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暉玲
摘 要:為解決小學數學課堂實踐中整體教學氛圍僵化、學生主動學習意識薄弱等問題,教師可以將問題情境滲透在教學設計中,借助富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強化數學教學效果。文章對問題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展開分析,同時提出小學數學課堂中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的原則與方法,旨在明確教學問題設計要點,保障小學數學課堂效果符合“新課標”的基本要求,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5-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67
小學階段是學生初步建構數學知識體系的關鍵時期,教師需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為初高中數學課程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問題情境在實際應用中,憑借自身的拓展性、探究性特點,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習慣,確保了小學數學整體教學的有效性。
一、問題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問題情境是將問題設置在特定場景中,讓學生產生思考欲望,急于運用自身知識經驗消除困惑的教學工具。問題情境的核心是基于學生認知背景,建立可引起學生共鳴、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教學情境,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1]?!缎抡n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應用具有啟發(fā)性、可拓展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觸發(fā)學習任務,并借助具體化、生動性的問題情境,靈活運用自身思維意識,解決實際數學問題,達成數學課程教學目標。
問題情境的主要作用在于呈現數學知識,降低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數理知識的理解難度,使學生在有效學習中積累經驗,逐步建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另外,問題情境的設置,可以幫助學生感知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性,了解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但結合以往問題情境的應用效果可知,教師設計問題、融合情境時,依然存在提問及呈現問題的流程枯燥乏味、形式化突出等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應堅持小學數學課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基本原則,發(fā)揮問題情境的育人效能,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基本原則
(一)啟發(fā)性
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前提是與學生的認知建立起聯系,重點在于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有效內化數學知識。為此,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教師應堅持啟發(fā)性原則,從問題的提問形式、內容設計中,突出問題的啟發(fā)性、可探究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時,可以更為深入地解析數學概念、數學公式等學習內容,保障學生學習的深度與廣度,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2]。
(二)創(chuàng)造性
為保證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教師還應突出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用創(chuàng)造性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概率,為學生獨立思考、多角度分析問題解決方法打好基礎。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在“求知欲望”的帶動下突破思維認知,在回顧教材、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下,增強思維認知能力。
(三)趣味性
在小學生成長過程中,其思維特點為具體形象思維,而且對周圍事物有著較為濃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融合趣味性元素,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體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從而在情境互動中觀察、探索、思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興趣的帶動下,會積極參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并通過討論、思考、合作探究、知識運用等方法,快速掌握數學知識,內化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3]。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的路徑
(一)設計趣味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熱情
數學學科本身的復雜性、邏輯性,會對學生思維認知能力提出較多要求。但小學生受自身認知水平限制,其在數學知識學習中,會因為數學較為枯燥的知識體系,產生厭煩、畏難心理。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營造樂于參與、有吸引力的情境氛圍,讓學生在問題探索中內化數學知識概念。因此,教師可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興趣愛好,將故事、游戲、互動活動融入問題情境中,并在多媒體設備的運用中,用新穎的問題呈現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好奇心,繼而在無意識中被帶入學習情境中,提高學生數學課堂的參與感[4]。
以“可能性”教學設計為例,教師用“多彩的節(jié)目”為主題,組織學生進行表演游戲。讓學生在教師準備好的箱子里抽取自己要表演的內容,比如唱歌、講故事、跳舞等。在學生抽取任務前,教師要讓學生猜一猜,自己抽到這些節(jié)目的概率有多少。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概率”“可能性”。抽到對應節(jié)目的學生表演節(jié)目,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氛圍。然后教師再次拿出放著紅色、綠色小球的盲盒,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摸小球,并請他們猜猜看摸出小球的顏色,將其記錄在制作的表格中。如此,學生在具有濃厚趣味性的問題情境中,整體參與度明顯提高,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良好,學生能夠在活動參與中掌握“可能性”概念,有效地內化了數學知識。
(二)創(chuàng)建生活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
