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 羅潔宇
摘? 要:文章主要基于教學實踐反饋與TPR教學法(全身反應教學法)的相關理論,探析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推廣應用TPR教學法的可行性,總結應用TPR教學法的優(yōu)勢、組織策略和局限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TPR教學法;教學實踐
一、TPR教學法概述與可行性分析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縮寫,通常翻譯為直接式溝通教學法、完全生理反應理論和全身反應教學法等。TPR教學法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阿士爾提出。20世紀90年代初,通過英語培訓機構“TPR ENGLISH”將“TPR語言學習法”引入中國,并不斷在我國本土化。近年來,無論是公立小學還是民辦培訓機構,都將TPR教學法廣泛用于英語入門、學前英語口語或新課程詞匯訓練等教學實踐。
TPR教學法理論基礎在于:低齡段學生在學習語言時,主要通過聽和說促進、提升自身的言語和書面表達能力。當通過聽和說獲得的信息通過量變達到質(zhì)變,低齡段學生就能夠自然地運用英語進行表達。TPR教學法的基本原則如下:讓第二語言進入學生的右半腦;以“聽—做動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教授的語言以祈使句為主,帶動其他句型;對學生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等。
目前,針對TPR教學法應用研究的案例較多,綜合反饋良好,普遍認可其在英語教學中具備的可行性。例如,在對吉林省長春市區(qū)部分小學英語口語課的授課調(diào)查研究中,得出46%的教師利用TPR教學法進行授課;60%的教師認為該授課方式對口語授課效率高。但是,研究也指出該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針對福建省福州市G小學三年級兩個班級進行對比實驗,結合問卷調(diào)查和詞匯測試等形式的調(diào)查研究,整理、收集該校師生的反饋信息,通過文獻研究法、實驗法、問卷調(diào)查法和數(shù)據(j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指出TPR教學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英語詞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還有的研究以調(diào)查問卷和測試為調(diào)研工具,針對資源缺乏的農(nóng)村小學進行專項調(diào)研。例如,選取了陜西省銅川市宜君縣云夢鄉(xiāng)中心小學五年級兩個平行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兩個班級分別采用TPR教學法(設為實驗班)和傳統(tǒng)教學法(設為對照班),控制其他變量,并進行長時間的對比觀察,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實驗班學習成績提高幅度比對照班更明顯。
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TPR教學法的優(yōu)勢
2019年,自筆者接手排山完全小學3 ~ 6年級四個班級的英語教學以來,通過在適宜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TPR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個體與總體的進步都比較明顯。總結TPR教學法的實踐優(yōu)勢如下。
一是對教師而言,TPR教學法的兼容性較好,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在特定情境發(fā)揮“奇特”的效果。在深層次教學中,TPR教學法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利用TPR教學法結合其他教學法,可以收到讓學生深層次學習的教學效果。
二是對學生而言,TPR教學法在課堂中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塑造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加強學生對語言學習的理解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在此后高學段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中形成個性化理解,找到最佳的學習方法。
三是對于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而言,語文或英語等語言課程越來越重要。學生受系統(tǒng)化教育的時間越來越早,父母對孩子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同樣提高,低齡段學生接受系統(tǒng)化語言學習的課程難度也越來越高。在教學過程中,TPR教學法在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和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等心理發(fā)展方面,具備難以忽略的理論優(yōu)勢和方法優(yōu)越性。
三、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TPR教學法的策略
筆者以自身組織的小學英語常規(guī)教學活動舉例。
課前,教師應當精心準備教學設計,在教案中擬定、創(chuàng)設最佳情境,體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
課中,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卡片等實物進行TPR教學輔助,讓學生用肢體語言聯(lián)系內(nèi)容,也可以結合音樂、游戲和畫圖等方式進行TPR教學。采用“聽—觀察—模仿”的教學模式,口語教學盡量以祈使句為先導,引導其他目的語的學習。教學評價時要對學生多鼓勵、多包容。
課后,教師應該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并記錄,積極與同事展開討論與合作教研,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等。
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推廣TPR教學法的局限性
一是由于TPR教學法本身的局限性導致的。應用TPR教學法所能教授的詞匯和語言結構較少,不適宜用于深層次的語言學習與教學,并且過于依賴學生之間的配合。對于學生而言,TPR教學法最適用于課程入門初期的學習,或者新課程的學習;對于教師而言,TPR教學法對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口語表達能力要求較高,容易影響教學進度,加大課堂管理難度,使教師容易在熱鬧的師生互動中忽視教學目的,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管理能力。
二是TPR教學法對教學環(huán)境要求高導致的。偏遠農(nóng)村小學和教學點應用TPR教學法受到局限,教學結果可能難以到達預期效果。原因是各個班級的學生人數(shù)較多,教師管理難度較大,對教師口語水平要求高和學生詞匯積累與運用能力較低。
五、結束語
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學啟蒙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要求更加全面、具體,師生面臨的挑戰(zhàn)更加多元化、全方位、深層次。另外,學生面對英語學習的課程壓力不容小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熟練掌握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具備針對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對第二語言學習的入門、進階與習慣養(yǎng)成。對于TPR教學法的局限,則需要教師因地制宜,可以在教學設計時結合其他教學方法,或者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靈活處理。
參考文獻:
[1]申靜靜. 幼兒英語教學中TPR教學法的具體運用[J]. 英語廣場,2016(11).
[2]張春雨. 全身反應(TPR)教學法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基于對長春市區(qū)部分小學英語口語授課環(huán)節(jié)的調(diào)查[D]. 長春:長春師范大學,2014.
[3]張翎. 全身反應(TPR)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福州市G小學為例[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7.
[4]劉亞麗. 全身反應教學法在農(nóng)村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延安:延安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