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要:目前,我國新課程對生物學科的標準是,讓學生可以得到全面的綜合發(fā)展。所以,初中生物學科的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依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探索多元有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真誠的樂趣,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價值觀念,讓學生在生物學科的實踐活動中取得大的進步,從而使初中生物學科可以取得可觀的教學成果。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路徑;優(yōu)化路徑
一、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生物學科實驗部分的實踐熱情不高
很多學生在升入初中以后都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完全適應,初中的學科設置與小學有極大的區(qū)別。在生物課上,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生物學,對未知的領域,他們會存在一定的興趣,特別是在生物實驗部分,學生雖然對生物實驗有著強烈的興趣,但是他們并不會去動手操作,同時在許多學生實驗的過程中,他們僅僅只能觀測到表面的數據變化,并不會深入理解其中的科學原理,這樣的學習效果是不盡如人意的,學生并沒有知曉內容的本質,而且沒有在根源上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效率。
2、對抽象的生物概念,學生的理解不到位
初中生在第一次接觸生物知識時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因為書本上的很多知識都可以解釋日常生活中出現的自然現象,學生會樂意去學習,但是由于一些抽象知識的出現,可能會降低學生的學習動力。在生物學科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識內容,比如,染色體、DNA、細胞分裂等部分,這些知識對學生而言都是全新的未知領域,即使部分學生有強烈的學習欲望,但他們的腦海中并不會形成科學的知識架構。還會存在部分學生因為無法理解抽象的概念,對知識內容沒有明確的認知,進而降低學習欲望,使學習效果一落千丈。
3、教學模式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國一直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致力于提升全體學生的綜合水平,讓學生都可以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雖然我國在政策上有了全面改進,但是部分教師在具體的上課過程中,依然使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了幫助學生取得很好的學習成績,教師讓學生反復練習做題,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而且在課堂上一味地采取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方式,讓學生形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習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喪失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對學科知識也不會再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也很難取得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這對生物學科的教學成果而言具有相當大的阻礙作用。
二、初中生物教學的優(yōu)化路徑
1、激發(fā)學習熱情
在本質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對取得優(yōu)質教學成果是事半功倍的,讓學生對生物學科產生自發(fā)性的學習情緒,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質量以及效率。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要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實驗,引導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枯燥的理論講解只會讓學生對生物學科產生更加厭煩的情緒。所以,為了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日常傳授理論知識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有趣的生活現象,或者通過簡單的小實驗,讓學生可以激發(fā)對生物學習的欲望。如,學習“細胞分裂”時,如果讓學生自行在腦海中形成知識體系,可能很多學生都會感到混亂,所以為了取得很好的教學成果,教師可以通過制定PPT的形式,讓學生在動態(tài)圖片中,直觀形象地觀察到細胞分裂的整個過程,明確區(qū)分細胞分裂與細胞分化的不同之處,強化學生的知識體系,也可以增強他們的邏輯思維。其次,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多設立一些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這樣的話,可以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缺陷,不再是教師一味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通過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學生會更加想要去主動學習。再次,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溝通交流,這樣可以打造出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學生也會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導者,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中,用全新的熱情去學習知識,提升自我。最后,教師要適當地給予學生一些鼓勵,讓學生可以認可自我。比如,學生在課堂上回答了教師的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了實驗的順利進行,經過刻苦學習,成績終于得到了提升等現象,教師都可以適當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產生自信,進而更加愿意去學習生物知識。
2、設置引導問題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的能力,通過問題的引導進行課堂學習,是生物課堂學習的一大基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會有自己的學習方向,有目的地進行聽課,之后通過自主思考,或者與教師互動溝通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本身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例如,學習“人體對外景環(huán)境的感知”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進行授課,讓學生結合實際的生活經驗展開討論,并總結實際生活中人體感知外界環(huán)境時會發(fā)生的反應,比如運動的時候會出汗、鼻子受到刺激會打噴嚏、冷的時候身體會哆嗦等。教師結合學生說出的生活現象進行針對性的提問:“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人體對環(huán)境的感知涵蓋什么知識點?有些過激反應會傷害身體健康,因此應該做好哪些準備措施防止出現過激反應?”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生物學習,可以在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
3、開展課外活動
初中生物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生物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生活,并將生物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除了課堂實驗研究之外,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學生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會更加輕松地掌握生物知識。生物教師可以建立生物興趣小組,根據生物教學內容組織相應的課外活動。
例如,在學習“被子植物的一生”內容時,生物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合適的花盆,準備符合生物成長的土壤,以及想要種植的植物種子,讓學生利用學過的這一章節(jié)的知識,自己種一株植物,并將過程進行記錄。將種植的植物放在教室中,不僅美化了教室,還可以每天見證植物從發(fā)芽到成長再到開花結果的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激發(fā),在照顧植物成長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可貴,進而珍惜每一種生物。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開展初中生物教學,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從學生本身出發(fā)進行教學設計,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深化學生對于生物的認識與理解,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生物學科的神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
參考文獻:
[1]楊琴.新課標下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文淵(中學版),2019(11):414.
[2]李波.淺談如何提升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J].赤子,2019(36):100-101.