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
摘 ?要:政治課程對學生思想意識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咏虒W能鍛煉學生思維,給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思考、自由表達的空間,教師應該積極應用,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文章分析高中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從轉變教學觀念、引入課外資源、科學總結成果三個方面闡述應用互動教學的策略,以提高高中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高中政治;互動教學;應用策略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政治課程的教學主要以知識傳輸為主,學生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來記憶知識點,但是分析能力沒有得到提升。教師應該認識到互動教學的積極作用,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用時事新聞吸引學生,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互動中生成知識,將傳遞知識轉化為生成知識,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打造高效課堂。
一、現(xiàn)階段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課堂氛圍沉悶
政治學科留給學生的是枯燥、無趣的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課堂氛圍沉悶、師生互動較少、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師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目前主要以傳遞理論知識為主,長期維持著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局面,學生獲取知識的手段主要靠聽和記,很少提出疑問和不同想法,沉悶的教學氛圍不僅不利于學生記憶,還會影響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該激活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興趣,努力優(yōu)化教學效果。
2. 過度依賴教材
政治學科能促進學生觀念的進步,但是由于教材內容有限,過度依賴教材反而會導致學生思維受限,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教師主要以教材為主,引導學生剖析每一個觀點,對課外資源運用較少,導致學生只能掌握知識點,但是缺乏靈活運用的能力。因此,要發(fā)揮政治教學的教育作用,就必須充分引入課外資源,實現(xiàn)教學上的與時俱進,為學生帶來新知識,強化思辨能力。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的具體策略
1. 轉變教學觀念,培養(yǎng)主動性
確立教學目標后,教師要選擇一個符合學生興趣的話題,就該話題安排互動,既可以是小組之間的交流,又可以是師生之間的討論,借助話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互動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更重視對學生主動性的培養(yǎng),在提出話題、討論話題、得出結論的過程中生成知識,使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主動性,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1(必修)》(以下統(tǒng)稱“必修1”)“多變的價格”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用學生感興趣的智能手機引出課題,既能考驗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教師提問:你熟悉哪些手機?觀察過價格的變化趨勢嗎?市場上手機價格的波動有哪些特點?高中生比較關注電子設備,對手機價格也有好奇心和關注度,對此話題很有感悟,能積極參與話題討論。在互動教學中,教師負責提出問題,適當引導,學生要發(fā)揮自主性,通過相互補充、相互肯定推動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學生結合自身經(jīng)驗發(fā)表看法,在此過程中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性,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隨著知識的積累,思想逐漸成熟。
2. 引入課外資源,激發(fā)互動興趣
與教材相比,課外資源具有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特點。引入課外資源,不僅能使學生拓寬視野,還能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有效緩解課堂的沉悶氣氛。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選擇優(yōu)質的課外資源,如紀錄片、時事新聞等,讓學生學會品讀課外資源,學會從互聯(lián)網(wǎng)中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學生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樣,通過課上互動能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促進其思想水平的提高。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課外資源,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學習,最后將總結的內容與教材結合,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例如,在教學必修1“企業(yè)與勞動者”這節(jié)課時,教師播放紀錄片《美國工廠》中有關福耀公司的一段內容,讓學生感受企業(yè)家的格局,以及中、美工人在工作積極性、思想觀念方面的區(qū)別,進而延伸到勞動者的權利,鍛煉學生深入思考的能力。政治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只有列出實例,學生才能深切體會理論知識的含義,才能從生活中找出與知識對應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要科學應用課外資源,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深化學生思想,使學生學會主動思考。
3. 科學總結成果,提高互動質量
總結討論成果能夠提高互動質量,促使學生積極參與交流,對其綜合能力提升有積極幫助。教師要確保評價的綜合性,要對學生的積極性、觀點、邏輯性進行綜合評價,讓學生重視多方面發(fā)展,引導學生積極應用知識,提高教學效率。以小組合作模式進行互動時,教師要對每個小組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鼓勵組員相互提醒,完善互動成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創(chuàng)新”這節(jié)課時,要求學生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文化形式及對應的作品,并說出這些作品給自己的啟迪。有學生提出,自己非常喜歡看電視劇《西游記》,也非常關注與孫悟空相關的影視作品。但是,盡管孫悟空題材的作品越來越豐富,留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作品依然是最早的版本,自己對文化創(chuàng)新的價值產(chǎn)生懷疑。針對這個問題,教師首先對學生的質疑態(tài)度提出表揚,進而引導學生分析創(chuàng)新的要素,最后得出結論:創(chuàng)新要有繼承、有突破,不能完全拋棄傳統(tǒng)。孫悟空是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角色,要轉變人們對角色的印象必須進行合理創(chuàng)新。通過教師的總結,學生逐漸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加強對知識的記憶。
三、結束語
總之,互動教學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重視對互動教學的安排,合理選取優(yōu)質資源,引導學生交流,鼓勵學生深入探究知識。在互動氛圍中,學生有更好的主動性,可以自由發(fā)表看法,提出問題,對學生思想水平的發(fā)展也有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劉朋舉. 淺談如何優(yōu)化高中政治課堂[J]. 新課程(下),2018(12).
[2]狄志榮. 交往互動原則在高中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 新課程(下),2019(3).
[3]李曉莉. 中學政治課堂互動教學研究[J]. 教育現(xiàn)代化,2016(21).
[4]潘旭照. 淺論高中政治的師生互動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