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許多學生步入社會前最關鍵的一站,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當受到更多的關注,其相關課程的開展也應當更具備針對性與實用性。對此,本文首先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意義進行了探究;其次,對其當前的課程教學現狀進行了介紹;最后,又提出了幾條具有建設性的策略,以此來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教學現狀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4-0017-03
高職院校的學生其心理狀態(tài)往往長期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非常容易情緒化,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無論是對于其今后的學習,還是未來社會的發(fā)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當前這一課程的開設狀態(tài)如何,又如何增強其課程的實用性以及教學質量,正是本文的寫作目的所在。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意義探究
如今因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所釀成的慘劇越來越頻繁,而許多大學針對這種現象也紛紛開設了一些心理輔導團體。同時,隨著當前就業(yè)壓力的不斷加大,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也將會面臨更為激烈的就業(yè)競爭,此外,一些學業(yè)問題、情感問題也在困擾著當前我國的大學生群體。因此在當前這種社會背景之下,需要對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給予足夠的關注,其相關的教育課程開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具體來說,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能夠幫助一些尚在迷茫的學生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對于其所存在的一些情感困惑,也能及時得到化解。也正是如此,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已經紛紛開設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從其教學效果上看,卻并不理想。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其課程的開設沒能考慮到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所以對于目前的各大高職院校來說,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同時,還需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不能為了辦課程而辦課程,需要將其課程的作用發(fā)揮在每一名學生身上,從而使每一名高職院校學生都能夠在更為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下得到成長。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還能培養(yǎng)學生更為積極樂觀的人生心態(tài),促進其心理素質的不斷提升,這對于學生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知識的儲備以及理想的實現等都會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從而為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家的建設貢獻出更多的力量[1]。
二、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現狀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雖然當前有著相當數量的高職院校已經開設了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并沒有形成一套系統(tǒng)的、規(guī)范化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大綱,甚至部分的高職院校并沒有將其納入到課程計劃當中。此外,部分學校的心理課程僅僅只是在大一開設,并沒有貫穿學生在校的整個三年時間。并且,部分院校在教材的選用上也并不規(guī)范,缺乏針對性,很多內容都并不適用于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所以當前許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實際上有著應付的跡象,既缺乏嚴格的教學體系,也沒有一套切實可行的評價標準。
(二)教學形式單一
如今許多高職院校心理課程的教學還是以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主,在形式與內容上都十分單一,從而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十分差。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許多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并不符合預期,心理問題也很難通過課堂得到有效解決,心理素質也未能因此而得到增強。
(三)師資力量不足
心理學課程的開展應當要求任課教師具有相關的從業(yè)資格,接受過專業(yè)的學習與培訓,否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就會受到影響。但是從目前許多高校的教學現狀來看,缺乏專業(yè)教師已經成為了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許多任課教師都是由輔導員以及其他教師兼職擔任,專職的教師十分少。所以當前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師資隊伍的專業(yè)水平并不強,教學水平也參差不齊,這也嚴重影響了其課程的開展[2]。
(四)教學實用性不強
除了教學形式單一、課程設置不合理、師資力量匱乏等現象以外,許多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還存在著實用性不強的情況。就目前來看,許多有關的教材,其內容大多講述的是一些基本的心理學理論,比如心理健康概述、人際交往、情緒管理、戀愛心理等,學生很難從其中的理論中探尋到心理學的奧妙所在,并且由于缺乏實踐性,對于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習并沒有帶來多大的幫助。此外,部分教材的編寫也并不適用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內容也缺乏創(chuàng)新,與學生的現實聯(lián)系性不強,所以很難通過這些教材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社會觀以及戀愛觀。相反,正是由于這些教材以及教學內容的缺陷,還會造成一部分學生對其產生厭惡以及排斥的心理,很難實現其教學目標。
三、關于強化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建議
(一)轉變單一的教學模式
從實際的教學現狀上來看,我國許多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開展過程中往往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從而使得課程上學生的情緒很難被有效地調動起來,使其教學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對此,相關的課程教師應當引進一些新型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起來,帶領學生參與一些素質拓展項目,使學生切實地能夠在這一課程開展中,心理素質得到增強,能夠從中得到壓力的釋放,以此來促進其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提升其教學所帶來的實際效果[3]。其中,素質拓展活動的開展實際上是“體驗式”學習方式中的一種,也就是借助于現有的教學條件,為學生帶來更多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活動,促進學生教學體驗的提高,開發(fā)學生的心智。同時,一些素質拓展項目的開展,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促進其心理素質的不斷提升。因此在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過程中,組織學生參與一些具有針對性的項目拓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壓力,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其心理素質的不斷提高。
