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調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對學生的全面教育發(fā)展愈發(fā)重視,情感教育就是其中之一?,F代社會需要正確良好的情感和向上的價值觀,而如今青少年情感淡薄的現象越發(fā)嚴重,小學階段的孩子可塑性強,受周圍人影響較大,此階段是培養(yǎng)兒童良好情感教育奠基的一個階段,故而小學情感教學尤為重要。語文作為較為感性的一門科目,是學生的情感教育中具備得天獨厚條件的一門學科。小學語文要做到豐富學生的情感,將情感教育貫徹在日常教學中。本文分析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情感教育是與智力教育、認知教育大不相同但又存在關聯的一種概念,是當今學生全面發(fā)展必不可少的一類教育。學校開展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情感、品格、道德等的培養(yǎng),即注重對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教導學生保持樂觀健康的情緒進行學習生活,保持與人和諧相處的技能與心態(tài),深入加強對良好個性與道德的教育。同時,情感教育也是個性教育促進良好個性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之一,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性情感,提高學生的情緒自我調控能力,提高學生對自我與環(huán)境之間的協調度。這三方面都指向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這更是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語文是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它既是文化藝術,更是一門精神情感的財富。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思想性,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與價值觀思想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學生的情感素養(yǎng)也對語文學科的閱讀、寫作等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本文對情感教育的概念、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及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進行了探討。
一、情感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第一,提升閱讀的情感共鳴能力。語文教學中閱讀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是通過語言的形式體現出來的。當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時,如果并未體驗過相同的情感或情緒太過于匱乏,則很難與作者產生真正的情感上的共鳴,對文章的情感及主題的正確理解更是難上加難。同時,情感是思維的催化劑,積極健康的情感可以使人保持活躍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消極的情緒使人思維消沉,想象力匱乏。故而,發(fā)揮好的情感教學是對語文閱讀素質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支撐。
第二,幫助學生正確表達寫作情感。真實的情感表達是語文寫作的靈魂,是一篇優(yōu)秀文章能流傳千古而不朽的原因所在。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絕不能脫離情感而獨自存在。而進行好的情感教育,能幫助學生體驗生活,感悟生活,豐富學生的生活情感體驗,學生在作文中表達出真情實感,就掌握了寫作的魅力所在。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進步與真實的情感體驗和真實的情感表達分不開的。以《小蝌蚪找媽媽》一文為例,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長大,為了尋找真正的母親,先后將金龜、螃蟹、烏龜等誤認為是自己的媽媽,最后終于成功找到自己的母親——青蛙。作者只有真正體驗到深沉的母愛與對母親天生的依賴,才能將最后青蛙媽媽出現時,媽媽和寶寶之間的那種情感傳達給讀者。情感教育的成功傳達,情感表達才能深刻。
第三,拉近師生關系。學生缺少相關的情感教育,與教師很難產生心理共鳴,教師就難以與學生拉近關系,小學語文教育的開展只能難上加難。而實施好情感教育,讓學生做到換位思考,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以感恩的態(tài)度對待老師,同時教師做到尊重學生,平等地看待學生,其思想教育和智力教育的開展也必然更加順利?!抖Y記》有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闭\然,情感教育的成功實施拉近了師生關系,老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心,那么教育工作的開展必然得心應手。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第一,提升語文教師本身的情感修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的情感體驗、道德品格修養(yǎng)等方面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更是深遠持久的。教師自身要做到堅持正確的價值觀,謹言慎行,保持良好的情緒對待工作,為學生樹立榜樣,向學生傳授正能量的知識和真實的情感體驗,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用一種正確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教學情緒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進行滲透、影響。當小學語文教師以一種積極樂觀的語調和表情進行教學時,課堂氛圍與學生的活躍度會自然而然地優(yōu)化,一方面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情感教學得到了潛移默化的滲透。
第二,引導學生將教材中的情感充分理解。在語文教學中,教材是最為核心、最為關鍵的工具之一。情感教育事實上始終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師進行課文講解和情感理解的過程中,其絕不能脫離語文教材而存在。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課文的傳授中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充分體會教材中人物的情感,了解人物處境,情感教育則水到渠成。如《媽媽睡了》一文,講述了一個孩子在母親午睡時的所見所聞所感,第一人稱的手法使情感表達更為細膩,更為真實。課文所表達的是孩子與母親之間的愛。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該課文的講解時,需激發(fā)起學生對母親的感恩之情,教導學生要懂得理解母親,尊重母親,關愛母親,使親情間的情感教育通過對此篇文章的學習得以實現。再以《朱德的扁擔》一文為例,本文講述了朱德在井岡山革命時期隨著隊伍用扁擔去挑糧,而群眾心疼朱德日理萬機,將扁擔藏了起來,而朱德更是連夜重新做了一個新的扁擔,繼續(xù)為戰(zhàn)士們服務。教師在文章的講解時,不僅要贊頌朱德身先士卒、艱苦奮斗的精神,更要鼓勵學生向他學習,傳承發(fā)揚艱苦奮斗、為人民服務的優(yōu)良作風。這便是進行紅色基因、正能量情感的教育與滲透。
第三,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帶動學生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將語文學習和情感教育充分融合的同時,注重對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是貫穿整個教育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點。教學的形式需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轉變,教師應不再單純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和思想情感,而是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實地體驗課文人物或事物的情境。如《坐井觀天》一文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文動物的角色扮演游戲,指導學生進行角色分工,讓學生在趣味的游戲中體驗,感悟出文章表現的道理,激發(fā)學生體驗故事的情感,在激發(fā)的同時,情感教學也以一種別具一格的游戲形式延續(xù)進行。同時,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也是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的一種。采用視頻、音頻、圖片等更直觀、更立體的表達方式,能促進學生對課文情感的理解和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世界間的聯系日益密切,教育競爭也更加激烈,中國素質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更是愈發(fā)受到重視,而情感教育是教育培養(yǎng)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語文教學以其學科特色,成為情感教學實施中聯系最為緊密的一門學科,其開展與情感教育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語文教師需提高自身情感修養(yǎng),以教材為出發(fā)點,以學生興趣為落腳點,促進學生在小學階段全面成長,為中國的教育事業(yè)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金滿家.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35.
[2]孟繁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