的憨厚和討孩子們喜愛;而鵝卻截然相反,文中重點寫鵝的“兇惡”,具體動作體現(xiàn)在:驚呼、逃跑、嚇得、跑不快、掉了、脫了、又哭又叫……這些動作與前面的孩子對老牛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比,尤其是“把鞋子弄脫了”從側面寫出了孩子對鵝的害怕達到了極致,這都要細品;后面金奎叔的出場動作則又展現(xiàn)另一番景象:跳上岸、飛快、握住、提了、摔到,在強大的力量面前,鵝的兇悍也顯得微不足道?!兑恢桓C囊的大老虎》則通過寫作者登臺表演時的“套上”“戴上”“彎下”“爬上”“直叫”“躺下來”展現(xiàn)了作者表演的緊張和狼狽,細品“躺下來”,不僅是作者表演的結束,也是心情由無比興奮到特別緊張再到徹底放松的宣泄。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抓動作體會人物心情,在《牛和鵝》中作者開始因為牛的可愛是心情放松的,而看到鵝的兇狠則顯得尤為緊張,再看到金奎叔“揍”鵝而又變化為喜悅和興奮;在《一只窩囊的大老虎》中,作者心情也不斷變化:接到角色的自信→排練時的犯難→演出時的尷尬,可以抓住上面的動作想象當時的畫面,領悟作者運用語言的準確和精妙。
高年級的動作描寫在體會人物品質的同時要關注人物內(nèi)心,心情是是沒有感情色彩的,而內(nèi)心是帶有豐富的情感的?!盾娚瘛分形挚酸t(yī)生的“審視”“顫抖”“大聲嚷道”,這些都通過沃克醫(yī)生的動作的變化,從側面不斷加深對劉伯承宛如“軍神”般的意志力的尊重和敬仰;《青山處處埋忠骨》中的毛澤東主席得知愛子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后,“吸著煙”“按著”“喃喃著”“望著”“打濕”這些動詞都顯現(xiàn)出毛主席失去愛子的萬分悲痛,也體現(xiàn)出為革命奉獻一切的高尚情操;《金色的魚鉤》中老班長的“合不攏眼”“嚼”“咽”“睜開”“撫摸”都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一位舍己為人、恪盡職守的共產(chǎn)黨員形象。
二、朗讀,品味語言,引起內(nèi)心共鳴
朗讀,作為一種獨立的社會現(xiàn)象,早已從生活語言中脫穎而出了,它不但有表情達意的功能,它還體現(xiàn)出人們對語言完美的追求。語文教學是與朗讀密不可分的,尤其是人物的語言描寫,朗讀是其最有效的學習途徑。
在《“諾曼底號”遇難記》一課中,船長哈爾威有三次語言描寫,第一次是通過與機械師和大副的簡短而有力的對話體現(xiàn)船長的臨危不懼,第二次是“把克萊芒救出去”體現(xiàn)出他的舍己為人,第三處是“快干”為他的恪盡職守埋下伏筆。只有結合時代背景,準確把握人物心理,讀出船長話語中的威嚴和鎮(zhèn)定,才會讓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而《黃繼光》一文中,黃繼光的兩次語言描寫“指導員,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讓祖國人們聽我們勝利的消息吧!”都值得我們反復朗讀,短短兩句話展現(xiàn)的卻是堅定的信念和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當然讓學生了解當時抗美援朝的背景,體會戰(zhàn)爭的殘酷,更能讀出兩句感嘆句所蘊含的深厚情感。
高年級對于語言的描寫在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同時,對于內(nèi)心的表現(xiàn)則更加細膩。《軍神》中劉伯承雖然深受重傷,卻堅定無比,朗讀中要有所體現(xiàn);而文章大量了描寫了沃克醫(yī)生的語言,從一開始“你叫什么名字”,接著“你是軍人”,然后“你,你能忍受嗎”,到最后“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堪稱軍神”,內(nèi)心由冷漠,到憐惜,再到敬佩,最后崇拜,一覽無余?!肚遑殹分蟹街久舻摹拔覀兏锩皇菫橹l(fā)財”,《十六年前的會議》中李大釗的“沒有什么,不要怕”,《金色的魚鉤》中老班長“不,你們吃吧。你們一定要走出草地去”,這些感人肺腑的話語無不體現(xiàn)出革命者一心為國、視死如歸的崇高革命情懷。在朗讀中要抓住這些語言描寫,深入人物內(nèi)心,感受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讀出朗讀中這些應該注意的“遞進感”,朗讀教學方能名至實歸。
三、體驗,還原神態(tài),展現(xiàn)生活場景
教師必須從整體上認識到語文教學離不開體驗性,離開體驗性,語文教學將一事無成。人物的神態(tài)也是刻畫人物形象時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對人的心情和內(nèi)心的展現(xiàn)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牛和鵝》中鵝被金奎叔一摔,孩子們都笑了起來,作者也掛淚笑了;《一只窩囊的大老虎》中作者用“殷切期待的目光”引起了老師的注意而得到角色,表演時同學們的笑聲讓我“臉上一陣熱”,等到結束時我“滿頭滿臉都是汗珠”;《陀螺》中民警答應作者給他一只陀螺,作者立即陷入“一整天恍惚的狀態(tài)”,看到陀螺下面的滾珠時“手舞足蹈”,最后斗陀螺勝利而“陶醉許久”。這些神態(tài)可以先讓學生想象會在怎樣的情況下發(fā)生,然后再盡量模仿,如“掛淚笑”伴隨著生日時無意中收到爸爸從遠方寄來的禮物這樣的場景,“殷切期待的目光”則是老師上課讓自己回答問題應有的目光,“臉上一陣熱”“一整天恍惚的狀態(tài)”則是自己考試沒有考好被家長的批評后的樣子,可以讓學生描述并演示這些場景,讓文中人物的神態(tài)在生活中得以展示和延續(xù),這樣學生就能真正設身處地地領略到文中人物在故事不同階段的不同心情。
《軍神》中沃克醫(yī)生對劉伯承的表情也是隨著手術的變化而變化的:冷冷地問→目光柔和了→生氣→愣住了→嚇了一跳→驚呆了→肅然起敬;《青山處處埋忠骨》中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后“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念”,這些都可見毛主席失去愛子的痛徹心扉;《金色的魚鉤》中老班長神態(tài)也很豐富“好像回味似的”“皺緊眉頭”“支吾著”“眉頭擰成了疙瘩”“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這些神態(tài)描寫都從不同的角度體現(xiàn)了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側面烘托劉伯承的頑強意志,毛主席的愛子心切,老班長的舍己為人,也展現(xiàn)了他們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在模仿這些神情中感受到喜愛、崇敬、向往、同情,再讓學生先欣賞周星馳電影中豐富的表情變化視頻,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按照沃克醫(yī)生對劉伯承的神情變化編一個故事,并通過表演展示這一神態(tài)變化的過程,學以致用,深化文本。
總之,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是刻畫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細細地品味它們也是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主要方法,只有通過咬文嚼字地細讀,繪聲繪色地朗讀,入情入境地體驗,才能準確把握人物的特點,走進人物內(nèi)心,感悟人物的崇高品質,表達出自己的喜怒哀樂,讓語文素養(yǎng)不斷提升,讓語文教學豐盈而唯美。
參考文獻:
[1]王尚文.走進語文教學之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5):376.
[2]金圣嘆文集[M].巴蜀書社,2003年版:262.
[3]張? ?頌.朗讀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6):5.
[4]王元華.語用學視野下的語文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