數學學科教學目標機制中,要求教師通過生活、學科知識的融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為增強問題情境的有效性,保障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教師需創(chuàng)建生活化問題情境,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元素中深入思考。一方面,教師可聯系生活實際,分析學生已知的生活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充分解讀數學教材,將生活元素滲透在教學內容中,使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價值。另一方面,教師可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如黑板、書包、文具盒、房子、飯桌等,打造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根據現有的生活經驗,主動探索數學問題。同時,在問題探究與思考中,體驗數學問題解題思路及其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性,調動學生基本認知,高效率地解決數學問題。
例如,在“多邊形的面積”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創(chuàng)設“共建文明城市”的故事情境,出示課本上的情境圖,請學生在圖中找一找,都發(fā)現了哪些熟悉的“圖形伙伴”。學生回答出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后,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想一想:圖片上的花壇,哪一個更大一些?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呢?在學生思考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從方格圖中計算它們的面積,思考怎樣用已學過的長方形面積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增強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的體驗感,教師可發(fā)放紙張,設計“圖形變變變”的游戲,讓學生思考如何將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使學生在直接參與中體會解決數學問題的樂趣,提高數學課堂的整體效率。上述案例中,教師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圖導入新課,增加了學生對課堂活動的熟悉感,了解了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性,在熟悉的場景中無意識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有利于增強問題情境的有效性。
(三)創(chuàng)設啟發(fā)性問題情境,強化學習體驗
數學學科強調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問題設計中需注重問題的啟發(fā)性、開放性,讓學生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散思維,強化學習體驗,避免學生在數學概念、數學公式學習中出現思維局限的問題。首先,教師應基于數學教學內容,設計可引導學生深入、多角度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探究中具有多元化思維意識,從而鍛煉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基本能力。其次,創(chuàng)設啟發(fā)性問題情境,在教學中發(fā)散學生思維,訓練學生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拓展學生學習視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擴大其知識面,借此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全面性。再次,教師還應考慮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分層設計問題情境,確保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學生的學習進度、認知水平相匹配,繼而發(fā)揮問題情境的育人功能,激發(fā)學生思維潛力,使其高效率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比如,在“簡易方程”這節(jié)課中,教師拿出提前準備的天平、50g和100g砝碼。教師出示天平,讓學生觀察接下來天平的變化,然后在天平兩邊分別放上2個50g和1個100g的砝碼。提問:大家觀察一下天平有沒有變化呢?思考一下,怎樣用數學式子表示天平上的砝碼關系?學生列出50g+50g=100g后,教師引出等式概念:用等號連接的數學式子就是等式。導入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思考:怎樣用式子表示加法交換律、乘法分配律呢?學生自主完成a+b=b+a、a×b=b×a后,教師圖片出示長、寬分別為5和6的長方形,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幫助學生理解簡易方程概念、表示方法。這一案例中,教師在提問時對學生的探究、思考行為進行引導,此種啟發(fā)性問題情境,可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確立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同時,可進一步突出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價值,讓學生在啟發(fā)性問題中學習、內化數學知識,發(fā)散思維,積極思考課堂提問,為學生思維能力、學習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礎。
綜上所述,問題情境具有解釋、說明數學知識概念的作用,對弱化數學學習難度,保障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意義重大。但發(fā)揮問題情境積極影響的關鍵,在于確保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為此,數學教學需結合小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及數學學科的育人要求,應用趣味性、生活化、游戲化的問題情境,為學生具體地呈現學習任務,使學生對數學問題產生探索熱情。從而實現“寓教于樂、深入學習”的目標,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意識,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黃小平.小學數學課堂問題情境的設計與教學方法之探索[J].新課程(中),2017(7):153.
[2]郭洪晶.小學數學課堂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比較研究[J].中國高新區(qū),2019(12):88.
[3]陳青青,衛(wèi)寶華,郝利玲,等.小學數學中“問題情境教學”的設計原則及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18):175.
[4]張祥禮.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的有效性[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9(3):16.
[責任編輯 李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