(二)開發(fā)具有實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過程中,還可以在教材理論的基礎之上,對現代信息化的教學技術以及教育理論進行充分的利用。同時,相關課程教師還需要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并積極對教材內容進行開發(fā),建設一些具有在線開放性的課程,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提升學生的聽課體驗。此外,各大高職院校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yè)特點,針對性地設計一些調查問卷,通過這種方式來對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心理狀況、心理需求進行分析,尤其是學生學習心理以及就業(yè)心理的分析與研究,然后根據這些數據內容,針對性地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方案進行改進,甚至還可以以此為案例,編制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這樣一來,就能為學生提供更加精細且具有針對性的心理教育,增強教材實用性的同時,也促進其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在具體內容的編撰上,也可以根據學生所關注的內容進行編撰,比如就業(yè)問題、面試問題、以及學習問題、感情問題等,以此來讓學生在將來更好地適應生活中的困難與打擊,更好地應對社會的挑戰(zhàn)。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與學生的專業(yè)課程學習相聯(lián)系起來,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緊迫感,促進其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三)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培養(yǎng)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師資力量問題,所以即便一部分的高校開展了相關的教育課程,由于師資力量的不足,其課程的開設效果遠不能達到學生的心理期待,也難以滿足當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所以,想要更好地建設高等職業(yè)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就需要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為其課程的開展提供更多專業(yè)能力更強的教師。同時,各大高職院校也需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為優(yōu)秀的教師創(chuàng)造更為舒適的工作環(huán)境與教學環(huán)境,從而吸引更多優(yōu)秀的心理教育方面的人才積極參與到高職院校的課程開展中。此外,學校方面還需要加強對現有師資隊伍的培訓與管理,為其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以及學習資源,促進其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增長,提升其教學水平[4]。在對心理健康課程進行開展的過程中,學校方面還需要加強對心理健康輔導員、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培養(yǎng),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排解的渠道,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作用,為學生的心理問題解決發(fā)揮出切實有效的作用。只有做到了上述要求,才能使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提升,為學生構建更為健康的校園成長環(huán)境。
(四)適當增加課時數量
雖然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開設了相應的課程,但是往往都集中在了大一開設。但實際上,筆者認為大一階段并不是學生心理問題激增的時期,這一時期應當以專業(yè)課程為主。同時,許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所開設的課時也不夠,并沒有達到教育部所規(guī)定的課時數量標準。所以對于當前的各大高職院校來說,應當提升其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合理性,適當增設課時數量,并在其他的時段開展一系列專題講座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的作用與價值進行充分的發(fā)揮,使學生能夠及早地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五)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當前,高職院校在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開設的過程中,還需要在內容設計的過程中與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相結合起來,設置一些具體針對性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內容。同時,在對一些基礎性的理論知識進行講授的過程中,還需要重視一些實踐內容與實踐任務的安排。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緊跟社會熱點,讓學生對這些熱點事件進行分析與談論,教師則在一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進行自我的剖析,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不斷提高[5]。
(六)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在當前許多高校所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當中,許多教師往往所采用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比較單一,甚至部分教師所應用的還是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僅僅講授知識與介紹一些技能,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高校學生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到課程學習中,也難以產生學習積極性與學下去的動力。
綜上所述,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而想要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就需要轉變單一的教學模式、開發(fā)具有實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以及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學生的實際心理問題,并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具備高心理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愛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1(11):2.
[2]陳璟.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實施路徑[J].亞太教育,2021(4):2.
[3]陳杰軍,瞿宏杰.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和措施——以高職院校為例[J].教師博覽:下旬刊, 2021(9):3.
[4]惠慧.如何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應用團體輔導[J].讀天下:綜合,2019(19):1.
[5]李頌平.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趨勢及對策研究[J].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 32(2):3.
作者簡介:
于彥君(1987年7月9日-),女,漢族,吉林白山人,本科學歷,應用心理學專業(yè),講師,研究方向: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