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當前小學生逐漸對傳統(tǒng)的語篇教學模式產生抵抗和反感情緒?!胺D課堂”,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根據(jù)個人學習情況,選擇學習資源,課前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上鼓勵學生自己完成知識內化,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 “主人”。本文從小學英語語篇閱讀實際出發(fā),探索如何利用翻轉課堂模式提升小學生的英語語篇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激發(fā)閱讀興趣,體會閱讀之美,從而實現(xiàn)從“閱讀”走向“悅讀”的突破和轉變。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篇閱讀;語篇悅讀;翻轉課堂
【作者簡介】蔣雅,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遙觀中心小學。
作為一線小學英語教師,我發(fā)現(xiàn),在小學中,處于英語啟蒙階段的中年級的聽課效率比較高,但是高年級學生在小學英語閱讀課上經常無精打采、心不在焉。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夠按照課程標準,完成老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卻極少有學生能夠真正對閱讀有興趣,體驗到閱讀的快樂。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小學英語的初學者卻對英語興致勃勃,甚至課后都與同學用英語簡單討論。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這一現(xiàn)象?如何讓小學生從機械式的“閱讀”變成主動式的“悅讀”?針對這些問題,筆者進行了一些深入的思考和實踐。
一、什么是“語篇悅讀”
1. “語篇悅讀”的概念。語篇閱讀與語篇悅讀,兩個詞只有一字之差,意義卻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看和讀,甚至有點被動,而后者卻有著豐富的主動意識的內涵,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皭偂保缎氯A字典》中的釋義是“高興、愉快”,從字面上理解為“高興、愉快地閱讀”?!皭傋x”,相對于普通的閱讀來說,更強調語篇閱讀的層次和心態(tài)?!皭傋x”不僅是基于興趣的閱讀,更是在閱讀的過程和結果中進一步拓展和提升。
2. “語篇悅讀”不“悅”的原因。第一, 學生的主動閱讀積極性不高。在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布置一些任務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認為閱讀就是為了去找出教師所提問題的標準答案,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學生的閱讀動機不明顯,閱讀興趣不高,從而造成學生產生閱讀厭倦心理。
第二,學生輸入性知識大于思考空間。長期的應試教育,“填鴨式”的教學深入人心,學生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隨著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教師力圖改變這一狀況,通過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就整體而言,教師的講授仍然是主體,學生的主動閱讀很少,學生沒有自己的閱讀感悟,因此逐漸失去對課內閱讀的興趣。
第三,學生懶于思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方式單一,開展任務性閱讀,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讓學生失去獨立思考、主動思考的積極性。由于“懶于思考”,學生就習慣于等待老師的答案。
種種原因導致了當前大部分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不“悅”。在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英語學習規(guī)律基礎上提出促進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從“閱讀”走向“悅讀”,不僅有助于改變當前學生看到閱讀就害怕的“畏難情緒”,更幫助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真正地自主閱讀、享受閱讀,從“閱讀”走向“悅讀”。筆者在教學一線,進行了一些教學實踐其中“翻轉課堂”的實踐應用,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小學生從“語篇閱讀”走向“語篇悅讀”的步伐。
二、什么是“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又稱顛倒課堂,是一種新型教學形態(tài)。它將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結構翻轉過來,即教師將所學的知識點錄制成精短的教學視頻,讓學生在家中或者課外獨自觀看進行自主學習,回到課堂之上,師生、生生之間面對面進行深層次的學習交流。
我國的郝林曉等比較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后指出,翻轉課堂是課程與教學、教與學、“做學”與“聽學”方式這三對關系的翻轉:翻轉課堂的教材不僅包括書本,教學微視頻、討論中形成的學習結論等都可以轉化為課程內容;就教學流程而言,“學”是“教”的立足點,學生借助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開展學習活動,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學習動機逐漸增強,教師“教”的重要性逐步邊緣化;學生無需像聽眾一般不加過濾地將老師所講一股腦兒地強記,而是作為積極的學習者為自己負責。
三、“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在語篇教學中的實證對比分析
1. 核心理念的不同?!耙詫W生為中心”是現(xiàn)代教育理論積極倡導的,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體性作用。但在實際英語課堂教學中,效果不盡如人意。課堂的中心依然是教師,課堂的主人依然是教師。從表1可看出,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留給學生的時間有限,除了在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將話語權交給學生,其他的幾乎是教師一個人在表達。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氣氛沉悶,教師沒有估計學生的感受,教師與學生沒有交流,教師也并不關心學生的接受狀況。相反,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已經開始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不再簡單地僅僅注重課本上講了哪些知識,而且關注學生對什么感興趣,關注學生哪些方面還需要提升與鍛煉。課堂中采用自由討論、小組合作、設計焦點話題、興趣話題提問等方式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再發(fā)現(xiàn)新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中的生生交流,會明顯消減學生的畏難心理,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 教學內容的不同。由表1、表2可以看到,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課本中的基礎知識都放在課堂上講解,然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則把大部分基礎知識安排在課前學習,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探索過程中遇到共性問題,再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探析。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所有知識的傳授都由教師來完成。翻轉課堂則更注重對所學課本知識的應用與拓展,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課前任務單中,要求學生搜集更多的關于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日期、傳統(tǒng)食物和傳統(tǒng)活動。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去查閱資料、咨詢長輩,學習更有目的性。最后,還布置了了解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3. 教學組織的不同。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講”為主要組織形式,而翻轉課堂以“聽”和“問”為主要組織形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知識點的羅列、問題的提出和解答,將知識輸入給學生。由表1可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一人主導課堂,基本不和學生交流,也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在課堂上,教師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不是“講”,而是“問”。教師圍繞課文中的重難點,設計并構思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討爭論的過程中探究新知、辨析對錯。這種方式能激發(fā)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層次思考,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能力,學生的聽力能力也隨之提高,主動性和參與性提高了,學生的“悅”讀能力亦水漲船高。
4. 課堂教學時間的不同。傳統(tǒng)的語篇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多,教學課時少。課堂上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是教師在教,剩下的百分之十的時間留給學生來練習所學習的新知識。如表2所示,留給學生自己的世間只有表演時間5分鐘和拓展5分鐘。而翻轉課堂將原先課堂講授的內容轉移到課下,課堂上百分之九十的時間可以用來復習鞏固提升,極大地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教學時間也相對靈活。如表2所示,40分鐘的課程,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掌握“話語權”。久而久之,培養(yǎng)學生敢于說,勇于說,樂于說的習慣。
四、結語
翻轉課堂開啟了個性化學習的新時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它改變了傳統(tǒng)英語語篇閱讀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英語語篇的興趣和自信。然而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并不是完全相對的,也不是傳統(tǒng)課堂的替代品。翻轉課堂作為新的教學理念和手段引入我國,我們應該關注它、扶持它。最重要的是合理利用它,讓它實實在在幫我們提高教學質量,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從而幫助學生真正從“閱讀語篇”走向“悅讀語篇”。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002.
[2]李允.翻轉課堂中國熱的理性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4(10):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